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天地主旨 ﹝請按主旨作出回應﹞  上頁  下頁  首頁  尾頁 寄件者 傳送日期 由舊至新 由新至舊
[#15245] Vivaldi - The four Seasons    
Ck hing, not too much lah... only couple K lah... kakaka..... My recommendation " Rachmaninoff " sonata for piano and cello...



最後修改時間: 2010-09-28 14:03:34
stradivari4cello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8.xxx.xxx.31
2010-09-28 13:50
[#15246] 貝多芬的『莊嚴彌撒』@ 楊照    

一八一九年四月,奧地利大公魯道夫被教廷選為樞機主教,身為魯道夫音樂老師,也長期接受魯道夫贊助的貝多芬,趕緊寫了一封信給大公,信中首先幸慶大公前一陣子不舒服的病體恢復健康,再哀歎自己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接著提議:魯正式就任樞機主教時,貝多芬會為他寫一首彌撒首供典禮演奏。


樞機主教就職大典定在一八二○年三月二十日,那天在歐繆茲大教堂裡演奏的,卻不是貝多芬寫的彌撒曲,貝多芬黃牛了,沒有交出答應的作品,到主教就職,他才寫出「垂憐曲」和「光榮頌」的草稿而已。


還要再等三年,貝多芬才終於寫完他的『莊嚴彌撒』,一八二四年四月在遙遠的俄羅斯聖彼得堡首演,一八二七年,貝多芬臨終前,這部作品的樂譜才完整出版。


幾項因素,使得『莊嚴彌撒』花那麼多時間才寫出來。一個因素是一八一八年蘇黎士出版商印出了過去長期被忽略,很少人看過、更少人聽過的巴哈『b小調彌撒曲』,出版社不客氣地宣傳:「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音樂作曲」。


顯然貝多芬在創作『莊嚴彌撒』的時期,接觸到了這部「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作品」。他不可能不受到巴哈既磅礡又細緻的宗教音樂手法影響,以他的個性,更不可能輕易服輸,拜倒巴哈音樂聖殿前,卻不嘗試挑戰『 b小調彌撒曲』的規模與地位。


例如說「光榮頌」裡,貝多芬讓樂曲從本來的D大調轉到降E大調、再轉到F大調,然後才再轉回D大調,「信經」裡則用上另一種調性的變化。從教會調式(多利安調式)的D調轉到正常的D大調,然後再轉d小調。


不祇調性和聲進行各種變化,樂曲裡使用的節奏,也絕對不像表面上看到的那麼直接、單純。第三樂章的「信經」,整個樂章總標是「不太快的快板」,然而開頭快板之後,下一個段落就轉進了「慢板」,再稍微加快些成為「行板」,然後又放慢成為「富表情的慢板」,經過一小段「快板」過門,變成「很快的快板」,轉回「不太快的快板」,再放慢一點點成「不太快的小快板」,然後呢?以「緩板」結束前還先回加一段回到「快板」的演奏!


看得眼花撩亂了?驚人的不在動用這麼多節奏變化,而在以節奏將「信經」的長段歌詞仔細安排切分開來,最後讓演出時,歌詞聲音氣氛與節奏充分配合,讓聽眾,不管在教堂裡或音樂廳裡聆聽,都不會覺得繁瑣複雜,更不會覺得奇怪突兀。


創作『莊嚴彌撒』時,貝多芬心裡可能有巴哈的『b小調彌撒曲』,他心中更可能有自己前幾年寫過的『C大調彌撒曲』。『b小調彌撒曲』激起貝多芬挑戰的雄心,『C大調彌撒曲』應該會不時提醒他如何避開失敗的陷阱吧!


