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天地主旨 ﹝請按主旨作出回應﹞  下頁  尾頁 寄件者 傳送日期 由舊至新 由新至舊
[#1] 音響界十大謊言    
偶在一音響論壇上看到此貼,對其中論點略感困惑,不知各位同好有何高見!
原文《The Ten Biggest Lies in Audio》
下载地址:http://www.theaudiocritic.com/downloads/article_1.pdf
《音响界的十大谎言》)
作者:Peter Aczel 翻译:guangmingwoo,
引用林肯(Abraham Lincoln)的名言:你可能在某些时候愚弄了一些人,但不可能永远地愚弄所有人! 这句话似乎用于Hi-End音响十分适合。

我真的很怀疑,现在的人似乎比我年轻时代的人更好欺骗。我们不会往我们的鞋子里放磁铁。Police也不会用通灵术来寻找失踪的人。自希特勒之后不再有国家元首聘用占星家。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毫无保留地相信科学。当Hi-Fi的时代来临之际,Paul Klipsch,Linclon Walsh, Stew Hegeman等等工程师是我们的音响资讯的来源。那些不知道e的x次积分为何物的无知怪异的评论家依旧活在黑暗的未来。在现有的知识图谱里,今天的音响科学比起最初的年代,明显进步多了。在时代的这端有不少精明的从业者却远比奠基者出类拔萃。然而在黑暗的那端,一个无知迷信和欺诈的时代却掌握了统治权。为何和如何会这样,已经在我们以前出版的文章中有完全的阐述。现在我们就重点说说那些容易使人掉进陷阱的谎言。

关于线材的谎言

逻辑上不应以此谎言来作为开头,因为线材属于配件,不是主要的音响部件。不过这却是最巨大、最卑鄙、最令人气愤、最侮辱人智慧的谎言,而且还是发烧领域中最骗钱的谎言。所以我必须把这个放在最前面来说。
这个谎言就是:高价喇叭线和信号线比标准或一般的线材有更好的声音。这个谎言已经在阳光下被诚实的权威人士一次又一次地戳穿、耻笑和驳倒。但许多无辜者却无从分辨。

最简单的事实就是:阻抗(R)、感抗(L)和容抗(C)这三个线材的参数,是唯一能够影响在声波频率范围内的性能的参数。信号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被天价线材还是被便宜线材传送着。当然,你还要为一个做工良好的插头、屏蔽处理和绝缘处理等等付出一些代价,以保证线材能够可靠和稳定工作。还有就是你要注意线材不宜过长,避免阻抗过大,信号衰减过多。然而,在基本的导电性能中,一对优质的衣架刮掉两端拉直后,一点也不比价值2000美元的神奇线材差。18美分一尺的 16号电灯线也是如此。天价线材是电子消费品中的一个最大的骗局。看到几乎所有的音响出版物都胆怯地向线材商投降,真的令人感到沮丧。

2. 关于电子管的谎言

这个谎言也是属于周边问题,因为在这个硅矽时代,电子管已经与主流不相干了。在Hi-End音响市场里,这是一个普遍深入的谎言。数一下高端音响杂志里面的胆机广告的页数所占的比例,难以置信啊,但事实就是如此。当然,里面的观点就是:在音响应用中胆机比石机更高级。你可别不相信哦。
电子管对于无线电发射和微波炉等来说是非常合适的。不过,在这个时代的转折点,对于某些产品来说则不是这样说。例如:功放、前级和CD机DVD机等。
那电子管有什么问题吗?没有,真的……镶金牙有什么问题吗?那怕是门牙?没有,这只不过是另一个较具有吸引力的选择而已。
在一个音响设备里,电子管能够做到的,晶体管也同样能够做到,而且可以做得更好,代价更低,可靠性更高。即使是世界上最好级别的胆机放大器失真度也比同等级别的晶体管放大器要高,而且机子寿命期中,胆机需要的维护更多(更换管子,调偏置电压等)
那些8瓦特单端三极电子管放大器这种白痴设计就不算在内了,因为他们没有相似的晶体管设计相比较。

关于胆味,这种故意的染色,晶体管系统也能够很容易模仿这种失真的声音,如果设计师想要这样做的话。当然,确实存在一些久经世故的音响设计师会考虑使用电子管,不过这种少数的又成功的特例难以完那些劝你购买陈旧技术的电子管商人的谎言。

