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天地主旨 ﹝請按主旨作出回應﹞  上頁  下頁  首頁  尾頁 寄件者 傳送日期 由舊至新 由新至舊
[#10142] HKPO 2009-2010 New Music Season Subscription    
Ken1967

Sure, see you again there!


george1977
george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10.xxx.xxx.97
2009-05-29 08:53
[#10143] 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 的 Debussy鋼琴演奏    
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的Claude Debussy鋼琴演奏,對我而言,實不做第二人想 (Giesking)。這張Images I, II; Children’s corner,是Michelangeli除了Debussy前奏曲之外,最愜我心的演奏。在這個錄音中,Michelangeli那完美的觸鍵,灰階的音色,寫情,寫景,晶瑩剔透。

george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10.xxx.xxx.97
2009-06-01 11:19
[#10144] 赤子之心的Mozart    
Vladimir Horowitz/ carlo Marria Giulini/ Orchestra del Teatro alla Scala/ Mozart piano concerto No. 23; Piano Sonata in B flate Major K. 333,是Horowitz晚年的名盤;Horowitz 幻多彩的音色展露無遺,有別於一般演奏Mozart的清揚愉悅,老年的Horowitz保有赤子之心,像頑皮的孩子玩著音色萬花筒,令人目迷五色,爽快過癮。

george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10.xxx.xxx.97
2009-06-01 11:20
[#10145] 對鋼琴的控制力近於神乎其技的 Emil Gilels    
Emil Gilels演奏的Johannes Brahms Ballade op.10,琴音明亮,Emil Gilels將Brahms式的憂傷轉為恢宏,有異於一般演奏Brahms的幽黯與淡然,Emil Gilels呈現出完全不同風格的Ballade op.10。相較於Chopin四首敘事曲的雄壯豪邁,Brahms的四首敘事曲,以嚴謹、素樸的短曲形式出現。敘事曲(Ballade)本身即是故事,惟與文學所表現的內容,並非完全相同。第一首〈艾德華敘事曲〉,本事為子弒父,但Brahms並未細述故事的各種場面,而是呈現詩的精神,得其神而遺其形,取其詩境而已。Emil Gilels的演奏,在技巧與意境上,遠近、明暗、強弱,對鋼琴的控制力近於神乎其技。尤其遠近、強弱的動態,可謂絲絲入扣。

george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10.xxx.xxx.97
2009-06-01 11:25
[#10146] 巴洛克聲樂的女高音 - Emma Kirby    
Emma Kirkby 是以詮釋巴洛克聲樂曲的女高音,自1974年起開始為DECCA錄製一系列古樂聲聲樂專輯,均獲得極高的評價。Emma Kirkb的最佳拍擋是古樂名家 Christopher Hogwood。在 Yuppies 流行的80年代,Hogwood指揮的古樂版維瓦第《四季》小提琴協奏曲,是 Yuppies 族的最愛。

Hogwood指揮的古樂版貝多芬交響曲全集,Mozart 交響曲全集,亦燴炙人口,這兩套古樂版交響曲,均是我非常喜愛的演奏錄音。Kirkby的高音甜美,音質清麗,演唱從容優雅,極為適合巴洛克特有的華麗氣質。

這張唱片收錄Kirkby演唱韓德爾、維瓦第、普賽爾等人的詠嘆調,以及一些16-17世紀音樂家的詠嘆調,每一首均演唱絕佳。Hogwood的伴奏有如綠葉襯托,使Kirkby的演唱猶似紅花更嬌艷。

george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10.xxx.xxx.97
2009-06-01 11:36
[#10147] Mozart Sonata For Piano and Violin    
Mozart Sonata For Piano and Violin:

我自己優先選擇會是 Henryk Szeryng與Ingrid Haebler合作那套;其次是 Joseph Szigeti與 Miecszyslaw Horszowski、George Szell的組合,再過來是Radu Lupu與Szymon Goldberg的錄音。