貝多芬自己對『C大調彌撒曲』不滿意,從來沒拿去出版發行,同時代聽過、看過這個作品的人,也都沒講什麼好話。不過,『C大調彌撒曲』在貝多芬的音樂生涯中,絕非可以被輕易帶過的失手敗筆而已。畢竟那個時代,教會教堂仍然是重要的音樂贊助者,畢竟那個時代還有很多人相信,音樂的顛峰等級屬於宗教音樂,宗教音樂擁有世俗音樂無法促及的神聖地位。


『 C大調彌撒曲』不祇是貝多芬嘗試的第一部大型宗教音樂,也是第一部大型合唱曲。換句話說,他將吟唱經文的人聲,與器樂進行結合。很多人都同意,在這部作品中,貝多芬展現了他對人聲高度興趣,與驚人的才華。如何將拉丁文的吐字作腔,安排進高低旋律裡,讓人不祇聽到清楚的經文內容,還能同時有相應的情緒感應,這方面貝多芬做得很成功。尤其是長段﹁光榮頌﹂當中要重敘耶穌基督從受難到復活的過程,音樂充分幫助了聽者進入那樣既是痛苦悲劇又是崇高救贖的淨化經驗裡。


然而也是很多人都同意的,『C大調彌撒曲』聽來怪怪的,問題反而出在照理應該是貝多芬最擅長的器樂安排方面。『C大調彌撒曲』屬於貝多芬創作的「中期」時代,和第四、第五、第六號交響曲重疊,這本來正是貝多芬音樂裡「英雄」風格最凸出的時期,一個簡單的動機就能在他手下強調寫出彷彿無窮無盡、無限擴張的變化。然而這種「英雄」風格,卻反而成了有效執行「彌撒曲」的障礙,也許是拘執於固定的經文歌詞罷,貝多芬寫出來的器樂部分,很多地方感覺邁不開腳步,甚至一拐一拐地不平衡。


過了「英雄」時期,進入更深沉的後期階段,貝多芬終於在『莊嚴彌撒』裡解決了『C大調彌撒曲』留下的問題,人聲與器樂取得了新的平衡,不會再為了應和人聲而犧牲了豐沛的器樂創意與表現。


當然,從後來的創作發展,我們明瞭『莊嚴彌撒』的成功經驗還代表了什麼。代表從『C大調彌撒曲』、『合唱幻想曲』、歌劇『費黛里奧』一路下來,貝多芬對於讓人聲加入器樂進行有機交響的興趣與試驗,終於要開花結果了。他正在摸索創造一種讓器樂與人聲失去主從界線,可以自然融合,甚至更為問題與解決的新音樂架構,讓器樂與人聲非但不會互相絆腳,還能交織補足。


那最終的成就,是第九號『合唱交響曲』。曲子的最後一個樂章,人聲歌唱升起,傳遞世界大同四海一家的崇高訊息,在音樂裡灌注了一種超越的理想精神,把世俗音樂一下子拉高到和宗教平起平坐,甚至可以高於宗教音樂的新境界。

http://tw.myblog.yahoo.com/mclee632008/article?mid=2873&prev=4694&l=f&fid=24

george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10.xxx.xxx.189
2010-09-29 09:30
[#15247] 貝多芬的『莊嚴彌撒』@ 楊照    
George hing, Missa Solemnis was one of a great composition of Beethoven, there is always a story behind of composition. I do have the LP but don't play it often. Happy listening!
stradivari4cello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8.xxx.xxx.31
2010-09-29 12:46
[#15248] 貝多芬的『莊嚴彌撒』@ 楊照    
:)

stradivari4cello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8.xxx.xxx.31
2010-09-29 12:47
[#15249] Schubert string quartet No.9 & 13    
This is one of the best performance on CD I listen so far, play by Cherubini-Quartet. Happy hunting!

stradivari4cello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8.xxx.xxx.31
2010-09-29 12:59
[#15250] Spectrum Sound String Maestro Series    
Patrick

I can lend you my Spectrum Sound reissue to compare the Schubert Appregione Sonata played by Daniell Shafran with your own remastering.

Stradivari4cello

Hi! Welcome! Your LPs are damn rare and wonderful. Please keep sharing

Hi CK2005

I would recommend the account of Carmignola released by Divox, though your I Musici account is a class of its own!

Nice to see your guys sharing and discussion, please keep going!



最後修改時間: 2010-09-30 13:51:49
george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10.xxx.xxx.189
2010-09-30 13:50
[#15251] Spectrum Sound String Maestro Series    
Never feel fed-up to listen and test my setup by this account as pleasure



最後修改時間: 2010-09-30 13:55:21
george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10.xxx.xxx.189
2010-09-30 13:51
[#15252] Vivaldi之Folia舞曲 @ Giulini     


http://blog.roodo.com/giulini/archives/13929595.html

george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10.xxx.xxx.189
2010-09-30 14:01
[#15253] Spectrum Sound String Maestro Series    
Hi CK2005

I would recommend the account of Carmignola released by Divox, though your I Musici account is a class of its own!