3.关于反数码的谎言

你可能经常听到有人说:“数码声比模拟声差太多了。”“数码化音频就像一幅粗劣,由一个个粗点组成的报纸图片。”“奈奎斯特采样定理完全行不通,那个CD的 44.1KHz的采样率不能够解决极高频段的问题,因为只有那里的一个周期仅有两三个采样点。”“数码声音,即使在最好的状况下,也会发干发刺。”诸如此类,等等。
这实属无知胡言和故意误导。谎言在主流中很少得到支持,因为数码科技已经获得了完全的认同。不过这个谎言却依然在一些音响世界的非主流,未获重生的Hi-End音响沙龙和各种各样的刁偏的听音室里流传着、延续着。
最可笑的反数码谬论的表现竟是:喜欢LP多于CD,而不是喜欢模拟母带多于数码母带。模拟母带与数码母带之间的争辩还未知谁胜谁负。吱吱声、噼啪声、爆豆声胜过背景宁静的数码信息坑?这是一个对客观事实的变态抗拒。
这里有一些读电子工程二年级学生也能给你证明的事实:数字音频是百毒不侵的,但模拟音频永远做不到,0和1在信号路径中决不会像模拟音频那样被改变。即使是今天音响发烧中最低端的44.1KHz的采样率。也能够分解所有的声音频率,不会引起任何音频范围内的信息损失。那些两个采样点如何能够还原20KHz的疑问是幼稚的曲解奈奎斯特采样定律的行为。
至于为什么有些模拟录音听起来更好呢,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录音师的功劳。在麦克风摆位,声音电平,平衡度和均等化处理上做得很好。还有就是录音的地点非常符合听觉声学。
某些早期的数码录音也确实是硬和刺。但这并不是因为它是数字音频,而是工程师还在思考模拟方式,修正预先估计但其实不存在的损失。当今最好的数码录音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录音模式。公平起见,我们必须承认最高技术的模拟录音和最高技术的数码录音师可以相媲美的。尽管如此,在专业领域里模拟录音的拥护者正迅速较少。

4. 关于听音测试的谎言

本刊的普通读者都知道如何反驳那些对ABX测试持相反意见的老烧的谎言。大致的方法如下:
ABX 方法需要A设备和B设备在电平匹配度在正负0.1dB内,你可以随意听A和B,你想听多久都行,如果你认为他们有不同,你可以要求听X, 而X其实就是A或者B的其中一个(这是由双盲系统随机决定的),允许你随时对A/X或B/X进行比较。随意多少次都可以。然后决定X=A还是X=B。
因为如果是完全靠瞎猜,命中率会在50%左右。为了统计的正确性最少要测试12次。(16次更好,20更加好)。没有比这个更好的科学方法来测试你是在听不同的东西还是在听同一个东西的了。那些偏执的烧友会告诉你双盲测试完全行不通,因为每个人都知道Krell比Pioneer好声。
但如果他们在双盲测试中无法分辨的话。那么ABX方法就会被认为是行不通的,这就是他们的理论。
如果每个人都知道Joe比Mike高,但如果他们测出身高都正好是5尺11又1/4寸的话, 那么尺子肯定有问题,是吧。
最通常的反驳意见就是:ABX测试方法压力太大,如果你说:让我们来看看你能听力有多好吧。他们也许会说,没时间,因为要测16次。或者说所需太多的设备等等。
教你一个方法如何揪出一个反对以及混淆ABX测试的伪君子:如果你问他们相信其他AB测试的方法吗,他们可能会说相信。然后你问他到底靠什么办法分辨:1.用不同的电平?2.还是偷看?然后你就等着他们如何恼羞成怒吧。

5. 关于负反馈的谎言

在 放大器或者前级中使用负反馈?太糟糕了! 完全没有负反馈?真不错!这种误导被广泛地流传着。负反馈其实是一个在电路设计中很有用的工具。它能够减少失真提升稳定性。只有在晶体管放大器设计得的铜器时代,早在60 70年代,负反馈的使用不得当,效果很不理想,而且会遇到很多问题。这就是迷信无负反馈的起源。在80年代初期Edward Cherry和RobertCordell在质疑的阴影之下,使其真相水落石出。负反馈只要严格遵守其基本准则来使用,完全是有利无害的。时至今日,现在的那些唯无负反馈至上者,要么是撒谎,要么是无知的。

6. 关于煲机的谎言

这是一个被广泛地反复地宣传的谎言,使你相信各种音响设备甚至线材,煲机一段时间后,例如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后,声音会更好。这纯粹是屁话。开机后电容会在几秒钟内充电,偏置也会在数分钟内稳定。在一个设计正确的放大器或者前级或者CD机,它的开机第一小时的表现和使用1000小时后的表现,是没有分别的。至于线材就更不用说了。我们现在跟音响发烧友讨论的这些是玄学,而不是科学。
不过,喇叭等设备的确是需要一段时间运作以达到最佳表现的,这是因为它们是有运动构造部分的,是需要外力驱动的机械设备。这跟汽车的引擎和活塞等是一样的道理。但这并不意味一个好的喇叭刚开箱的时候声音就会很差。打个比方:一部才开了10公里的新车,会很不好开?会比旧车差很远?

7. 关于双线分音的谎言

即使老烧也有不少人掉进这个陷阱里。音箱制造商则是设置这个陷阱的参与者。他们会告诉你双线分音的效果是跟双放大器分音的效果一样的。甚至有不少音响界德高望重者向这份利益的大餐卑恭屈膝,向市场的现实投降,他们应该感到罪过。

而事实上:双放大器分音在某些情况下是有意义的,即使是使用被动式分音器。但双线分音则纯粹是骗人的巫术。如果你把一对喇叭线的末端接在另一对喇叭线连接的地方,在电子原理上完全没有改变,物理学称之为叠加定理。叠加定理规定:在整个网络同时施加许多电压期间,流过线性网络中某点的电流等于各个电压单独作用在该点产生的各个电流分量之和。类似地,在同样条件下,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压等于各个电压单独作用在该两点之间产生的电压之和。
无论是音响销售员和音响发烧友,只要谁能够证明出相反理论的话,都应该去获得科学奖项和学院荣誉。
不过我们也得公平地说一句:双线分音其实也并无什么害处,只不过它其实并不能起什么作用而已。就好比在鞋里面装一块磁铁。