Clara Haskil和Arthur Grumiaux只錄了K301, 304, 376, 378, 454, 526;當然很值得聽,葛羅米歐倒是和Klien錄了全集,是一次相當不錯的演奏。Henryk Szeryng與Ingrid Haebler合作的K306, K360,在氣勢上Ingrid Haebler當仁不讓,很能表現以鋼琴為主的小提琴奏鳴曲。

在Brahms的小提琴奏鳴曲之前,小提琴奏鳴曲並不叫Violin Sonata,而是Sonata For Piano and Violin,因此鋼琴並非伴奏,而是與小提琴對等的地位,有時主旋律反而是鋼琴,Henryk Szeryng與Ingrid Haebler演奏錄音,很能展現這種特色。

george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10.xxx.xxx.97
2009-06-01 11:40
[#10148] Rudolf Serkin 晚年的Mozart鋼琴協奏曲錄音(DG)    
Rudolf Serkin 晚年與Claudio Abbado指揮倫敦交響樂團(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合作的Mozart鋼琴協奏曲錄音(DG),才真正展現其透明、光輝的音色,而受到樂迷們的喜愛。這些曲目包括No. 9, 17, 12, 20, 18, 24, 19, 25,21,23 等。

Claudio Abbado不急不徐的管絃樂,襯托出Rudolf Serkin 樸素而清麗的琴音。晚年的Rudolf Serkin,觸鍵婉轉如意,琴音透明澄澈,有一種過盡千帆的純真,可謂盡得Mozart之真意。

Abbado 指揮的LSO 貼心呵護,進退之間,悉從Rudolf Serkin樂思,整體維持相當良好的對話氛圍。這張Mozart鋼琴協奏曲錄音,引領我進入Mozart的世界。管絃樂之豐美,次序井然,鋼琴則清麗動人,是極大的聆聽享受。

george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10.xxx.xxx.97
2009-06-01 11:45
[#10149] 把Chopin Ballade 詮釋得淋漓盡致的Krystian Zimerman    
Krystian Zimerman 演奏的Chopin,可謂獨樹一幟。而在Chopin曲目中,我最喜歡的Zimerman唱片並非鋼琴協奏曲,而是Ballade,那完美華麗的音符,把Chopin Ballade 詮釋得淋漓盡致,雖然不一定是Chopin的原始 Style,唯美的觸鍵,華麗而堂皇的琴音,使我沈浸其中而不可自拔。

Zimmerman 的琴音溫潤透明,觸鍵餘韻尤為動人。低音 Pedal部分,亦稍較溫潤,聲音的密實度極佳,更重要的是耐聽,可以久聽而不覺疲累。

george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10.xxx.xxx.97
2009-06-01 11:50
[#10150] 追求自由的 Pablo Casals    
1936年西班牙內戰, 大提琴泰斗 Pablo Casals因極力反對當時的佛朗哥政權,逃出西班牙,到附近的法蘭西邊境小城Prades,開始他20多年的流亡生涯。1950年因小提琴家A. Schneider的協助,巴哈逝世200週年的紀念活動在Prades舉行,此即Prades音樂節之肇始。因為音樂節的演出極為成功,延續了後來每一年的盛會,在1966年以前,Casals 每年都會回Prades演出。

聽到他在白宮演奏的〈白鳥之歌〉,那優美蒼涼的旋律,在我心底縈繞久久。雖然Casals最有名的演奏可能是J. S. Bach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錄音 (EMI),這部作品亦因Casals的發現而重見天日,成為樂迷們耳熟能詳的曲目,但我更愛他演奏的〈白鳥之歌〉。

日本SONY重新發行他在白宮演奏的〈白鳥之歌〉!


george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10.xxx.xxx.97
2009-06-01 12:06
[#10151] Arthur Grumiaux和Claudio Arrau 的代表性錄音    
Arthur Grumiaux和Claudio Arrau 錄了6首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是頗能呈現Grumiaux音色的代表性錄音。Grumiaux 1950年代另有一次和Clara Haskil的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全集,亦為樂迷蒐集之重要演奏。相較而言,Arrau稍較厚重的音色,襯得Grumiaux的小提琴更為優雅,Genius唱頭放大原型機如實呈現此一特色。

