影音天地主旨 ﹝請按主旨作出回應﹞  上頁  下頁  首頁  尾頁 寄件者 傳送日期 由舊至新 由新至舊
[#16085] Accentus Music 將發行Abbado指揮洛桑音樂節樂團玩馬勒第九的籃光影碟    
去年8月20日Claudio Abbado親臨瑞士洛桑音樂節, 親自指揮由歐洲多個一級管弦樂團首席及音樂學院教授們臨時拉雜成軍所組成的洛桑音樂節樂團 (Lucrene Festival Orchestra), 據親臨現場音樂會一聽天籟的李歐梵教授於信報專欄所述, 這是一個天人合一,令人難忘的現場演奏,現由Accentus Music發行這個玩場錄音。



最後修改時間: 2011-01-06 11:19:05
george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3.xxx.xxx.1
2011-01-06 11:17
[#16086] Skarbo發行Jean Geoffrey Joue 用鋼片琴玩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法國人Jean Geoffrey Joue首度用鋼片琴(Celesta)敲擊玩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BWV1007-1012), 不知各位聽過未? Hi-Fi發燒友一定有興趣吧!

george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3.xxx.xxx.1
2011-01-06 11:31
[#16087] 在琉森聽馬勒 @ 李歐梵    
2010年9月25日

李歐梵

琉森夏季音樂節(Lucerne Festival im Sommer)乃後起之秀,雖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由托斯卡尼尼開創,但後來逐漸式微而中斷,直到2003年才由阿巴度和Michael Haefliger將之恢復。所以大部分樂迷在此「朝聖」的目的都是為了一睹阿巴度的指揮風采。這個「琉森節日樂團」由歐洲各地好手擔任各聲部首席,其他團員來自阿巴度一手組成的「馬勒室內樂團」,近兩三年聲譽大震,已成了世界頂級樂團。我在去年10月親往北京聆聽阿巴度指揮該團演出馬勒第一之後,發誓此生必赴琉森朝聖一次,遲去不如早去,遂有今夏之行。其實這是我二度重遊琉森,第一次早在四十年前,也是經薩爾斯堡而來,當時對這個小城沒有什麼特別印象,只覺得湖光山色,風景綺人,但聽什麼音樂至今早已忘得一乾二淨,沒有在薩爾斯堡的經驗深刻。

此次經驗適得其反,反而覺得薩爾斯堡音樂節受盛名之累,節目繁雜,雖然大師如雲,但已經沒有卡拉揚時代的輝煌了。當年卡拉揚是歐洲樂壇的太上皇,以君臨天下之勢打造薩爾斯堡音樂節,但如今在總監走馬換將之餘,已經失去了它的音樂靈魂。

薩爾斯堡是「大巫」,琉森是「小巫」,但這幾年來反而是小巫勝大巫,辦得有聲有色,唯一的遺憾是不演歌劇,而以交響樂為主(今夏有33場)。

今年琉森音樂節的主題是「愛慾」(Eros),行政和藝術總監Haefliger在節目單上為之寫了一篇簡短而精采的前言,他說這個主題實在「無法抵抗」(irresistible),不論你怎麼想,說它是德是罪、是魔鬼的誘惑或天堂的極樂,所有的聯想都對,而最能表現Eros各面的莫過於音樂,「還有什麼比得上音樂?」妙哉斯言!

說得雖有道理,但並非每一場音樂會都能表現這一個主題。

我在此聽到的另外兩場音樂會,只有一場符合「愛」的主題:侏儒歌手Thomas Quasthoff演唱修曼的《詩人之愛》(Dichterliebe, op.48)和布拉姆斯的《九首藝術和其他歌曲》(Neun Lieder und Gesange, op.32,後來又加唱op.94中的幾首歌曲),二者皆深情洋溢,前者的歌詞出自海湼,後者則是布拉姆斯懷念當年情人之作。此次這位侏儒歌手由法國女鋼琴家Helene Grimaud擔任伴奏,唱得雖然動人,但伴奏卻更有意境,令我對第二晚她的鋼琴獨奏會熱切期待。今夏她是「駐地藝術家」,備受重視。

不料次晨才得知她太過疲勞,於一周前已決定取消,臨時由另一位法國鋼琴家Thibaudet取代,令我大失所望。此公的作風,我認為是聰明外露,缺少音樂內涵。前半場他奏了幾首蕭邦和李斯特,一無是處,敷衍了事;到了下半場才嚴肅起來,奏了他拿手的拉威爾。是晚全場並未滿座,看來不少人退票。他的節目也和「愛慾」毫無關連。