>> George,
Roger, and thank you for your recommendation.


ck2005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3.xxx.xxx.230
2010-09-30 15:54
[#15254] Spectrum Sound String Maestro Series    
SONYBMG
Giuliano Carmignola/韋瓦弟: 四季(Vivaldi:The Four Seasons)【1Blu-spec CD】

Also superb! ck2005

★ 朱里安尼.卡米諾拉演奏 1722 年威尼斯的 Pietro Guarneri 名琴,松香味四溢,與快樂的馬卡音樂家合奏團的各種古樂器表現出無懈可擊的唱和。義大利權威音樂雜誌 MUSICA 五顆星強烈推薦!

★ 「唱片聖經」劉漢盛榜單「專測弦樂群」中唯一入選的一張專輯,弦樂群最佳示範:「古樂器演奏的『四季』不在少數,他們的錄音皆以清麗見長。可是,很少聽到如這張『四季』般具有那麼豐潤琴板振動木質音色的古樂演奏。它甜美、清亮、音色美、低頻豐富、合奏飽滿。更重要的是演奏水準極高,不管您已經有幾張『四季』,這張一上架其餘可能都將退位。」

★ 「當美妙的音符響起,您將很難找到形容詞來說明這張專輯的動人之處...本世紀最偉大的十張唱片之一!」~Heuwell Tircuit, In Tune 雜誌, 1994 年 12 月


《四季》由四首三樂章的協奏曲構築而成,分別描繪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維瓦爾第在每一曲的總譜扉頁上各附有一首解釋音樂的14行詩,用以說明音樂的特性,並且還把這些詩行分散地寫在各樂段或樂句上,使音樂和文字聯繫起來。其實,沒有這些文字的輔佐,維瓦爾第那細緻入微的刻畫已經使他所要描繪的內容赫然易見了,加上這些文字,只是更加強調出作品的標題性而已。因此整部作品情景交融,絕不是難以進入的艱深之作,即使初聽古典音樂者也可一聽之下,「入耳即溶」。

《四季》之《春》。E大調。
第一樂章(快板)以迴旋曲形式寫成,其主要主題華麗而灑脫,具有歡快的春天氣息。開曲即展開輕鬆愉悅的旋律,使人頓時聯想到春天的蔥綠和生機。描寫的是春光重返大地,小鳥歡愉地歌唱,森林枝葉隨風婆娑,呢喃私語。突然,電光乍閃,春雷驚蟄,萬物甦醒。這一樂章是整部《四季》中最為著名的樂段。
第二樂章(廣板)很短,描寫的是靜謐而悠閒的田園風光:「在鮮花盛開的草地上,在簌簌作響的草叢中,牧羊人在歇息,忠實的牧羊狗躺在一旁。」是春雷過後,雨過天晴,小鳥又唱起了動人的歌曲,牧羊人和他忠實的小狗在鮮花叢生的牧場上悠閒小憩的恬靜景致。樂章猹始是小提琴聲部以很弱的音量奏出的附點節奏音型,以及中提琴那有點唐突的、彷彿是牧羊狗的吠叫聲的切分音型。在這個背景上,獨奏小提琴以優美而恬靜的旋律牧歌般地唱了起來。

第三樂章(快板)描寫在春天明媚的陽光下鄉間的歡樂景象:「伴隨著鄉間風笛歡快的音響,在可愛春天的晴朗天空,仙女們與牧羊人翩翩起舞。」樂章的基本主題是一首當時頗為流行的西西里舞曲,它一開始就出現在獨奏小提琴和小提琴聲部,低音絃樂器奏出的和弦節奏和管風琴渾厚的音響則著意渲染了舞曲的歡快情緒。

《四季》之《夏》。g小調。
第一樂章(不太快的快板)。你可以聽到悶熱的酷夏午後,牧人慵懶、牛羊萎靡,只有杜鵑、斑鳩依然竊竊私語,不甘寂寞。忽而一陣涼風掠過,帶來烏雲滿天,一場夏雨即將來臨,隨著豆大的雨點開始打落,驚恐的牧童倉惶躲避,不住哭泣。
第二樂章(柔板轉急板)。隆隆悶雷驚醒了牧童的白日好夢,他試圖再睡,無奈蚊蟲嗡嗡飛舞,擾得他煩躁不已。
第三樂章(急板)。風暴終於來臨,狂風怒吼、電閃雷鳴、摧枯拉朽,似要將夏日的煩悶一掃而光,酣暢淋漓。