8. 关于电源处理器的谎言

这 个标题所要说的话,都在Bryston的产品手册里面都说了:所有Bryston放大器的电源供电方面都包含了一个精心设计的高质量专用电路,以防止无线电波,线路穿刺和其他电源线等问题。Bryston的功放不需要特别电源处理器,只需要把插头直接插到墙插上就可以了。
他们所说的这些,其实也是所有设计优良的放大器所具有的特点。他们可能不一定跟 Bryston具有相同的PSRR和性能。不过他们做到能够直接插到墙插上而不需要其它特别的电源处理。如果你能够买得起一个高价的电源处理器,你也可以买得起一个设计优良不需要特别的电源处理的放大器。电源处理器对你毫无作用。(请注意,我们不是在谈论给电脑设计的浪涌保护设计的开关电源,它们可比 Tice 音响魔盒便宜得多,而且它们会比这个音频设备受到更多的电源干扰,例如打印机等外围设备)
关于“干净”电源,其中最大和最愚蠢的的谎言就是:你需要一个特别设计的高价电源线来获得可能是最好的声音。所有额定处理内部交流电压和电流的电源线的性能与其他电源线都一样,天价电源线是一个欺诈,你的音响电路并不知道,也不需要关心在变压器的交流端用什么电源线。它们所需要关心的是直流端所需的电压。想想吧,你的汽车需要关心用什么管子来给它加油吗?

9. 关于CD处理的谎言

我们暂时把思想回朔到聚乙烯年代,当我们用各种神奇的液体喷撒在LP碟上的时候,会产生一些提升回放的效果,特别是当喷出来的气压清理掉某些凹槽中的残渣的时候。商业逻辑学则继续往前推进,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某些供CD使用类似的神奇产品诞生了。
问题出现了,没错CD和LP都具有同样一个面可以让你喷撒一些粘液。但CD的表面与LP却是相距甚远的。它那微小的凹坑并没有跟模拟波形相对应,仅仅是携带了一些由于0和1组成的数字代码。那些0和1不可能被弄得更好也不可能弄得更差。而LP则可能会使轨迹变得更顺滑。他们读取的仅仅是0和1。你是不是也会把一个一块钱硬币擦得蹭亮,避免收银员把它当成一毛钱硬币呢?

10. 关于金耳朵的谎言

这个包罗万象的谎言,也许应该把它排到第一,不过也可以作为一个总结性的结尾。“金耳朵们”要你去相信他们的听力是多么的犀利和敏锐。他们可以听到重播中的任何细微的声音,与我们与众不同。这绝对不是真的,任何人如果没有实际的听力损伤,可以听到他们所能听到的声音,不过有一点,那些经过训练和有经验的人知道那些声音是由什么组成的,知道怎么去解释和表达出来。所以,如果一个喇叭的频响在3kHz的位置有一个巨大的低谷,那么任何耳朵听起来,不论是金耳朵还是木耳朵,那声音听起来绝对不会像频响平直的那样。只不过,有经验的人能够很快地识别出是什么问题。就好象一个汽车机械师单纯靠听引擎的声音就能够很快知道汽车有什么问题。他的耳朵可并不见得比你的好。他只不过知道要去听些什么。其实你也可以做到,如果你也像他那样处理过那么多的引擎的话。
最糟糕的部分来了,那些自命为“金耳朵”的偏激的主观评论者,Hi-end音响沙龙的销售员和音响俱乐部的主要成员等等,当他们比较两台放大器的时候,经常使用他们那虚伪的高手般的听力来胁迫你:“你听到了没有?” 你好像必须要听出那两者有巨大差别,而其实金耳朵自己都听不出有什么差别。他们就是说他们听到了,他们知道你信赖他们的金耳朵。感觉太糟糕了。
对金耳朵最好的反驳就是双盲测试。这是区分他是否真的能听出两者区别的最好方法。不过实际上,极少有这种情况发生。即使有,那些金耳朵也会在第一次蒙对之后溜走。

在音响界中,除了上述的十大谎言,其实还有更多。不过留待一些下次再谈。但音响工业不应该受到责备,而是那些疯狂的消费文化和被广泛接纳的玄学。音响工业,特别是高端音响部分,只不过是响应主流的气候而已。

总而言之,所有文化气候都会得到他们所应得的趋向。
----------------------------------------------
不要煲機絕對是錯,本人試過差點將未煲的ACCUPHASE A30賣掉,現在不知幾陶醉其表現。用自然界現象來解釋,新造機器內的通道還未磨滑,電流通過就象河水流過岸壁粗糙或河中有石塊的河道,難免產生聲響。或許專家會說,相對河流、河道,電流及線路小得可忽略不計,但莫忘記,電流的速度是河水流速的1-3億倍,再細微的聲音乘上1億至3億倍,也會讓人不舒服吧?
whyte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18.xxx.xxx.5
2009-05-05 11:36
[#2] 音響界十大謊言    
繁體好d:

偶在一音響論壇上看到此貼,對其中論點略感困惑,不知各位同好有何高見!
原文《The Ten Biggest Lies in Audio》
下載地址:http://www.theaudiocritic.com/downloads/article_1.pdf
《音響界的十大謊言》)
作者:Peter Aczel 翻譯:guangmingwoo,
引用林肯(Abraham Lincoln)的名言:你可能在某些時候愚弄了一些人,但不可能永遠地愚弄所有人! 這句話似乎用於Hi-End音響十分適合。

我真的很懷疑,現在的人似乎比我年輕時代的人更好欺騙。我們不會往我們的鞋子裡放磁鐵。Police也不會用通靈術來尋找失蹤的人。自希特勒之後不再有國家元首聘用占星家。我們絕大部分人都毫無保留地相信科學。當Hi-Fi的時代來臨之際,Paul Klipsch,Linclon Walsh, Stew Hegeman等等工程師是我們的音響資訊的來源。那些不知道e的x次積分為何物的無知怪異的評論家依舊活在黑暗的未來。在現有的知識圖譜裡,今天的音響科學比起最初的年代,明顯進步多了。在時代的這端有不少精明的從業者卻遠比奠基者出類拔萃。然而在黑暗的那端,一個無知迷信和欺詐的時代卻掌握了統治權。為何和如何會這樣,已經在我們以前出版的文章中有完全的闡述。現在我們就重點說說那些容易使人掉進陷阱的謊言。

關於線材的謊言

邏輯上不應以此謊言來作為開頭,因為線材屬於配件,不是主要的音響部件。不過這卻是最巨大、最卑鄙、最令人氣憤、最侮辱人智慧的謊言,而且還是發燒領域中最騙錢的謊言。所以我必須把這個放在最前面來說。
這個謊言就是:高價喇叭線和信號線比標准或一般的線材有更好的聲音。這個謊言已經在陽光下被誠實的權威人士一次又一次地戳穿、恥笑和駁倒。但許多無辜者卻無從分辨。

最簡單的事實就是:阻抗(R)、感抗(L)和容抗(C)這三個線材的參數,是唯一能夠影響在聲波頻率範圍內的性能的參數。信號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被天價線材還是被便宜線材傳送著。當然,你還要為一個做工良好的插頭、屏蔽處理和絕緣處理等等付出一些代價,以保證線材能夠可靠和穩定工作。還有就是你要注意線材不宜過長,避免阻抗過大,信號衰減過多。然而,在基本的導電性能中,一對優質的衣架刮掉兩端拉直後,一點也不比價值2000美元的神奇線材差。18美分一尺的 16號電燈線也是如此。天價線材是電子消費品中的一個最大的騙局。看到幾乎所有的音響出版物都膽怯地向線材商投降,真的令人感到沮喪。

2. 關於電子管的謊言

這個謊言也是屬於周邊問題,因為在這個硅矽時代,電子管已經與主流不相干了。在Hi-End音響市場裡,這是一個普遍深入的謊言。數一下高端音響雜志裡面的膽機廣告的頁數所占的比例,難以置信啊,但事實就是如此。當然,裡面的觀點就是:在音響應用中膽機比石機更高級。你可別不相信哦。
電子管對於無線電發射和微波爐等來說是非常合適的。不過,在這個時代的轉折點,對於某些產品來說則不是這樣說。例如:功放、前級和CD機DVD機等。
那電子管有什麼問題嗎?沒有,真的……鑲金牙有什麼問題嗎?那怕是門牙?沒有,這只不過是另一個較具有吸引力的選擇而已。
在一個音響設備裡,電子管能夠做到的,晶體管也同樣能夠做到,而且可以做得更好,代價更低,可靠性更高。即使是世界上最好級別的膽機放大器失真度也比同等級別的晶體管放大器要高,而且機子壽命期中,膽機需要的維護更多(更換管子,調偏置電壓等)
那些8瓦特單端三極電子管放大器這種白痴設計就不算在內了,因為他們沒有相似的晶體管設計相比較。

關於膽味,這種故意的染色,晶體管系統也能夠很容易模仿這種失真的聲音,如果設計師想要這樣做的話。當然,確實存在一些久經世故的音響設計師會考慮使用電子管,不過這種少數的又成功的特例難以完那些勸你購買陳舊技術的電子管商人的謊言。