阿巴度此次指揮四場,前兩場的曲目是貝多芬的歌劇Fidelio,以音樂會形式演出,略補琉森音樂節無歌劇的缺隙。這齣歌劇的故事是妻子為愛而救夫,也為了爭取自由,作為此次音樂節開幕第一炮頗為適合。可惜我未能趕上。後兩場是馬勒第九交響樂,此曲可以說是馬勒獻給愛妻Alma的作品,更表達了作曲家告別人生之前對生命的依戀之情。

多年來我不知不覺地在關注阿巴度,只覺得他在本世紀初大病之後脫胎換骨!變成了一個「聖人」,他從不霸道,對音樂的詮釋也從理性的結構中提煉出一股熱情;他風度翩翩,但舉止收斂,給人的感覺是平易近人,和卡拉揚恰好相反。此次我近距離(坐在樓下第三排)觀察,看到他上台時步伐稍慢,面容顯得有點憔悴,不禁為他捏一把汗(據說他在今春因身體不適而取消了重返米蘭「拉斯卡拉」歌劇院的演出)。

是晚(8月20日)的演繹,和他在數年前與柏林愛樂錄製的唱碟差不多,前三個樂章速度偏快,最後第四樂章才進入高潮,直到最後幾分鐘對極度弱音的掌握,皆如出一轍。然而唱片和現場聽的感覺畢竟不同。我曾三次在現場親聆阿巴度指揮的馬勒第九,一次在倫敦,另一次在波士頓,這是第三次。前兩次聽的是柏林愛樂,只覺得演奏技藝精堪無比,已達顛峰,但聽時並不感動。此次在近距離的感受的確不同︰樂隊的音色沒有柏林華麗,但多了一份獨特的柔情和愛意。望眼所及,台上小提琴聲部的樂師們個個全力以赴,似乎每一個人都在為阿巴度賣命,完全出自對他由衷的愛心和敬意。樂隊中雖名手如雲,但融為一體,音色極為清晰,沒有絲毫雜音,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

到了最後一個樂章,指揮和樂隊都進入一種忘我之境。有的指揮家(如伯恩斯坦)把這個樂章奏得極為激情,像是一個人在垂死前的掙扎,最後才嚥了氣;有的指揮家(如卡拉揚)則不那麼悲壯,甚至肯定生命的意義。阿巴度的演繹──特別在最後幾分鐘的弱音──表現了另一種風格,使我聯想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進入死亡境界時的肅穆。當樂曲完結後,阿巴度在台上靜立不動,足有兩三分鐘之久,才放下指揮棒,但少數聽眾似乎受不住這麼長的極度靜默而開始躁動,真是煞風景,也令我無法全神貫注。仰觀台上,全體樂師肅坐不動,像是入禪。

最後全場觀眾起立鼓掌歡呼,阿巴度在謝幕時,明顯地帶有倦意,我看到坐在第一小提琴部最後一排的一位年輕女小提琴手(可能是馬勒室內樂團的成員之一)眼圈都紅了,這種全情投入的表現在當今職業樂隊中也很罕見。

聽這場馬勒第九,也還了我一個心願,總算朝了聖,身心舒暢。第二天登機返港時,腦海中還不停湧出此曲的旋律,在飛機上久久難眠,遂拿出我的iPod再聽一次阿巴度的此曲錄音,但已經感受不到昨晚現場的那種「出神」(trance)的狀態。

琉森音樂節今年還有一位大師助陣—布烈滋(P. Boulez),今夏他在此主持一個音樂訓練班,名叫Lucerne Festival Academy,專門訓練年青樂手演奏現代音樂,還親自指揮這個訓練班(共有120名樂手)樂團演奏三場,節目除了他自己的作品外還有不少其他現代作曲家的作品,可惜時間排得稍後,我未能趕上。瑞士的物價昂貴,吃一餐飯兩個人要花六七十歐羅(約港幣七八百元),消費實在吃不消,三四天足夠了。因此也無法久留,其他重量級的樂團—包括柏林、萊比錫、三藩市、克利夫蘭、皇家阿姆斯特丹大廳—在八月底、九月初接踵而來獻藝,只好在香港望洋興歎。

