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天地主旨 ﹝請按主旨作出回應﹞  上頁  下頁  首頁  尾頁 寄件者 傳送日期 由舊至新 由新至舊
[#21] Digitalised vinyl & 音樂分享    
以上的錄音,大部份應該是用 Korg MR2000S 錄

其中 1812,當時黑膠系統的設置未是理想,現在整理時,拆聲是頗為明顯的

VPI TNT, Kuzma Reference to earn, Ortofon Jubilee, Ortofon step up, ARC SP11 phono
唐吉訶德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183.xxx.xxx.96
2016-10-02 16:00
[#22] Digitalised vinyl & 音樂分享    
>兩年後,器材的變動很大,rip膠的經驗相對豐富了,就算是洗碟的能力、除噪、
> 檔案整理也應該是進步了,真想重新再 rip 一次
唐吉訶德兄,我也在多年前開始rip膠, 亦遇到你同樣的問題, 除了器材好了、經驗豐富了,有時更加會遇到另一隻更好聲的碟,真係想重新再 rip 一次!

最後修改時間: 2016-10-02 16:49:22
patrickwong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119.xxx.xxx.79
2016-10-02 16:47
[#23] Digitalised vinyl & 音樂分享    
Patrick 兄,

所以只能盡量做到,那一刻不後悔
唐吉訶德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2.xxx.xxx.38
2016-10-02 18:54
[#24] Digitalised vinyl & 音樂分享    
這張奚秀蘭是我幾年前花掉 $180買入,比較 Vinyl 版是差多了,一直被認為不是好聲的重新發行作品,但歌實在是好的沒有話說。

只是遺憾,新的製作人是糟蹋了,這也是一般本地製作的通病了⋯⋯

另外一個 file 據說是買了原版 CD rip 出來的內地製作,歌也是超正,但莫名奇妙的聲音是破的,今天整理以往的檔案時拉出來,只能說是令人沮喪

如此的製作流傳為的是什麼?

作為音樂收藏的我,認為這是浪費時間,又要 tag 歌名,實在是虛耗生命,再一句是貪多嚼不爛

還是 CD 也好,黑膠也好,一張一張,慢慢收集,慢慢處理,處理過程中的樂趣也不少,好好享受..........

可以大量收集的,香港也好,內地也好,近年見多了,大都差不多

儲存手法都是類似,歌名不全、封套不好看,愛樂者為何如此

個人數碼化音樂是為研究及收藏而存在,守著規則,音樂切勿流傳在外

自家開發的,就算做的不夠好,希望得到朋友提點⋯⋯因著大家的提點,我才有進步,今後,仍然會不懈的研究,不到之處,敬請見諒。

遊戲文章,有錯莫怪



最後修改時間: 2018-06-19 09:46:42
唐吉訶德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59.xxx.xxx.69
2018-06-19 09:39
[#25] Digitalised vinyl & 音樂分享    
剛巧這兩張放在床下底的奚秀蘭 LP 在上星期找了出來。

patrickwong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119.xxx.xxx.79
2018-06-19 10:02
[#26] Digitalised vinyl & 音樂分享    
Telarc 是數碼錄音的先鋒,但是我的經驗是聽 Telarc 的黑膠好聽過 Telarc 的 CD, 有人說這是荒誕無稽的, 數碼錄音不是聽數碼的 CD 最好嗎, 但這是實在聽出來是這樣,我相信原因之一是與 Telarc 當年用的數碼制式有關, Telarc 用的 sampling rate 是 50k, 而 CD 是 44.1k, 好似由 50k resample 到 44.1k 是易事, 但其實絕對不易, 當然這個不易是指 resample 後聲音不大走樣, 在當年的技術來說要做得好更難, 傳聞當年有 CD 廠是用50k播放再從 analogue 重新 digitize 到 44.1k, 不論怎樣, 黑膠相對能把當時 50k sampling rate 的錄音更真確的保存下來, 我沒有比較過 Telarc 的 SACD, 但相信 SACD 比 CD 對那 50k sampling rate 的錄音有優勢得多。

patrickwong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119.xxx.xxx.79
2018-06-19 10:31
[#27] Digitalised vinyl & 音樂分享    
另外的一個數碼錄音的先鋒是 Denon, 早期的數碼錄音制式就是「奇奇怪怪」的, 亦如 Telarc 的情況一樣, 可能黑膠相對更能真確的保存當時所用的「奇奇怪怪」數碼錄音制式的聲音, 聽黑膠好聽過 CD。看到當年數碼錄音的技術規格, 驚嘆當年那麼「原始」的「低」技術規格可以有這樣好的聲音。





最後修改時間: 2018-06-19 10:34:05
patrickwong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119.xxx.xxx.79
2018-06-19 10:32
[#28] Digitalised vinyl & 音樂分享    
說了兩個數碼錄音的先鋒 Telarc 及 Denon, 都是聽黑膠好聽過 CD, 而甚至聽黑膠數碼化後的 files 都好過聽 CD。
patrickwong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119.xxx.xxx.79
2018-06-19 10:38
[#29] Digitalised vinyl & 音樂分享    
#26