----------------------------------------------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
Violin Sonata No. 1 in D major Op. 12 No.1 (1797-98) [21:51]
Violin Sonata No. 2 in A major Op. 12 No.2 (1797-98) [16:47]
Violin Sonata No. 4 in A minor Op. 23 (1800) [21:21]
Violin Sonata No. 5 in F major Op.24 'Spring' (1801) [23:18]
Violin Sonata No. 7 in C minor Op.30 No.2 (1802) [25:10]
Violin Sonata No. 8 in G major Op. 30 No.3 (1801-02) [17:51]
Arthur Grumiaux (violin)
Claudio Arrau (piano)
rec. Grote Zaal, Concertgebouw, Amsterdam, March 1975 (Nos. 1 and 5); April 1976 (Nos. 2 and 4) and May 1976 (Nos 7 and 8)
PHILIPS ELOQUENCE 4428302 [60:21 + 66:45]



--------------------------------------------------------------------------------

This incomplete cycle - a six sonata traversal - of Beethoven violin sonatas was recorded two-by-two between March 1975 and May 1976. The musicians are better known for complete cycles with other players – Arrau for his Library of Congress live performances with Szigeti and Grumiaux for his set with Clara Haskil. In the case of the violinist I would far have heard him reprise the cycle with a regular sonata partner such as Castagnone or Hajdu; they may lack the glamour of Arrau’s name but they worked frequently and intensively with Grumiaux and aligned themselves far more completely to his stylistic imperatives.

Pairing him with the gaunt Germanic Arrau might have seemed an ideal heavyweight Philips pairing but it added up to nothing like the sum of its parts. I realise that other commentators down the years have disagreed but for me there are two things missing; a creative absorption in each other’s tonal and expressive drives and, fatally, a want of true ensemble. In the first movement of the Spring one can almost hear Arrau counting out the bars as he pounds away heedless of Grumiaux’s lightly sprung Franco-Belgian ethos. Lissom and elegant as ever Grumiaux remains as true to himself as does, in his heavier, more clogged way Arrau. There is a resultant gulf between them and one that, for once, is not especially revealing or productive. In this sonata they sound most compatible in the finale, by which time it’s too late.

The ensemble in Op.30 No.2 is probably one of the shakiest among the six; though chording is synchronised and the externals of the music making are in place there’s little sense of any real alliance between such moments and the buoyancy that should lift the finale is largely absent. The stylistic opposition between the two does perhaps reach some creative heights at places in Op.12 No.2 where the airy articulation cultivated by the violinist meets a certain grudging avuncularity from Arrau. These moments however perhaps only serve to deepen the sense that this was not a meeting of musical minds.

Jonathan Woolf

http://www.musicweb-international.com/classRev/2008/Jan08/Beethoven_Grumiaux_4428302.htm


george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10.xxx.xxx.97
2009-06-01 12:08
[#10152] 芭蕾之神的管絃樂錄音    
芭蕾之神Ernest Ansermet的管絃樂向來以華麗著稱,Ansermet指揮Orchestre De La Suisse Romande的錄音,是愛樂者努力蒐集的目標,這張Stravinsky: Petrouchka亦不例外。Ansermet指揮過錄音過兩次(或更多) Stravinsky的Petrouchka,我手邊有另一次Stereo錄音的唱片,雖然Stereo那次錄音的音效極佳,但就音色而言,我反而喜歡這個mono錄音,而且各種樂器的解析極佳,我在享受管絃之美時,完全不會想到它是mono錄音。


george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10.xxx.xxx.97
2009-06-01 12:12
[#10153] 鋼琴家的Mozart和Debussy 鋼琴獨奏曲    
Walter Gieseking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鋼琴家,他的Mozart和Debussy 鋼琴獨奏曲,一直是我聆聽相關曲目的重要演奏,其自然的觸鍵,變化的音色,幾不作第二人想,這套Grieg: Lyric Pieces是我非常喜愛的一次錄音,雖然Emil Gilels在DG另有一張 Penguin Guide Rosetta 選曲版本,但相較而言,我更喜歡Gieseking的演奏。