值得附帶一提的是,此次也有三位香港「馬勒仔」來此朝聖,又巧遇數位從香港飛來的醫生朋友,可見馬勒迷和阿巴度的粉絲無處不在。據聞北京也有一個音樂朝聖團來此聆聽,但我在街頭遇到的大陸旅遊團的遊客則群集於表店之中,個個爭先恐後在採購瑞士名表,暴發戶的心中何嘗還有馬勒!?

http://www.hkej.com


george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3.xxx.xxx.1
2011-01-06 11:37
[#16088] 在琉森聽馬勒 @ 李歐梵    
陸續有來

george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3.xxx.xxx.1
2011-01-06 11:41
[#16089] 在琉森聽馬勒 @ 李歐梵    
忘我之境, 天人合一



最後修改時間: 2011-01-06 11:55:36
george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3.xxx.xxx.1
2011-01-06 11:42
[#16090] 在琉森聽馬勒 @ 李歐梵    
前任BPO總監Abbado 與現任BPO總監Simon Rattle之太太, 捷克藉女高音Magdelena Kozena合作共演馬勒第四交響曲



最後修改時間: 2011-01-06 11:48:00
george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3.xxx.xxx.1
2011-01-06 11:45
[#16091] 在琉森聽馬勒 @ 李歐梵    
意猶未盡, 宇佳共奏



最後修改時間: 2011-01-06 11:53:36
george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3.xxx.xxx.1
2011-01-06 11:47
[#16092] 在琉森聽馬勒 @ 李歐梵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george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3.xxx.xxx.1
2011-01-06 11:52
[#16093]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追求、哄騙、恐嚇是有分別的。「付款叫雞」是解決需要,「有老婆而去付款叫雞」是去滾,「老婆死了而不想付款獲得性滿足」是「一等一的下流淫蟲」, 大家明白以上幾項的分別嗎?
__________

George ,

做女人,一定要明白以上幾項分別。
如果同一時間有幾個男人同時追求我,我一定是看誰較適合。我不能阻止人追我,我只能選接唔接受。其實一開始我就知他有太太的,因為他在網站說過一年送三件禮物給太太,所以我起初很信他,以為他是個好人。你的「朋友」是「自己食不到的魚也不想讓別人吃」的一種心態,這就是自私。他之前一直向他的朋友說我有病就是這種思想。他是醫生,各人起初都信他說,包括我。他真的介紹過一位精神科醫生,不過我沒有信他,我有自己去看醫生,吃過藥便康複了。當時他一直嫌我有病,所以又不想真心追求,卻又想攞些著數,於是便一直騙我是有老婆的。後來見我不會自動落搭,便唯有認老婆死了的事實。他這種便可叫老淫蟲,而不是追求。如果他是有心追我,便應該一早澄清老婆已死的事實。這足可見他的陰險之處。
tenfingers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112.xxx.xxx.62
2011-01-06 11:56
[#16094]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現在明白「暗算」的定義未? 

tenfingers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112.xxx.xxx.62
2011-01-06 12:01
[#16095] 倚天屠龍記歌劇版 聲樂家化身大俠 @ UDN    

聲樂家登台扮大俠,用西方歌劇唱出東方武俠招式,1月22日起將演出的創新歌劇《武俠歌劇.倚天屠龍記》,將金庸小說搬上舞台,聲樂家們將擺出「六大派圍攻光明頂」的大陣仗,以古諾的《浮士德》、莫札特《後宮誘逃》和威爾第的《命運之力》等曲,唱出六大派激戰的各種武功。
台北愛樂歌劇坊獲得金庸授權,推出歌劇版《倚天屠龍記》。今天的定裝記者會上,聲樂家們紛紛化身金庸筆下的的武俠人物,張無忌、周芷若、小昭、白眉道人和空性大師依序上場,不僅演唱還要劈踢打鬥,甚至有模有樣地耍起劍來。

飾演張無忌的是男高音黃亞中,他表示,一邊唱歌劇,一邊還要顧及身段和武術動作,「真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戰。」經常動作比完就開始喘氣,所以參與演出者都要不斷修正和克服唱歌運氣的問題。

創新地用歌劇來詮釋金庸小說,導演鄭智文表示,除了本身很喜愛金庸小說,「當時是覺得很多人在舞台上以真工夫或舞蹈,來表現奇幻的武俠招式,」於是他突發奇想,「那聲樂是否也可以呢?」