3.關於反數碼的謊言

你可能經常聽到有人說:“數碼聲比模擬聲差太多了。”“數碼化音頻就像一幅粗劣,由一個個粗點組成的報紙圖片。”“奈奎斯特采樣定理完全行不通,那個CD的 44.1KHz的采樣率不能夠解決極高頻段的問題,因為只有那裡的一個周期僅有兩三個采樣點。”“數碼聲音,即使在最好的狀況下,也會發干發刺。”諸如此類,等等。
這實屬無知胡言和故意誤導。謊言在主流中很少得到支持,因為數碼科技已經獲得了完全的認同。不過這個謊言卻依然在一些音響世界的非主流,未獲重生的Hi-End音響沙龍和各種各樣的刁偏的聽音室裡流傳著、延續著。
最可笑的反數碼謬論的表現竟是:喜歡LP多於CD,而不是喜歡模擬母帶多於數碼母帶。模擬母帶與數碼母帶之間的爭辯還未知誰勝誰負。吱吱聲、劈啪聲、爆豆聲勝過背景寧靜的數碼信息坑?這是一個對客觀事實的變態抗拒。
這裡有一些讀電子工程二年級學生也能給你證明的事實:數字音頻是百毒不侵的,但模擬音頻永遠做不到,0和1在信號路徑中決不會像模擬音頻那樣被改變。即使是今天音響發燒中最低端的44.1KHz的采樣率。也能夠分解所有的聲音頻率,不會引起任何音頻範圍內的信息損失。那些兩個采樣點如何能夠還原20KHz的疑問是幼稚的曲解奈奎斯特采樣定律的行為。
至於為什麼有些模擬錄音聽起來更好呢,最主要的原因在於錄音師的功勞。在麥克風擺位,聲音電平,平衡度和均等化處理上做得很好。還有就是錄音的地點非常符合聽覺聲學。
某些早期的數碼錄音也確實是硬和刺。但這並不是因為它是數字音頻,而是工程師還在思考模擬方式,修正預先估計但其實不存在的損失。當今最好的數碼錄音是有史以來最好的錄音模式。公平起見,我們必須承認最高技術的模擬錄音和最高技術的數碼錄音師可以相媲美的。盡管如此,在專業領域裡模擬錄音的擁護者正迅速較少。

4. 關於聽音測試的謊言

本刊的普通讀者都知道如何反駁那些對ABX測試持相反意見的老燒的謊言。大致的方法如下:
ABX 方法需要A設備和B設備在電平匹配度在正負0.1dB內,你可以隨意聽A和B,你想聽多久都行,如果你認為他們有不同,你可以要求聽X, 而X其實就是A或者B的其中一個(這是由雙盲系統隨機決定的),允許你隨時對A/X或B/X進行比較。隨意多少次都可以。然後決定X=A還是X=B。
因為如果是完全靠瞎猜,命中率會在50%左右。為了統計的正確性最少要測試12次。(16次更好,20更加好)。沒有比這個更好的科學方法來測試你是在聽不同的東西還是在聽同一個東西的了。那些偏執的燒友會告訴你雙盲測試完全行不通,因為每個人都知道Krell比Pioneer好聲。
但如果他們在雙盲測試中無法分辨的話。那麼ABX方法就會被認為是行不通的,這就是他們的理論。
如果每個人都知道Joe比Mike高,但如果他們測出身高都正好是5尺11又1/4寸的話, 那麼尺子肯定有問題,是吧。
最通常的反駁意見就是:ABX測試方法壓力太大,如果你說:讓我們來看看你能聽力有多好吧。他們也許會說,沒時間,因為要測16次。或者說所需太多的設備等等。
教你一個方法如何揪出一個反對以及混淆ABX測試的偽君子:如果你問他們相信其他AB測試的方法嗎,他們可能會說相信。然後你問他到底靠什麼辦法分辨:1.用不同的電平?2.還是偷看?然後你就等著他們如何惱羞成怒吧。

5. 關於負反饋的謊言

在 放大器或者前級中使用負反饋?太糟糕了! 完全沒有負反饋?真不錯!這種誤導被廣泛地流傳著。負反饋其實是一個在電路設計中很有用的工具。它能夠減少失真提升穩定性。只有在晶體管放大器設計得的銅器時代,早在60 70年代,負反饋的使用不得當,效果很不理想,而且會遇到很多問題。這就是迷信無負反饋的起源。在80年代初期Edward Cherry和RobertCordell在質疑的陰影之下,使其真相水落石出。負反饋只要嚴格遵守其基本准則來使用,完全是有利無害的。時至今日,現在的那些唯無負反饋至上者,要麼是撒謊,要麼是無知的。

6. 關於煲機的謊言

這是一個被廣泛地反復地宣傳的謊言,使你相信各種音響設備甚至線材,煲機一段時間後,例如一天,一個星期,一個月後,聲音會更好。這純粹是屁話。開機後電容會在幾秒鐘內充電,偏置也會在數分鐘內穩定。在一個設計正確的放大器或者前級或者CD機,它的開機第一小時的表現和使用1000小時後的表現,是沒有分別的。至於線材就更不用說了。我們現在跟音響發燒友討論的這些是玄學,而不是科學。
不過,喇叭等設備的確是需要一段時間運作以達到最佳表現的,這是因為它們是有運動構造部分的,是需要外力驅動的機械設備。這跟汽車的引擎和活塞等是一樣的道理。但這並不意味一個好的喇叭剛開箱的時候聲音就會很差。打個比方:一部才開了10公裡的新車,會很不好開?會比舊車差很遠?