george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10.xxx.xxx.97
2009-06-01 12:15
[#10154] Ivo Pogorelich 的怪誕演奏    
Ivo Pogorelich 的演奏傳奇無庸多做介紹,他在許多樂曲的演奏 Style 被評為怪誕,這張J. S. Bach/ English Suite Nos. 2& 3倒是中規中矩,鋼琴的音色控制極佳,在 QUAD QC24 + 909 + 405-2 + Vienna Acoustics - Bach 的唱奏下,鋼琴的顆粒歷歷如繪,透明的高音鍵,密實的低音鍵,帶給我極愉悅的聆聽感覺。1986年的 Digital 錄音,琴音乾淨俐落,餘韻四散,展現出J. S. Bach的平衡之美。


george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10.xxx.xxx.97
2009-06-01 12:23
[#10155] 具有 炫耀的 Horowitz 音色    
Vladimir Horowitz 晚年在DG的錄音,可以說完全呈現其音色魔術師 (Tone Magician) 的雅號,不論小品或鋼琴協奏曲,均令人動容。

這張Vladimir Horowitz/Bach, Busoni, Chopin, Liszt, Mozart etc,同樣具有炫耀的音色,其低音鍵之密實,是我音響系統發出最靠近真實鋼琴的聲音;高音鍵的華麗,本屬Vladimir Horowitz的拿手好戲,燦爛輝煌。雖然唱片指南和樂評極推崇Vladimir Horowitz 1965-1966復出演奏會的錄音 (RCA),但RCA公司的鋼琴音色實在不太高明,無法呈現Vladimir Horowitz 變化萬千的琴音色彩。


george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10.xxx.xxx.97
2009-06-01 12:34
[#10156] 具有 炫耀的 Horowitz 音色    
Fully agreed Horowitz performance is uncomparable even Rubenstein and that DG recording is superior than RCA, which unluckily son many good performance were produced by them
Wonder if C-hing has any comment on his AT The Met ?
dwan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10.xxx.xxx.2
2009-06-01 12:38
[#10157] 精準的詮釋 Maurizio Pollini Beethoven 彈第5號鋼琴協奏曲    
Beethoven 第5號鋼琴協奏曲錄音版本多如過江之鯽,這張Maurizio Pollini/ Karl Bohm/ Beethoven Klavierkonzert NR. 5 唱片,是我心目中最美的錄音。

雖然有些樂評認為Maurizio Pollini的詮釋不夠深邃 (abstruse),但我卻不這樣想,純粹就音樂而言,有時精準 (Accuracy) 亦是一種詮釋,Karl Bohm 指揮的VPO管絃樂厚實而光輝,少幾分清麗,多幾分燦爛,整體予人寬容恢宏之感,有別於一般VPO之秀麗。

我從第二樂章聽起,Maurizio Pollini在第3樂章從悠然到壯廓, 展現出鋼琴的電光石火,一路向峰頂前進,直到樂曲結束。

george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10.xxx.xxx.97
2009-06-01 12:41
[#10158] 小提琴炫技曲 - Itzhak Perlman (XRCD EMI)    
Itzhak Perlman 演奏的Paganini/Concerto Per Violino No. 1; Sarasate: Carmen-Fantasy (EMI XRCD),這兩首通俗曲目,均為小提琴炫技曲,極考驗小提琴手的技巧。

我從Paganini/Concerto Per Violino No. 1第三樂章的中後段聽起,我的 cheap cheap 音響系統忠誠又精確將Itzhak Perlman的跳弓,雙絃,笛音,滑弓,壓弓等技巧,均如實呈現。接下來的Carmen-Fantasy,Itzhak Perlman更使出渾身解數,極盡炫技之能事。


george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10.xxx.xxx.97
2009-06-01 12:48
[#10159] 展現出珠圓玉潤的音色 - Josef Suk    
Beethoven Violin Concerto in D是小提琴協奏曲的王者,大概稍具知名度的小提琴家 (Grumiaux, Kogan, Milstein, Oistrakh, Heifetz, Perlman) 都錄過這首曲。