《四季》之《秋》。F大調。
描寫的是收穫季節中,農民們飲酒作樂、慶祝豐收的快活景象。
第一樂章(快板)即呈現出一個金色的收穫季節。在慶賀豐收的歡騰氣氛中,農民載歌載舞,興高采烈。男子漢們更是痛飲美酒,一醉方休。
第二樂章(柔板)是一個醉漢沉睡的幽默特寫。
第三樂章(快板),是描寫森林狩獵:號角四起,槍聲陣陣,不時有犬吠傳來;獵物帶傷逃竄,奄奄而死。

《四季》之《冬》。f小調。

其中的第二樂章非常出名,曾被改編為輕音樂而廣為流傳。
第一樂章(不太快的快板)描繪冬天的難以抵禦的嚴寒:「北風凜凜,白雪皚皚,冰天雪地,戰慄不止,頓足奔跑路途艱,牙齒格格直打顫。」

第二樂章(廣板)則屋外下著凍雨,屋內人圍坐在火爐邊,品嚐熱酒,感受溫暖安寧的浪漫氣氛。此情此景與戶外冰天雪地對比鮮明,更顯醉人。

第三樂章(快板),則著重刻畫一個滑冰的場景:「冰上溜,慢慢行,謹防滑倒要小心,忽然急轉而摔倒,爬起身來又急跑,不料滑到冰窟邊。」 返回屋內後,再聆聽戶外「風神們的開戰」。

這首作品的結束語,維瓦爾第這樣標示:「這是冬天,但這樣的冬天帶來歡樂。」

整個《四季》中的四首協奏曲,主題鮮明,各異其趣,然而聽起來卻一氣呵成。你不得不歎服各樂章間的起承轉合是那麼的絲絲入扣,作曲家手法高超,寫景、寫人、寫情,甚至寫具體情節,都有神來之筆。或揮灑潑墨,或工筆細描都有畫龍點睛之功,生動地再現出一幅幅大自然風花雪月的優美畫卷。難怪這部作品幾百年來一直是世人百演不倦、百聽不厭的經典之作,也是幫助初入門者接近古典音樂的必聽教材。

以上文字資料來源:《音樂聖經》(林逸聰主編,華夏出版社出版)及「愛樂在線」。

http://krilolife.blogspot.com/2008/01/vivaldi-four-seasons.html



最後修改時間: 2010-09-30 16:19:36
george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10.xxx.xxx.189
2010-09-30 16:15
[#15255] 四季精華遊 @ Lee388    
Hope Lee388 hing does not mind my quotation without seekign his prior approval! ^.^

http://hk.myblog.yahoo.com/ilovehifi-lee388/article?mid=1112&fid=-1&action=prev

Salute to his effort for promoting Hi-end culture! Also support him who is under attack by nuts!



最後修改時間: 2010-09-30 16:40:49
george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10.xxx.xxx.189
2010-09-30 16:36
[#15256] 改編的藝術 @ Mingus    
還在為友人整理一些東德風的Mendelssohn《無言歌》之際,容我先介紹這個最近常聽的小提琴「改編版」。改編,未必是洪水猛獸,改的好,掘得出原曲的潛在特質,一樣能揪拿人心。Bach 挪用 Marcello 的oboe concerto 改編的鍵盤曲,就屬於這種精巧的再創造 (recreation),不信你去問顧爾德。

進行改編的作曲家 Friedrich Hermann,是Mendelssohn 作曲上的學生,也是孟氏好友小提琴家 Ferdinand David 的高徒,後來加入布商管弦樂團,也擔任了Leipzig 音樂院的小提琴教授一職。我的聽感上,Hermann 版的改編雖不到「再創作」這般的級數(原曲也沒有大改的空間),但是處理手法相當謹慎且帶著敬意地(discreetly and respectfully),小提琴不會完全搶走戲份,帶出原曲的輕巧與旋律吟唱的美。