選擇《倚天屠龍記》「六大派圍攻光明頂」的故事,台北愛樂歌劇坊音樂總監邱君強表示,主要是六大派功夫有剛猛有陰柔,較易於表現。但要找符合劇中六大派各種武功的曲目也不容易,「除了要考慮歌手的聲音特質之外,更要兼顧武功招式風格及小說人物性格。」所以選曲主要以曲風合適度,而非歌詞內容。

例如,武當派的「繞指柔劍」,選用歌劇《拉克美》中的花腔女高音詠嘆調〈鐘之歌〉來演繹其劍法閃爍精妙;少林派的「龍爪手」,招式質樸但威力強大,則用剛強的威爾第《命運之力》來呈現。

華山與崑崙兩派聯手的「正反兩儀刀劍法」則以莫札特《後宮誘逃》二重唱和多尼才第《唐巴斯夸雷》四重唱,來表現招式的無窮變化。

《武俠歌劇.倚天屠龍記》將於1月22、23日(六、日)於國家音樂廳演出,購票洽兩廳院售票系統。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6073732.shtml

george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3.xxx.xxx.1
2011-01-06 12:04
[#16096]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一直有留意george哥的資訊, 很不錯!

突然來了這些"男女資訊", 搞到好亂,

t兄/姐, 能不能請移玉步,
到"談天說地"版呢?
frappeccino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113.xxx.xxx.226
2011-01-06 13:34
[#16097] Guide to period instrunents    
Guide to period instrunents, 200 page full colour book + 8 CD's in a magnificent box. This Guide to Period Instruments endeavours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that every lover of early music has about the instruments used in these periods of music history.Text and recorded excerpts describe the origi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very musical instrument from the Middle Ages to the end of the 18th century and place them in their historical context. There is a completely new presentation booklet, over 200 pages long and abundantly illustrated, as well as eight CDs of recorded examples of the instruments that shed new light upon major periods of music history.These excerpts have been drawn from the Ricercar catalogue for the most part and are completed by new recordings made for the purpose as well as by material made available to us by other specialist recording labels.This Guide to Period Instruments is a perfect synthesis of the music lover's thirst for knowledge with the sheer pleasure of hearing these historical instruments.

八張CD以時序分期:
CD1-中世紀
CD2-文藝復興I
CD3-文藝復興II
CD4-蒙台威爾第的時代
CD5-路易十四的世紀
CD6-大巴哈的時代
CD7-路易十五時代
CD8-古典時期


Myers1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10.xxx.xxx.169
2011-01-06 14:14
[#16098] 蕭邦冠軍阿芙蒂耶娃 元月10日高雄演出 @ UDN    

2010年國際蕭邦鋼琴大賽冠軍阿芙蒂耶娃(Yulianna Avdeeva),應邀明年元月10日在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舉行鋼琴獨奏會。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籌備處今天表示,阿芙蒂耶娃被傅聰譽為百年以來第一大天才,是南台灣觀眾極為難得可以在第一時間享受蕭邦大賽冠軍得獎琴藝的機會。

籌備處表示,阿芙蒂耶娃蕭邦大賽奪冠後,即展開世界巡迴音樂會,除與紐約愛樂、NHK管弦樂團合作演出外,也登上倫敦伊莉莎白女王音樂廳。

台灣的音樂會將帶來多首她在長達3週的國際蕭邦鋼琴大賽中演出的曲目,包括第一輪的作品54號「E大調詼諧曲」、第二輪的作品30號「四首馬祖卡舞曲」,以及第三輪的作品27號「夜曲」、作品35號「降B小調鋼琴奏鳴曲」與作品61號「波蘭幻想舞曲」。

今年是蕭邦200週年誕辰,在蕭邦故鄉的波蘭,也適逢每5年舉辦一次的國際蕭邦鋼琴大賽,阿芙蒂耶娃擊敗各路好手勇奪冠軍,成為自1965年阿格麗希之後的首位女性首獎得主,並獲頒最佳奏鳴曲詮釋獎。

籌備處表示,阿芙蒂耶娃從小被視為音樂天才,5歲進入莫斯科格涅辛音樂院就讀,12歲獲得布拉格車爾尼國際青年鋼琴大賽冠軍,2003年贏得魯賓斯坦大賽冠軍。青少年時期的阿芙蒂耶娃就獲邀到超過25個國家演出,足跡包括英國、奧地利、義大利、波蘭、日本等地。2003年到瑞士蘇黎世音樂學院求學。2009年獲邀進入享譽國際的義大利科莫湖國際鋼琴學院(International Piano Academy Lake Como)進修。