Josef Suk演奏的Beethoven Violin Concerto in D,在眾多版本中,並非大部分人的優先選擇。就小提琴的音色而言,Suk的較近法比學派,雖然未如Arthur Grumaux之高雅,更非Juillard 學院派的純粹美聲(Perlman & Michael Rabin為典型代表)。Suk的音色介乎美聲與質樸之間,沒有太炫技 (Virtuoso) 的演奏,妥切地呈現Beethoven應有的德奧風格。

Sir Malcolm Sargent 不算是太受重視的指揮,BBC Symphony Ochestra評價似亦不若Philharmonia Ochestra,但這樣質樸、端正的演奏,透過我的 cheap cheap 音響系統,猶自展現出珠圓玉潤的音色

george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10.xxx.xxx.97
2009-06-01 13:04
[#10160] 聽 陳 薩 與 李 雲 迪 聯 想 到 的 @ 五 常    
南 窗 集: 聽 陳 薩 與 李 雲 迪 聯 想 到 的

中 國 的 地 球 轉 得 特 別 快 ! 經 濟 增 長 數 字 或 可 爭 議 , 但 什 麼 高 樓 大 廈 、 高 速 公 路 、 跨 海 大 橋 之 類 , 昨 天 不 見 , 今 天 卻 突 然 多 了 出 來 。 深 圳 的 故 事 我 寫 過 , 不 可 能 過 於 誇 張 。 十 一 月 二 十 九 日 那 裡 的 藝 術 學 校 建 校 二 十 周 年 , 由 他 們 的 學 生 陳 薩 與 李 雲 迪 舉 行 鋼 琴 演 奏 會 , 不 賣 門 票 , 朋 友 邀 請 , 欣 然 赴 會 。

先 說 這 間 藝 術 學 校 , 只 二 十 年 , 藝 術 什 麼 其 他 的 我 沒 有 跟 進 , 但 鋼 琴 教 育 冠 於 地 球 應 無 疑 問 。 兩 個 原 因 。 其 一 是 老 師 但 昭 義 , 真 英 雄 也 。 其 二 是 神 州 大 地 學 習 鋼 琴 的 孩 子 實 在 多 。 六 年 前 但 老 師 的 學 生 李 雲 迪 與 陳 薩 在 華 沙 贏 得 蕭 邦 鋼 琴 大 賽 的 第 一 與 第 四 之 後 , 鋼 琴 兒 童 天 才 都 喜 歡 跑 到 深 圳 去 。 我 不 肯 定 鋼 琴 比 賽 是 好 事 , 但 十 年 來 , 深 圳 藝 術 學 校 的 鋼 琴 學 生 拿 得 二 百 六 十 個 獎 項 , 其 中 五 十 五 項 是 國 際 的 。

中 國 的 地 球 轉 得 快 。 只 兩 年 多 前 在 廣 州 聽 過 陳 薩 , 今 天 再 聽 , 我 聽 到 生 命 的 活 力 了 。 樣 子 可 人 , 氣 質 好 , 台 上 的 儀 表 有 大 改 進 — — 雖 然 我 認 為 衣 服 還 要 穿 得 高 雅 一 點 。 技 巧 早 就 沒 有 問 題 , 但 這 次 她 演 奏 的 第 二 首 , 有 伴 奏 的 李 斯 特 作 品 , 有 幾 部 分 樂 隊 的 聲 浪 蓋 過 了 琴 音 。 女 性 彈 鋼 琴 看 來 不 要 走 男 性 的 全 面 路 線 。 記 憶 所 及 , 數 十 年 來 , 女 鋼 琴 家 可 以 彈 得 與 頂 級 大 師 平 起 平 坐 的 , 只 有 日 本 的 Uchida 。 這 位 女 士 專 精 於 莫 札 特 , 而 莫 札 特 的 鋼 琴 奏 鳴 曲 沒 有 誰 彈 得 過 她 。