德裔美國訓練的小提琴家Axel Strauss,目前是舊金山音樂學院的教授,使用一把商借芝加哥Stradivari 協會的名琴 J.F. Pressenda, Turin 1845,他用的 vibrato 很豐沛很厚實,他是Dorothy DeLay 一派的學生,琴音的甜美,對習慣大歐、Grumiaux 等老大師的樂迷,可能還不夠「重」。對於我來說,妝已經稍濃了一些些,幾乎是能接受甜度的極限。唯一剩下清醒持重與較為直率與線條行進感,提醒聽者他帶有德國的血統。同是德國人的 Cord Garben,是我非常欣賞的一位藝術歌曲伴奏/鋼琴家,有戲不搶戲、成熟穩重的支撐,讓這些改編曲的完成度更高。

之前聽Strauss拉的Rode 綺想曲,也發現類似的特質,雖然他的Rode 比起他的 Mendelssohn 已經調降了點溫度。對比過CPO古樂提琴版、異常節制的 Elizabeth Wallfisch,覺得還是Strauss的味道較對較佳。Rode 般可能淪為機械化的「練習曲」,應該讓它生長出些個性;浪漫味道已經滲入曲內的Mendelssohn,粧飾素雅一些為上。

就曲論曲,跳開詮釋不談,我很欣賞Friedrich Hermann 的「less is more」approach。我持續等待一個更淡一些、少些油彩詮釋的出現。無言的歌,總要唱得低調一些。

http://blog.roodo.com/blanchot/archives/13927601.html



最後修改時間: 2010-09-30 16:46:40
george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10.xxx.xxx.189
2010-09-30 16:42
[#15257] 另類莫札特 霍格伍德指揮有新意@ UDN    
【台灣醒報╱記者洪秀玲╱台北報導】 2010.09.29 10:07 pm


這是一場難得一「聽」的古樂改編音樂會,莫札特的單簧管協奏曲改以中提琴演出,古樂大師克里斯多夫.霍格伍德與倫敦交響管絃樂團中提琴首席保羅.史維托恩首度合作,聯手為台灣樂迷帶來截然不同的莫札特。霍格伍德還將指揮NSO國家交響樂團,詮釋古今交錯的貝多芬與魏本的改編作品。

彷若揮舞著魔棒,被譽為「古樂界卡拉揚」的霍格伍德擅長為古典樂帶來新意,今天彩排現場,他與首度合作的史維托恩共同揮灑出中提琴版本的莫札特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

霍格伍德表示,指揮演奏過無數次單黃管版本的莫札特,這次與史維托恩合作演出的中提琴版,因樂器特色的不同,呈現的樂曲感覺差異很大。他也盛讚史維托恩的演奏自由奔放,「許多演奏家會忍不住模仿原曲的演奏方式,但史維托恩卻能自在揮灑。」

史維托恩也表示這是有趣的挑戰,「我必須忘記樂曲原本樂器的演出方式,想像自己是在演奏莫札特的小提琴協奏曲,或是其他絃樂的作品」。

霍格伍德為這場音樂會挑選四首有經典有改編的大師曲目,除一首原版演奏的莫札特第三十二號交響曲外,另三首是改編版本,包含魏本改編巴哈《音樂的奉獻》的古幻想曲、貝多芬的絃樂四重奏的馬勒改編給絃樂團演奏版本,還有莫札特單簧管協奏曲的中提琴版本。

「維也納世代對話系列 -《我是霍格伍德》」將於10月1日(五)晚於國家音樂廳演出,購票洽兩廳院售票系統。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5878861.shtml



最後修改時間: 2010-09-30 16:55:15
george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10.xxx.xxx.189
2010-09-30 16:49
[#15258] 古樂大師霍格伍德 修訂巴赫之子手稿 @ Chinatimes    

2010-09-30 中國時報 【林采韻/台北報導】

 英國指揮霍格伍德(Christopher Hogwood)地位是鑽研古樂的大師,他與一手創立的古樂學會樂團共錄製超過兩百張專輯,近年更投入「不可能的任務」─參與修訂巴赫之子卡爾.菲利浦.艾曼紐.巴赫(C.P.E. Bach)作品全集的計畫,預計還要十年才大功告成。