【2010/12/28 中央社】


http://www.udn.com/2010/12/28/NEWS/READING/REA8/6061063.shtml

george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3.xxx.xxx.1
2011-01-06 14:30
[#16099] 閱聞樂思/教育部長有更好的方法嗎? @ UDN    

【聯合晚報╱焦元溥】 2011.01.02 03:01 pm


「這些學校有沒有音樂課和美術課?課又是怎麼上的?」

每次看到校園霸凌報導,我總這樣想。

應該不奇怪吧。看看電影,從「春風化雨1996」到「放牛班的春天」,那麼多片子訴說著同一個信念:藝術,能感化所謂的「問題學生」, 改變他們的人生。

或許有人會說,電影畢竟是電影。面對霸凌,就該在校園裝監視器,分秒注意,隨時報警。教育環境已腐爛若此,居然還要提倡在台灣從來沒被重視過的藝術教育,這會不會太不切實際了?

好吧,既然要比實際,讓我們來看看在地球另一端,發生在委內瑞拉的真實故事。

三十七年前,身為鋼琴演奏者和經濟學者的阿布瑞(Jose Antonio Abreu),面對自己貧窮落後的國家,相信若讓窮困家庭的孩子也能接觸音樂,學習樂器,就可以保護青少年不至於走向毒品、賣淫、黑社會。他認為音樂可以改變委內瑞拉,甚至可以改變世界。音樂教育不該是菁英教育,重心也絕不該是培育什麼世界級音樂家,而是讓人熟悉音樂——因為認識音樂,其實就是認識自己。

阿布瑞「每個城市都有交響樂團」的夢想,從1975年在首都一個地下停車場的排練,逐漸演變成與音樂結合的社會教育運動。起初五年,熱情的志工老師不收分文,帶著音樂走到窮鄉僻壤,甚至少年監獄,把樂器送到孩子手中,鼓勵他們在練習中彼此聆聽,相互激勵。如今,委內瑞拉竟有一百二十五個青年交響樂團,青年音樂家超過二十五萬。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西蒙波利瓦」青年交響樂團(Simon Bolivar Youth Orchestra),他們的指揮,十歲加入樂團的杜達美(Gustavo Dudamel),年紀不到三十,卻已是世界明星,2009年更接下洛杉磯愛樂音樂總監,堪稱這個計畫的意外驚喜。

對人口有二千九百萬的委內瑞拉而言,一百二十五個青年交響樂團其實還「不夠」,委內瑞拉也未因此就成為大同世界。但無論如何,音樂,在這南美大國已經救了無數孩子,讓他們免於死在街頭或淪入火坑。這不是任何電影劇本作家筆下的祈願,而是此時此刻就在上演,無比真實的現實人生。

看回台灣,我們又做了什麼?一個半月前,教育部長吳清基主持「藝拍即合」網路平台開站儀式時,居然表示等十二年國教實施,在沒有升學壓力下,就可好好推動美育,改變孩子氣質,發展多元智慧──唉,就算今天中華民國只有六年國民教育,身為教育部長,他都應該要「好好推動美育,改變孩子氣質,發展多元智慧」。一旦這三項做到了,又何來現在層出不窮的校園霸凌?

想要根本解決校園霸凌,我們需要用心於藝術教育的教育部長──在民國百年的第一天,但願我的祈禱能夠實現。

【2011/01/02 聯合晚報】

http://udn.com/NEWS/ENTERTAINMENT/ENT6/6069553.shtml

george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3.xxx.xxx.1
2011-01-06 14:34
[#16100] Stravinsky "Firebird"    
2

george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3.xxx.xxx.1
2011-01-06 14:58
[#16101] Stravinsky "Firebird"    
1

george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3.xxx.xxx.1
2011-01-06 14:59
[#16102] Suites by Russian Composers    
2

george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3.xxx.xxx.1
2011-01-06 14:59
[#16103] Suites by Russian Composers    
1

george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3.xxx.xxx.1
2011-01-06 15:00
[#16104] 阿巴多指揮琉森節慶管弦樂團-馬勒六號「悲劇」 - U-Audio 音樂    

悲劇色彩
馬勒的第六號交響曲,是個矛盾的產物。馬勒在寫這部作品時,可能正過著他生命中最愉悅的一段時光:1903年夏天。他在奧地利南方沃特湖的渡假別墅開始為這首交響曲構思,當時馬勒的音樂事業在維也納達到了高峰。在如此甜蜜幸福的生活中,竟寫下這麼帶有悲劇色彩的交響曲,馬勒的想法是多麼不可思議!