陳 薩 能 否 成 為 另 一 個 Uchida 很 難 說 。 不 會 很 苛 求 吧 。 重 點 是 要 找 到 自 己 , 彈 出 自 己 的 風 格 。 自 然 、 可 愛 的 獨 特 風 格 , 有 深 度 的 , 所 有 藝 術 家 皆 夢 寐 以 求 。 不 容 易 。 是 個 性 的 問 題 , 是 學 問 修 養 的 問 題 , 與 天 賦 沒 有 多 大 關 係 , 而 我 認 為 參 加 比 賽 是 個 人 風 格 發 展 的 大 忌 ! 我 沒 有 學 過 鋼 琴 , 但 想 , 如 果 掌 握 到 足 夠 的 技 巧 , 達 到 隨 心 所 欲 之 境 , 我 會 多 讀 中 國 的 詩 詞 與 西 方 的 藝 術 書 籍 , 然 後 放 開 來 , 彈 自 己 的 , 不 管 外 人 怎 樣 說 , 也 不 妨 亂 來 一 下 , 自 我 陶 醉 地 彈 幾 個 月 再 作 打 算 。

任 何 造 詣 的 發 展 都 遇 上 這 樣 的 困 難 。 基 礎 技 術 重 要 , 要 苦 練 , 但 到 頭 來 可 觀 的 技 術 是 一 種 約 束 , 從 事 者 要 怎 樣 殺 出 重 圍 , 要 怎 樣 跑 出 去 才 能 找 到 自 己 的 天 地 呢 ? 奇 怪 地 困 難 , 但 這 種 追 求 是 我 自 己 的 一 生 。 今 天 老 了 , 回 顧 平 生 , 經 濟 學 我 跑 了 出 去 , 攝 影 跑 了 出 去 , 寫 文 章 也 算 是 跑 了 出 去 吧 。 書 法 還 不 成 , 說 不 定 某 夜 醒 來 , 若 有 所 悟 , 禁 不 住 爬 起 床 來 , 走 到 書 前 揮 毫 直 下 , 寫 出 自 己 要 寫 的 書 法 。 這 裡 要 提 點 後 學 一 下 。 跑 了 出 去 , 找 到 自 己 的 天 地 , 不 一 定 值 錢 , 市 場 不 一 定 接 受 。 不 要 管 這 些 。 自 得 其 樂 是 足 夠 的 回 報 。


是 第 一 次 聽 到 李 雲 迪 現 場 演 奏 。 唱 片 聽 過 , 作 不 得 準 , 因 為 錄 音 可 以 反 覆 重 錄 。 影 碟 看 過 他 贏 得 蕭 邦 那 場 , 是 六 年 多 前 的 事 了 。 今 天 他 判 若 兩 人 , 達 到 另 一 個 層 面 。 羨 慕 這 個 青 年 。 只 二 十 四 歲 , 就 明 顯 地 進 入 了 自 己 的 天 地 , 有 市 場 , 很 大 的 。 說 實 話 , 天 下 間 沒 有 什 麼 比 得 上 自 己 喜 歡 做 的 事 , 為 了 興 趣 享 受 沒 有 金 錢 回 報 也 要 做 的 , 但 做 起 來 可 以 賺 很 多 錢 。 這 樣 看 , 大 富 豪 的 生 命 比 不 上 郎 朗 , 比 不 上 李 雲 迪 — — 也 不 一 定 比 得 上 區 區 在 下 , 雖 然 我 的 攝 影 與 書 法 作 品 是 免 費 送 出 的 。