 霍格伍德說,二次大戰時,德國把大批珍藏移送到安全的地方,沒料到一輛載送音樂家手稿的火車,在路上起火,其中一截車箱全毀,其餘的車箱落入俄國人手中。C.P.E.巴赫的手稿與其他作曲家的作品因為這個緣故,一直躺在基輔的圖書館達半世紀,一直到一九九八年才被發掘。

 霍格伍德表示,修訂百年前的作品不容易,工作細微到必須確認每個音符都在對的位置上,因為音樂家也難免會出錯,「全集總計一二三冊,現在只出了卅五冊,還有長路要走。」

 霍格伍德今年六十九歲,就讀劍橋大學時愛上古樂,卅一歲創立古樂學會樂團時,正好是古樂風起雲湧的一九七○年代。

 這次來台,他選擇演出多首過去在台灣鮮少演奏的作品,像是莫札特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將演出中提琴版。「莫札特時代單簧管是新的樂器,演奏的人少,那麼當時是誰把單簧管協奏曲改成中提琴版,很多人懷疑譜上的無名氏,應該就是貝多芬。」

 另外,曲目中的貝多芬第十一號絃樂四重奏,將演奏的是馬勒改編的絃樂團版。霍格伍爾與國家交響樂團的演出十月一日在國家音樂廳舉行。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0,5251,110513x112010093000435,00.html

george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10.xxx.xxx.189
2010-09-30 16:53
[#15259] 從Tosi無伴奏小提琴音樂會談小提琴演奏的『平行式處理』 @ 蘇友瑞    


http://blog.chinatimes.com/psycho/archive/2010/09/30/543460.html

george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10.xxx.xxx.189
2010-09-30 16:57
[#15260] 樂聞樂思/難死人不償命 @ 【聯合晚報╱焦元溥】    

今年不但是蕭邦和舒曼誕生兩百週年,也是美國作曲大師巴伯(Samuel Barber,1910- 1981)的百年冥誕。這位始終堅持做自己,以絕世才華寫出感人旋律的作曲家,在二十世紀以高超技法為世人帶來為數甚豐的優美創作,全球各地今年也都有紀念巴伯的音樂演出,他被電影引用的《弦樂慢板》和嬌美至極的《小提琴協奏曲》,堪稱巴伯演出頻率最高的經典創作。

相比之下,巴伯的《鋼琴協奏曲》,無論在演出或是錄音上都大大不如。但原因並非此曲不傑出或不優美,而是……作曲家實在寫得太困難!

當年巴伯為美國鋼琴家布朗寧 (John Browning)寫作。在寫曲之前,作曲家還要鋼琴家演奏各派樂曲給他聽,讓他能充分了解布朗寧的個性和琴風。但很「可惜」的,是不知道布朗寧當天是不是演奏特別凌厲,本身也通曉鋼琴的巴伯,居然寫出一堆難死人不償命的恐怖技巧,包括雙手反向六度行進和雙手交替跳接。終樂章有一段,布朗寧乾脆投降,說那根本不可能演奏。

「怎麼會彈不出來呢?」作曲家百思不解,最後直接在鋼琴上演奏這個樂段,「你看,這不是就彈出來了嗎?」

「巴伯先生,你用比你設定要慢一倍以上的速度演奏,那當然可以彈呀!」布朗寧不服氣地回應。

「但你不是鋼琴家嗎?鋼琴家就應該能解決這個問題呀!」顯然,巴伯還是不能了解。

兩人僵持不下,最後作曲家說,「這樣好了,你帶手稿去找霍洛維茲(Vladimir Horowitz),要是他也說不能演奏,我就修改!」

於是,布朗寧真的抱著樂譜到紐約,面見這位鬼神見愁的技巧之神。「霍洛維茲的鋼琴技巧真是莫測高深。這樣困難的曲子,居然直接放到鋼琴上就可視譜演奏!」布朗寧如此回憶當年的經歷。只見什麼艱難技巧似乎都難不倒霍洛維茲,直到恐怖的第三樂章,大師終於開了口--

「你回去告訴巴伯,他寫這是什麼東西?根本不能彈!」

今日,這個修改過的「簡化版本」,仍然讓人瞠目結舌。樂曲艱難至此,自然推廣不易,但若有機會能親見現場,絕對不容錯過。曾為巴伯的寇蒂斯音樂院 (Curtis Institute)小學弟,如今更是該校首位華人教授的台灣鋼琴名家劉孟捷,去年就曾在費城與指揮名家艾森巴哈合作巴伯《鋼琴協奏曲》,更將於周三在台北演出此曲。無論是見證劉孟捷的名人技,或是欣賞台灣今年最重要的巴伯紀念音樂會,都希望大家不要錯過如此難得的演出!