7. 關於雙線分音的謊言

即使老燒也有不少人掉進這個陷阱裡。音箱制造商則是設置這個陷阱的參與者。他們會告訴你雙線分音的效果是跟雙放大器分音的效果一樣的。甚至有不少音響界德高望重者向這份利益的大餐卑恭屈膝,向市場的現實投降,他們應該感到罪過。

而事實上:雙放大器分音在某些情況下是有意義的,即使是使用被動式分音器。但雙線分音則純粹是騙人的巫術。如果你把一對喇叭線的末端接在另一對喇叭線連接的地方,在電子原理上完全沒有改變,物理學稱之為疊加定理。疊加定理規定:在整個網絡同時施加許多電壓期間,流過線性網絡中某點的電流等於各個電壓單獨作用在該點產生的各個電流分量之和。類似地,在同樣條件下,任意兩點之間的電壓等於各個電壓單獨作用在該兩點之間產生的電壓之和。
無論是音響銷售員和音響發燒友,只要誰能夠證明出相反理論的話,都應該去獲得科學獎項和學院榮譽。
不過我們也得公平地說一句:雙線分音其實也並無什麼害處,只不過它其實並不能起什麼作用而已。就好比在鞋裡面裝一塊磁鐵。

8. 關於電源處理器的謊言

這 個標題所要說的話,都在Bryston的產品手冊裡面都說了:所有Bryston放大器的電源供電方面都包含了一個精心設計的高質量專用電路,以防止無線電波,線路穿刺和其他電源線等問題。Bryston的功放不需要特別電源處理器,只需要把插頭直接插到牆插上就可以了。
他們所說的這些,其實也是所有設計優良的放大器所具有的特點。他們可能不一定跟 Bryston具有相同的PSRR和性能。不過他們做到能夠直接插到牆插上而不需要其它特別的電源處理。如果你能夠買得起一個高價的電源處理器,你也可以買得起一個設計優良不需要特別的電源處理的放大器。電源處理器對你毫無作用。(請注意,我們不是在談論給電腦設計的浪湧保護設計的開關電源,它們可比 Tice 音響魔盒便宜得多,而且它們會比這個音頻設備受到更多的電源干擾,例如打印機等外圍設備)
關於“干淨”電源,其中最大和最愚蠢的的謊言就是:你需要一個特別設計的高價電源線來獲得可能是最好的聲音。所有額定處理內部交流電壓和電流的電源線的性能與其他電源線都一樣,天價電源線是一個欺詐,你的音響電路並不知道,也不需要關心在變壓器的交流端用什麼電源線。它們所需要關心的是直流端所需的電壓。想想吧,你的汽車需要關心用什麼管子來給它加油嗎?

9. 關於CD處理的謊言

我們暫時把思想回朔到聚乙烯年代,當我們用各種神奇的液體噴撒在LP碟上的時候,會產生一些提升回放的效果,特別是當噴出來的氣壓清理掉某些凹槽中的殘渣的時候。商業邏輯學則繼續往前推進,在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某些供CD使用類似的神奇產品誕生了。
問題出現了,沒錯CD和LP都具有同樣一個面可以讓你噴撒一些粘液。但CD的表面與LP卻是相距甚遠的。它那微小的凹坑並沒有跟模擬波形相對應,僅僅是攜帶了一些由於0和1組成的數字代碼。那些0和1不可能被弄得更好也不可能弄得更差。而LP則可能會使軌跡變得更順滑。他們讀取的僅僅是0和1。你是不是也會把一個一塊錢硬幣擦得蹭亮,避免收銀員把它當成一毛錢硬幣呢?

10. 關於金耳朵的謊言

這個包羅萬像的謊言,也許應該把它排到第一,不過也可以作為一個總結性的結尾。“金耳朵們”要你去相信他們的聽力是多麼的犀利和敏銳。他們可以聽到重播中的任何細微的聲音,與我們與眾不同。這絕對不是真的,任何人如果沒有實際的聽力損傷,可以聽到他們所能聽到的聲音,不過有一點,那些經過訓練和有經驗的人知道那些聲音是由什麼組成的,知道怎麼去解釋和表達出來。所以,如果一個喇叭的頻響在3kHz的位置有一個巨大的低谷,那麼任何耳朵聽起來,不論是金耳朵還是木耳朵,那聲音聽起來絕對不會像頻響平直的那樣。只不過,有經驗的人能夠很快地識別出是什麼問題。就好像一個汽車機械師單純靠聽引擎的聲音就能夠很快知道汽車有什麼問題。他的耳朵可並不見得比你的好。他只不過知道要去聽些什麼。其實你也可以做到,如果你也像他那樣處理過那麼多的引擎的話。
最糟糕的部分來了,那些自命為“金耳朵”的偏激的主觀評論者,Hi-end音響沙龍的銷售員和音響俱樂部的主要成員等等,當他們比較兩台放大器的時候,經常使用他們那虛偽的高手般的聽力來脅迫你:“你聽到了沒有?” 你好像必須要聽出那兩者有巨大差別,而其實金耳朵自己都聽不出有什麼差別。他們就是說他們聽到了,他們知道你信賴他們的金耳朵。感覺太糟糕了。
對金耳朵最好的反駁就是雙盲測試。這是區分他是否真的能聽出兩者區別的最好方法。不過實際上,極少有這種情況發生。即使有,那些金耳朵也會在第一次蒙對之後溜走。

在音響界中,除了上述的十大謊言,其實還有更多。不過留待一些下次再談。但音響工業不應該受到責備,而是那些瘋狂的消費文化和被廣泛接納的玄學。音響工業,特別是高端音響部分,只不過是響應主流的氣候而已。