在 我 繼 續 讚 下 去 之 前 , 要 先 給 李 雲 迪 一 個 小 小 批 評 。 那 是 安 排 好 的 樂 曲 演 奏 後 , 聽 眾 要 求 再 奏 ( encore ) 不 要 吝 嗇 , 不 要 給 聽 眾 有 半 點 秘 技 自 珍 的 感 受 。 演 奏 要 把 聽 眾 作 為 朋 友 , 把 他 們 拉 近 身 邊 來 。 要 求 再 奏 , 千 呼 萬 喚 始 出 來 會 給 聽 眾 有 擺 架 子 的 感 受 , 不 可 取 。 聽 到 要 求 再 奏 的 掌 聲 , 出 來 就 彈 , 不 要 行 出 行 入 幾 次 , 彷 彿 在 賣 關 子 。 要 彈 到 自 己 真 的 累 了 , 或 掌 聲 的 熱 烈 有 下 降 跡 象 , 才 有 禮 貌 地 以 動 作 表 示 不 再 彈 了 。


今 天 外 國 有 好 些 地 方 , 因 為 有 工 會 的 存 在 , 彈 得 過 時 有 問 題 。 但 四 十 年 前 , 在 美 國 , 大 師 們 回 應 再 奏 要 求 一 般 慷 慨 。 魯 賓 斯 坦 的 再 奏 格 外 賣 力 , 當 時 他 八 十 歲 了 。 基 辛 曾 經 再 奏 十 多 次 , 汗 如 雨 下 , 彈 到 沒 有 熟 習 的 曲 子 為 止 。 不 記 得 是 哪 位 大 師 , 索 性 要 求 樂 隊 跟 他 一 起 再 奏 協 奏 曲 的 最 後 一 章 。


其 實 最 近 我 聽 過 李 雲 迪 兩 次 。 上 述 的 校 慶 免 費 演 出 外 , 十 二 月 七 日 再 聽 他 演 奏 了 兩 首 協 奏 曲 , 比 較 新 潮 的 。 新 潮 的 「 古 典 」 缺 乏 曲 調 , 非 我 所 愛 , 但 困 難 程 度 高 。 李 雲 迪 彈 得 好 , 非 常 好 。 六 年 苦 練 , 他 顯 然 是 從 一 個 蕭 邦 專 家 發 展 為 一 個 全 面 的 演 奏 者 。


我 要 特 別 指 出 在 十 一 月 二 十 九 日 晚 上 他 演 奏 的 Gregg Concerto 。 這 首 耳 熟 能 詳 的 協 奏 曲 , 我 沒 有 聽 過 比 李 雲 迪 彈 得 更 出 色 的 了 。 滿 是 活 力 , 爆 炸 與 幽 怨 的 交 替 扣 人 心 弦 。 不 是 傳 統 的 闡 釋 , 這 裡 那 裡 有 點 誇 張 , 但 我 喜 愛 。
這 就 使 我 想 到 不 久 前 一 位 朋 友 傳 來 的 外 國 評 論 者 給 李 雲 迪 的 評 價 。 好 評 當 然 不 少 , 也 有 貶 低 的 。 後 者 主 要 是 批 評 他 彈 得 與 傳 統 不 同 , 或 有 點 怪 。 那 是 批 評 闡 釋 那 方 面 了 。 歷 來 討 厭 那 些 批 評 闡 釋 的 人 。 演 奏 其 實 也 是 創 作 。 曲 譜 不 能 更 改 , 是 十 八 世 紀 的 不 能 彈 為 二 十 世 紀 的 爵 士 音 樂 。 但 除 了 這 些 約 束 , 演 奏 者 要 彈 出 自 己 的 闡 釋 、 自 己 的 風 格 , 在 約 束 下 有 相 當 大 的 自 由 。 你 不 愛 聽 我 的 闡 釋 不 聽 好 了 。 說 我 的 闡 釋 不 好 , 你 要 指 出 在 哪 方 面 我 違 反 了 音 樂 的 真 諦 。 事 實 上 , 除 了 曲 譜 上 作 者 指 定 的 , 有 誰 知 道 莫 札 特 或 貝 多 芬 當 年 是 怎 樣 闡 釋 自 己 的 作 品 呢 ? 也 是 事 實 上 , 他 們 當 時 的 鋼 琴 遠 不 如 今 天 的 那 樣 完 美 , 難 聽 的 , 就 是 天 才 絕 頂 也 彈 不 過 今 天 的 李 雲 迪 彈 今 天 的 鋼 琴 。