指揮:阿巴多
阿巴多出生於米蘭,1955年入讀米蘭威爾第音樂學院,次年進入維也納音樂學院,師事史瓦羅夫斯基(Hans Swarowsky);1968年,阿巴多成為史卡拉劇院的音樂總監;1971年,阿巴多與維也納愛樂簽訂終身指揮合約; 1979-1987年,阿巴多同時兼任倫敦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一職,於1982-1986年成為芝加哥交響樂團的客席指揮。1989-2002年,阿巴多繼卡拉揚之後,出任柏林愛樂樂團首席指揮一職。

馬勒代言人
阿巴多與馬勒的音樂素有淵源,1965年,阿巴多32歲,他受到卡拉揚提拔,在薩爾茲堡音樂節登台,曲目是馬勒的第二號交響曲「復活」;隔一年,他更在愛丁堡音樂節上演出馬勒的第六號交響曲「悲劇」,獲得廣大的迴響,也成為經典名演。從這時起,他就與卡拉揚、伯恩斯坦、海汀克等大指揮家並駕其驅,為全世界最受矚目的馬勒代言人。

琉森節慶管弦樂團
阿巴多在樂壇的成就當然不止於此,他也設立許多新的合奏團。2003年他再度組成琉森節慶管弦樂團,樂團以柏林愛樂與維也納愛樂的頂尖團員(或是前團員)組成(這些團員剛好在樂季休息的兩個月間能夠抽空來這裡演出),而且阿班貝爾格弦樂四重奏團、哈根弦樂四重奏團、莎賓梅耶合奏團的成員,以及著名的大提琴家顧德曼也會來助陣。這是一群「天賦異稟」音樂人士的家庭式聚會,融合著年輕的活力與圓熟的智慧,而阿巴多在這個聚會裡扮演的則是「全知全能的父親」角色。

命運的重擊
這場馬勒第六號交響曲「悲劇」,是阿巴多病後有可能再一次累積馬勒交響曲全集記錄的又一開端。會選擇這首曲子,某種程度來說也是阿巴多的心情寫照:1990年代末期,阿巴多遭受到極其嚴重的「命運的重擊」,當時他並沒有預期抗癌會如此順利,對音樂的熱愛、以及他近乎頑固的生命力,讓他有機會能再度站上指揮台。

曲目

■ 馬勒六號「悲劇」
 Mahler: Symphony No. 6 in A minor
2006年8月10日於琉森文化會議中心音樂大廳演出
Recorded live at the Concert Hall of the Culture and Convention Centre Lucerne, 10 August 2006

總代理:太古國際多媒體
電話:(02)2999-2811
網址: www.aurora.ws

http://music.u-audio.com.tw/musicdetail.asp?musicid=273

george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3.xxx.xxx.1
2011-01-06 18:33
主旨內容一共有 1936 頁,每頁顯示 20 個信息,選擇頁數:  上頁  下頁  首頁  尾頁
按照傳送日期顯示:由舊至新由舊至新  由新至舊由新至舊
最新資訊 - 市場
駿韻音響有限公司Wise Sound Supplies Ltd. 2024-04-18

最新資訊 - 市場
新漢建業有限公司市場資訊 2024-04-18

最新資訊 - 影音
Cambridge Audio CXA81 MK II 合併式解碼擴音機 2024-04-18

最新資訊 - 影音
Marshall 推出 Emberton II 冷鋼黑色 2024-04-18

最新資訊 - 影音
強化低頻效果,Sony 推出全新 ULT FIELD 1 便攜式藍牙喇叭 2024-04-17

最新資訊 - 影音
典雅瑰寶 – Noble Audio ONYX 2024-04-17

最新資訊 - 汽車
施耐德電氣推出全新家用 Schneider Charge 電動車充電器 2024-04-17

最新資訊 - 影音
Disney+ 將於 5 月 15 日開始支援 DTS:X,以及視聽兩方面上支援 IMAX Enhanced 202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