總而言之,所有文化氣候都會得到他們所應得的趨向。
----------------------------------------------
不要煲機絕對是錯,本人試過差點將未煲的ACCUPHASE A30賣掉,現在不知幾陶醉其表現。用自然界現像來解釋,新造機器內的通道還未磨滑,電流通過就像河水流過岸壁粗糙或河中有石塊的河道,難免產生聲響。或許專家會說,相對河流、河道,電流及線路小得可忽略不計,但莫忘記,電流的速度是河水流速的1-3億倍,再細微的聲音乘上1億至3億倍,也會讓人不舒服吧?
rsx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2.xxx.xxx.143
2009-05-05 11:47
[#3] 音響界十大謊言    
我認為寫呢番話條友係套HiFi 唔夠班!
accphoto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58.xxx.xxx.160
2009-05-05 11:50
[#4] 音響界十大謊言    
Just for joke ^+++^
anthlai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2.xxx.xxx.17
2009-05-05 11:54
[#5] 音響界十大謊言    
he might an engineer ^+++^
anthlai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2.xxx.xxx.17
2009-05-05 11:55
[#6] 音響界十大謊言    
obviously an engineer mind...

Engineer only know existing technology but reluctant to accept new idea and reject phenomena that they don't underatand....

science is more than engineer.. it is about discovery...

However, totally support his idea of blind test....

I don't know why audiophile hate blind test...

Maybe both engineer and audiophile don't like truth.... enjoy living in thier own room.....

^^
hiphopzz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22.xxx.xxx.8
2009-05-05 12:13
[#7] 音響界十大謊言    
if you read more carefully you will find some truth in the article.

your senses be they audio or visual can depend on how your brain decipher.
cpu8088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115.xxx.xxx.214
2009-05-05 12:15
[#8] 音響界十大謊言    
一知半解。非常典型的口水佬。
Engineer? 應該有排都未到佢。
leo@grove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2.xxx.xxx.84
2009-05-05 12:19
[#9] 音響界十大謊言    
音響有真有假,有至理名言,亦的確有謊言!

當然用緊"天線,天架" 的人睇後,個心會有條刺!
navyseals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18.xxx.xxx.88
2009-05-05 12:22
[#10] 音響界十大謊言    
If you take the actual instrument, play it in your room, and then play a good recording of it being played in your room, you would be shocked re the difference in sound no matter how good the speakers A good stereo system and the right recording techniques can reproduce the sound of the musician playing the instrument, the body of the musician reflecting the sound, the imaging, the depth better than being at the live event. But the true sound of the actual instrument? Not a chance. But your ears get fooled and one accepts it as being a good reproduction.
cpu8088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115.xxx.xxx.214
2009-05-05 12:27
[#11] 音響界十大謊言    
衹得十個咁少!? 何足音響業界賴以為生!
thomasc2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2.xxx.xxx.165
2009-05-05 12:30
[#12] 音響界十大謊言    
點解!.... 點解......! 點解會咁架!.... 無理由架?.....係無可能架..!... 唔係架..唔係架..唔係架....!!
setfootin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20.xxx.xxx.157
2009-05-05 12:39
[#13] 音響界十大謊言    
其實都是一件好事!眼鏡度數不準睇唔清楚!永遠都覺得四周都是美女!
inlay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18.xxx.xxx.68
2009-05-05 12:51
[#14] 音響界十大謊言    
It's an interesting piece that are bought up from time to time ... let me share my limited experience ... only limited ...


關於線材的謊言

... 高價喇叭線和信號線比標准或一般的線材有更好的聲音。這個謊言已經在陽光下被誠實的權威人士一次又一次地戳穿、恥笑和駁倒。但許多無辜者卻無從分辨。

It is not really true. Scanning Stereophile, you could see some articles in support of, with scientific explanation, why cables make a difference (oh, the author can call dishonest though). I find John Holt's article particularly interesting - he often wrote with full confidence, but in one article he is quite humble since he merely 'suggests' why cables make a difference:
http://www.stereophile.com/asweseeit/84/

But of course, whether high price cables are better than cheap ones are NOT A MUST. Sometimes it's because of the constructions of the cables, sometimes it's because of the system-dependent factors.

最簡單的事實就是:阻抗(R)、感抗(L)和容抗(C)這三個線材的參數,是唯一能夠影響在聲波頻率範圍內的性能的參數...

It's a highly controversial subject. Can these parameters truly represent how cables deliver sound, which are complex waveforms with ever-changing currents?

然而,在基本的導電性能中,一對優質的衣架刮掉兩端拉直後,一點也不比價值2000美元的神奇線材差。18美分一尺的 16號電燈線也是如此。

This is interesting. I think the author does raise a point that CHEAPER wires are not as bad as some may believe. There are many cheaper wires out there, Belden, Sommer, Gotham, and so on. Many of them are used by professionals, and they do have careful constructions and work up to a good standard. But will one $2000 cable beat them in a domestic environment? Maybe, and possibly likely provided that is not a snake oil product, but whether the cost is justified is another matter.

天價線材是電子消費品中的一個最大的騙局。

I came across many 'stories' about cable manufacturer in the past. One is: a cable maker made a cable and shown in the AES, and many manufacturers and retailers were amazed at the low cost of the cables and its performance. But no retailer wanted to stock it, and the reason given was that the profit margin was too low. So the cable maker raised the price substantially, and the cable was a success.

Believe it or not, it's up to you.