實情確如此

Telarc 由 1978 開如 16-48k 錄音,黑膠到今天仍不落後

看波型,動態極強,在所有 CD 從未見過如此波型
唐吉訶德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59.xxx.xxx.69
2018-06-19 10:53
[#30] Digitalised vinyl & 音樂分享    
#28

Agree x 2
唐吉訶德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59.xxx.xxx.69
2018-06-19 10:54
[#31] Digitalised vinyl & 音樂分享    
#25

80年代的風行,歌聲可以幼而滑至令我感嘆
唐吉訶德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59.xxx.xxx.69
2018-06-19 10:57
[#32] Digitalised vinyl & 音樂分享    
14/6 欠違了的現場音樂會,久違了的 Viktoria Mullova,59歳的穆迪娃風釆依然,Mendelssohn 奏來擇灑自如,完全是盛年的光芒四射,看完是令我熱血沸騰,馬上重新取出她的作品在家欣賞。

手上缺了 Mullova 的著名曲目是她和 大指揮 Claudio Abbado 的傳情之作,上網上搜尋一下,一看呆了,近$8000天價,望而興嘆。

心理無法平衡下,只能以其它 90年代同期四朵金花之一的 Kyung-Wha Chung 鄭京和的琴聲令自己平靜一下???

值得一提是晚的指揮是 David Greilsammer, 第一個曲目是 Debussy Fireworks Prelude for piano, 出乎意料之外的,非常精彩???

以下搜尋一下 Viktoria Mullova 戲劇化的生平,為朋友介紹一下:

Viktoria Yurievna Mullova(俄語:ВикторияЮрьевнаМуллова; 1959年11月27日出生)是俄羅斯小提琴手。她最出名的是她的表演和錄製了許多小提琴協奏曲,由J.S.編曲。巴赫以及她對Miles Davis,Duke Ellington,Beatles等流行樂和爵士樂作品的創新演繹。
穆洛娃生於蘇聯俄羅斯莫斯科附近的 Zhukovsky 。在 Central Music School of Moscow和 Moscow Conservatoire 追隨 Leonid Kogan學習,她在20世紀七十年代後期就開始名揚世界,1975年在波蘭 維尼亞夫斯基 國際小提琴比賽中獲得第一名,1980年 在 Helsinki 的 International Jean Sibelius Violin Competition 第一名 和 1982年 International Tchaikovsky Competition金獎。
在1983年芬蘭巡迴演出期間,Mullova和Vakhtang Jordania(她的情人) 作為她的伴奏參加了會議,一起離開了酒店Kuusamo,Jordania告訴正在監視他們的KGB官員,Mullova病了,不能喝酒參加晚會。
蘇聯所擁有的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被留在酒店的床上。 YLE 記者Jyrki Koulumies在一位攝影師Caj Sundman的陪同下,駕駛他們乘坐租賃的汽車越過邊界經Haaparanta前往瑞典 Luleå,然後飛往 Stockholm斯德哥爾摩。
那時,瑞典警方像處理東歐集團的其他政治叛逃者那樣對待年輕的在職音樂家:他們建議這對夫婦在周末留在安全屋內,直到美國大使館開放,以便他們可以申請重新安置後的政治庇護。因此,兩天來,他們坐在安全屋,甚至不敢出門,因為他們的照片出現在每一家瑞典和國際報紙的頭版頭條。兩天后,他們抵達華盛頓特區,在他們的口袋裡拿著美國簽證。
Mullova製作了許多唱片,其中包括她首次發行的柴可夫斯基和 Jean Sibelius小提琴協奏曲,並被授予大獎賽 Disque 獎。
她在90年代中期組建了Mullova Chamber Ensemble。該樂團曾在意大利,德國和荷蘭巡迴演出,並在飛利浦古典音樂上錄製了巴赫小提琴協奏曲。她因為錄製巴赫帕塔塔斯而獲得1995年格萊美獎提名,她因錄製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而獲得了1995年Echo Klassik獎,日本唱片學院獎和德國Schallplattenkritik獎。她在1995年發行了 Brahms B大三重奏(1號)和貝多芬的大公三重奏與 André Previn 和 Heinrich Schiff 的錄音,收到了更多的Diapason d'Or。
作為獨奏家,Mullova的國際生涯包括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愛樂樂團,柏林愛樂樂團,維也納交響樂團,蒙特利爾交響樂團,舊金山交響樂團和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的演出。她還曾擔任啟蒙時代樂團的獨奏和導演。
Mullova飾演1723年的Jules Falk Stradivarius和1750年由Giovanni Battista Guadagnini製作的小提琴。她的弓包括由現代製造商,Dodd 和 Voirin巴洛克風格的弓。
Mullova目前住在英國倫敦的荷蘭公園,她的丈夫,大提琴手 Matthew Barley 和三個孩子:(Misha,是她與指揮 Claudio Abbado 所生,Katia 是與小提琴手 Alan Brind所生,Nadia from Barley)。

http://www.360doc.com/co…/…/0821/00/29747912_584671201.shtml

最後修改時間: 2018-06-19 11:02:32
唐吉訶德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59.xxx.xxx.69
2018-06-19 11:01
[#33] Digitalised vinyl & 音樂分享    
天價近 $8000