二 十 世 紀 的 六 十 年 代 是 鋼 琴 大 師 眾 多 的 年 代 , 我 差 不 多 全 都 聽 過 , 跟 走 下 坡 。 到 了 九 十 年 代 , 稱 得 上 是 大 師 的 不 及 一 掌 之 數 。 是 鋼 琴 與 西 方 古 典 音 樂 之 幸 , 中 國 的 天 才 跑 出 來 。 專 家 們 要 罵 就 罵 吧 , 從 全 面 演 奏 的 角 度 看 — — 即 是 任 何 作 曲 家 的 作 品 都 可 以 演 奏 的 角 度 — — 我 認 為 六 十 年 代 的 大 師 沒 有 一 個 彈 得 過 今 天 的 郎 朗 與 李 雲 迪 。


不 知 是 真 是 假 , 應 該 假 多 於 真 , 報 導 說 中 國 學 彈 鋼 琴 的 孩 子 的 數 字 太 大 , 不 可 信 。 然 而 , 算 得 上 是 天 才 的 總 有 數 十 個 吧 。 問 題 是 , 鋼 琴 演 奏 是 經 濟 學 上 說 的 共 用 品 , 市 場 不 會 容 許 數 十 個 天 才 每 個 賺 很 多 錢 。 好 些 天 才 會 很 失 望 — — 除 非 各 有 各 的 獨 特 風 格 , 各 有 各 的 可 愛 。 於 是 , 還 未 成 名 的 天 才 只 有 一 條 明 路 可 走 : 要 找 到 自 己 , 要 用 學 問 培 養 自 己 的 品 味 , 要 不 造 作 地 彈 出 自 己 的 風 格 。 原 則 上 , 以 人 口 的 比 例 算 , 中 國 昔 日 有 多 少 個 被 認 為 是 傑 出 的 詩 人 , 今 後 的 中 國 就 可 以 有 多 少 個 被 認 為 是 傑 出 的 鋼 琴 家 。




george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10.xxx.xxx.97
2009-06-03 16:16
[#10161] 日本DECCA 重新發行 Ansermet 的貝多芬全集    
日本DECCA 重新發行 Ansermet 的貝多芬全集, 完成於1963年! 錄音品質一流!

DiscPlus 有存貨但是已經sold-out!

george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10.xxx.xxx.97
2009-06-03 17:22
主旨內容一共有 1936 頁,每頁顯示 20 個信息,選擇頁數:  上頁  下頁  首頁  尾頁
按照傳送日期顯示:由舊至新由舊至新  由新至舊由新至舊
最新資訊 - 市場
駿韻音響有限公司Wise Sound Supplies Ltd. 2025-08-13

最新資訊 - 市場
P&O Hi-Fi Company Limited 2025-08-13

最新資訊 - 影音
CoLinear Acoustics 推出全新八聲道數碼訊號處理器 DSP-8C 2025-08-12

最新資訊 - 影音
支援 HDCP 1.4,Elecom 推出可將筆電與智慧型手機影像/音訊作無線傳輸的 HDMI 收發器 2025-08-11

最新資訊 - 影音
Lyngdorf Audio 宣布為旗下數碼合併式放大器 TDAI-1120 推出全新軟體更新 2025-08-10

最新資訊 - 數碼
RingConn Gen 2 Air 智能健康戒指 AI 驅動貼心健康監測 2025-08-08

最新資訊 - 影音
傳承傳統工藝,創造現代經典 Meze Audio 105 SILVA 開放式耳機 2025-08-08

最新資訊 - 影音
香港高級視聽展 2025 - Acoustune HS2000 系列首款平板動圈混合單元腔體 ACT63 2025-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