9/29 19:30 台北國家音樂廳

【2010/09/26 聯合晚報】

http://udn.com/NEWS/ENTERTAINMENT/ENT6/5871780.shtml


george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10.xxx.xxx.189
2010-09-30 17:04
[#15261] Spectrum Sound String Maestro Series    

> I can lend you my Spectrum Sound reissue to
> compare the Schubert Appregione Sonata played
> by Daniell Shafran with your own remastering.
George, Thank you for your kindness. If you have the CD, I want to borrow the Bach Suite for Unaccompanied Cello performed by Starker. I made a LP transfer last year and I am going to do it again by using the Audio-Technica AT 33Mono Cartridge (the Audio-Technica AT 33 PTG Prestige MC Stereo Cartridge was used last time). I would like to compare the sound quality by the professional transfer with mine.

The transfers I made last year:

Bach Suite for Unaccompanied Cello No 1 in G
Starker, cello

Prelude



Allemande


Courante




patrickwong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21.xxx.xxx.2
2010-09-30 17:29
[#15262] 四季精華遊 @ Lee388    
Hope Lee388 hing does not mind my quotation without seekign his prior approval! ^.^

http://hk.myblog.yahoo.com/ilovehifi-lee388/article?mid=1112&fid=-1&action=prev

Salute to his effort for promoting Hi-end culture! Also support him who is under attack by nuts!

>> George,
謝轉貼lee388部落格, 真係學到野.


ck2005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3.xxx.xxx.230
2010-09-30 17:51
[#15263] Spectrum Sound String Maestro Series    
Patrick

I will publish the equipment list tomorrow in order to let you know. See you next week in Tung Chung

BTW, last night I have located the articles written by your mentor 鄭延益 in order to share here later on. His analysis of Richter vs Horowitz, Kreisler and Heifetz are really well-written.

George
george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10.xxx.xxx.189
2010-09-30 17:52
[#15264] GRAND SLAM 復刻Shostakovich 第五號交響曲《革命》Bernstein 名盤    
Grand Slam紀念伯恩斯坦 (Leonard Bernstein) 逝世20周年,挑了這個名盤復刻,音源來自CBS的捲盤磁帶 (Reel Magnetic Tape) ,據說演出中那股烈火燃燒的熱力,透過平林直哉的精采remastering修復重新復活。

1959年8月,Bernstein與紐約愛樂 (New York Philharmonic Orchestra)赴歐洲旅行演出8周,9月11日在莫斯科演奏 Shostakovich 第五號交響曲《革命》,得到在場聆聽的作曲家Shostakovich本人熱列讚賞,10月返國後,伯恩斯坦打鐵趁熱,與NYPO子弟兵進錄音室錄下這首交響曲。




最後修改時間: 2010-09-30 19:15:52
george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10.xxx.xxx.189
2010-09-30 19:15
主旨內容一共有 1936 頁,每頁顯示 20 個信息,選擇頁數:  上頁  下頁  首頁  尾頁
按照傳送日期顯示:由舊至新由舊至新  由新至舊由新至舊
最新資訊 - 市場
百搭高級音響有限公司The Sound Chamber 2025-05-07

最新資訊 - 市場
駿韻音響有限公司Wise Sound Supplies Ltd. 2025-05-07

最新資訊 - 影音
日本 Pioneer 宣布退出光碟業務 2025-05-07

最新資訊 - 影音
Audiolab 宣布推出全新小型解碼 D7 2025-05-06

最新資訊 - 影音
日本品牌 KuraDa KD-Q1 頭戴式耳機正式登陸香港 2025-05-06

最新資訊 - 影音
XACT 推出首款參考級音響專用網路交換器 N1 2025-05-05

最新資訊 - 影音
SAEC 推出全新接地穩定器「SGS-200/SGS-042Mk2」 2025-05-02

最新資訊 - 影音
動漫元素融入日常配搭 - ANIMA ANW03 頭戴無線耳機 2025-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