唐吉訶德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59.xxx.xxx.69
2018-06-19 11:03
[#34] Digitalised vinyl & 音樂分享    
Vivaldi 四季,Mullova 的著名曲目是她和 大指揮 Claudio Abbado 的傳情之作

最後修改時間: 2018-06-19 11:06:08
唐吉訶德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59.xxx.xxx.69
2018-06-19 11:03
[#35] Digitalised vinyl & 音樂分享    
cancelled

最後修改時間: 2018-06-19 11:06:34
唐吉訶德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59.xxx.xxx.69
2018-06-19 11:03
[#36] Digitalised vinyl & 音樂分享    
22/5

一張 1960 版本,價格近 2K 的專輯,AP 重新 re-master 發行,先買了 45 rpm 試聽,非常好聽好聲,十分満足。

再把 33 rpm 買回,今早也 rip 成 Hires file, 絕對可以當成習作,相同版本,相同錄音,究竟 33 vs 45 有否差別,我們的聽感能否體會到它們的差距?

我們花了這麼多錢買 45 rpm 版本是否寃枉了?

唐吉訶德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59.xxx.xxx.69
2018-06-19 11:10
[#37] Digitalised vinyl & 音樂分享    
朋友説 45 rpm 有另一公司版本,有空試試再比較一下

St James Infirmary 此曲載在音響 Compass 2018, track 6

但和 LP rip 出來的 file 比較是差了點................



最後修改時間: 2018-06-19 11:19:45
唐吉訶德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59.xxx.xxx.69
2018-06-19 11:14
[#38] Digitalised vinyl & 音樂分享    
#24

題外話:如果唐吉訶德兄還未收聽,可網上重溫 RTHK 1 台 車淑梅主持 2018-05-20 「舊日的足跡」訪問謝家亮、奚秀蘭兩夫婦的錄音。知道她倆一起走過的艱辛日子後,發現聽奚秀蘭什麼版本的錄音已不再重要,反而能感受當事人的至情至勝更難能可貴!
MKLAU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11.xxx.xxx.20
2018-06-19 15:10
[#39] Digitalised vinyl & 音樂分享    
奚秀蘭算是 70年代伴著我成長,她的歌聲對我本沒有太多感性的吸引力。

但聽到她80年代的作品,是令我完全可以體會她的感情,和她真正超絕的唱腔。

我始終也是音響發燒友,對音響加於音樂的感染力也是非常有要求,不能過份感性致以偏概全的。

軟體的製作水平,又更是令音樂的感染力大打折扣,是何其可惜的。

大家的欣賞觀點並不一樣,求同存異吧!
唐吉訶德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14.xxx.xxx.223
2018-06-19 17:54
[#40] Digitalised vinyl & 音樂分享    
#39
絕對贊同!

從一件精心打造的樂器, 嚴謹設計的音樂廳, 樂團樂師的排位等等, 都是為了音樂提供美妙的聲響。

音樂並不是與音響隔絕的, 我不認為我自己是音響發燒友, 但絕對希望能透過好的音響去聽音樂, 我聽不少歷史性的錄音, 很多是 78 轉唱片的翻錄, 雖然差的音響無阻我聽那些出色的演奏, 但就算聽 78 轉唱片都想聽一個好一點的翻錄, 當然最好是錄音技術能推前幾十年發展, 那些 78 轉都變作高傳真的錄音。
patrickwong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119.xxx.xxx.79
2018-06-20 08:24
主旨內容一共有 5 頁,每頁顯示 20 個信息,選擇頁數:  上頁  下頁  首頁  尾頁
按照傳送日期顯示:由舊至新由舊至新  由新至舊由新至舊
最新資訊 - 市場
百搭高級音響有限公司The Sound Chamber 2024-04-19

最新資訊 - 市場
駿韻音響有限公司Wise Sound Supplies Ltd. 2024-04-19

最新資訊 - 影音
強化低頻效果(二),Sony 推出全新 ULT FIELD 7 大型無線藍牙喇叭 2024-04-18

最新資訊 - 影音
Cambridge Audio CXA81 MK II 合併式解碼擴音機 2024-04-18

最新資訊 - 影音
Marshall 推出 Emberton II 冷鋼黑色 2024-04-18

最新資訊 - 影音
強化低頻效果,Sony 推出全新 ULT FIELD 1 便攜式藍牙喇叭 2024-04-17

最新資訊 - 影音
典雅瑰寶 – Noble Audio ONYX 2024-04-17

最新資訊 - 汽車
施耐德電氣推出全新家用 Schneider Charge 電動車充電器 2024-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