My feeling is that, (1) cables make a difference; (2) sometimes current scientific parameters could not completely explain things; (3) whether the difference made is good is subject to 'subjective' opinions - a cable may give you extremely airy aura by some design, helping you to remedy the laidback character of one's system; but in another system which is already balanced or has a bit too much trebles, this cable is a disaster; (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ce and performance is slightly linear, but with many cases of exceptions (peaks and nulls graphically), and the pricing strategy of the cable companies are responsible for sky-priced products.
zbigniew821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3.xxx.xxx.19
2009-05-05 12:59
[#15] 音響界十大謊言    
4. 關於聽音測試的謊言

Blind test / ABX test have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s like all kind of scientific tests. The laboratory-nature of these tests are akin to laboratory tests of psychology, whose limitations are well admitted. Simply put, laboratory tests are too artificial, which create / alter the audio sensory system of different persons / subjects to various degrees. For example, if 'average consumers' are being tested, it's very likely different subjects, according to their different psychologies (want to show they can discern differences or want to show 'honesty), report different results. I have changed my systems for many times, and there're great differences to me and my friends, but some of my friends can never tell the difference.

I think blind tests have to be executed very well to overcome its limitations.

BTW, there is one serious limitations of blind tests - how can one compare a giant floorstanders which need a lot of space with a 3/5A which requires much less space to perform well?

I actually prefer PROLONGED listening tests with different FAMILIAR materials in a well-treated, FAMILIAR environment. The familiarity and prolonged element is to minimize factors that we may get distracted during a test - we're all familiar with the experience of going to a new showroom, let the music played, but with our eyes and mind constantly distracted by 'new things' around - CDs, another amp idle, a girl walking across the windows, and so on ...

Under this condition, difference is more likely to be reported. The 'subjects' however can only be family members :)
zbigniew821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3.xxx.xxx.19
2009-05-05 13:19
[#16] 音響界十大謊言    
I like this topic.
I_love_70s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10.xxx.xxx.6
2009-05-05 13:32
[#17] 音響界十大謊言    
我亦曾經好喜歡閱讀以及遇到呢類文章﹐因為可以幫我省返唔少錢﹐
不過現在卻覺得好好笑﹐寫呢類文章的人有時我真好懷疑佢有無玩過HiFi!!!!
*Mikos*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122.xxx.xxx.87
2009-05-05 13:49
[#18] 音響界十大謊言    
6. 關於煲機的謊言

這是一個被廣泛地反復地宣傳的謊言,使你相信各種音響設備甚至線材,煲機一段時間後,例如一天,一個星期,一個月後,聲音會更好。這純粹是屁話。開機後電容會在幾秒鐘內充電,偏置也會在數分鐘內穩定。在一個設計正確的放大器或者前級或者CD機,它的開機第一小時的表現和使用1000小時後的表現,是沒有分別的。

A controversial topic as well. My experience is however in support of burn-in for amps, DAC, speakers but not sure about the cables (my limited experience). One thing MUST BE DONE to better ensure the effect is due to burn-in - NOTHING CHANGED before and after the 'reported change in performance'. If anything changed, we have less confidence to say this. I have tried to make everything constant when 'burning-in' my DAC, and noted effects. Before test - CD alone vs. CD+DAC, performance noted (DAC sounded extremely harsh), and then for three weeks, another test for CD alone vs. DAC is done, and change in performance noted (DAC perform much better). My test is again done on extremely familiar CDs.

Regarding amps, I have come across some datasheet of capacitors, which seem to support burn-in:

"After 2000 hours' application of rated voltage
at 85°C, capacitors meet the characteristic
requirements listed at right. "

It's an interesting topic.

zbigniew821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3.xxx.xxx.19
2009-05-05 13:55
[#19] 音響界十大謊言    
音響表現定好壞,並唔係用把口及書本可以定斷的
belle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3.xxx.xxx.27
2009-05-05 13:59
[#20] 音響界十大謊言    
it is like religion whether you believe or not believe

so trust your own ears. how can you be sure your hearing is perfect and a representative of general public? or you have super hearing capabilities like some audiophiles?
cpu8088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115.xxx.xxx.214
2009-05-05 14:04
主旨內容一共有 18 頁,每頁顯示 20 個信息,選擇頁數:  下頁  尾頁
按照傳送日期顯示:由舊至新由舊至新  由新至舊由新至舊
最新資訊 - 市場
新漢建業有限公司市場資訊 2024-04-19

最新資訊 - 市場
新和偉音響有限公司市場資訊 2024-04-19

最新資訊 - 影音
強化低頻效果(二),Sony 推出全新 ULT FIELD 7 大型無線藍牙喇叭 2024-04-18

最新資訊 - 影音
Cambridge Audio CXA81 MK II 合併式解碼擴音機 2024-04-18

最新資訊 - 影音
Marshall 推出 Emberton II 冷鋼黑色 2024-04-18

最新資訊 - 影音
強化低頻效果,Sony 推出全新 ULT FIELD 1 便攜式藍牙喇叭 2024-04-17

最新資訊 - 影音
典雅瑰寶 – Noble Audio ONYX 2024-04-17

最新資訊 - 汽車
施耐德電氣推出全新家用 Schneider Charge 電動車充電器 2024-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