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天地主旨 ﹝請按主旨作出回應﹞ 寄件者 傳送日期 由舊至新 由新至舊
[#1] CD Player History    
80年代初第一台商品化CD機進入市場,應該看到,正是由於CD的誕生跟普及,把HIFI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其實單就CD數碼技術來說,早在90年代初就已經發展到了頂峰。以PHILIPS和日系機芯的機械結構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其中以PHILIPS的CDM4 PRO、CDM3搖臂轉盤,TEAC的VRDS鉗型轉盤,SONY的光學固定轉盤,PIONEER的倒置轉盤,DENON的三重避震轉盤等甚為著名。也許你會認為:不就是一個簡單的機械結構嗎,有什麼了不起的?

1. PHILIPS搖臂轉盤

PHILIPS機芯是歐美CD機製造商喜歡採用的主流機芯。以光頭的尋跡方式,分為「搖臂尋跡」機芯和「直線尋跡」機芯。發燒友比較喜歡的是他的單光速設計、搖臂尋跡式機芯。在PHILIPS的搖臂系列轉盤裏面比較著名的是CDM3、CDM4 、CDM9幾款,其中最為業界稱頌的是CDM4 PRO,在港台被稱頌為「王盤」。細心的讀者可能會注意到這裏沒有提及CDM1、CDM2,這是因為CDM1體大笨拙實用性差,而CDM2設計上有點「小瑕疵」,生產不久後就自然淘汰了。(市場上極少見到採用這兩款機芯的產品)

2. SONY

Fixed Pick Up Mechanism(光頭固定讀取系統)SONY光學固定轉盤SONY的「光學固定系統」,顧名思義就是把傳統的移動光頭尋跡變為固定光頭不動,而讓旋轉的唱盤機構直線運行尋跡。相對高速旋轉的唱盤機構加上一個重量不菲的片鎮就象一個高速、高質量旋轉運動着的陀螺,對自身和外來震動能夠有效的抑制。運行時相對與質量輕巧的光頭小車具有更有效的抗震性和穩定性。SONY旗艦合併機XA7ESD的光學固定轉盤系統。並已移植到了中低檔CD機上。同時也運用在高檔SACD機 SCD-1、 SCD-777上。這也是SONY的一貫作風。 早期設計的「磁懸浮」機芯也是一款很優秀的機芯,從最低檔的222ESD到高檔的X7ESD、都是幾乎相同的機芯。並不因為產品檔次上的差距而縮水轉盤。世界上能夠這樣設計產品的廠家,恐怕極少極少了。

3. TEAC VRDS 鉗型轉盤

VRDS(無共振讀取系統)(Vibration-Free Rigid Disc-Clamping System)TEAC的VRDS轉盤也是業界口碑很好的一款轉盤。「U」型鉗臂為鑄鋁製造 (低檔型號的鉗臂為鋼板衝壓成型),直驅無刷馬達的驅動線圈(定子繞組)固定在鉗臂中間,馬達的轉子另一端就是壓片盤同樣為鑄鋁製造(低檔型號為塑料的),在壓片盤下面有一個隨進出片托盤連動的片夾裝置,CD片進入到位後夾片裝置上升把CD片緊緊的夾住。整體結構牢固可靠精密,唱片在壓片盤和片夾的夾持下紋絲不動,具有良好的防震緩衝效果,再配合高靈敏度、高精度的磁浮式直線尋跡光頭,有效的減少了誤碼的產生,是性能非常優秀的無共振讀取系統常見的VRDS系統型號為CMK3.2、CMK4。

4. DENON三層懸浮避震系統

天龍公司的三重避震轉盤只使用在自家的頂級轉盤DP-1跟旗艦合併機DPS-1上。整個機械系統全部安裝在一塊鑄鋁上,光頭是直線馬達伺服尋跡。主軸馬達是石英直驅的,直徑達6毫米的主軸,端面安裝了極為耐磨損的紅寶石。那只比CD片還要大出一圈的片鎮重達200克。其安裝工藝和機械加工之精密程度讓人實在嘆為觀止。大扭力馬達驅動粗壯而又極為精密的主軸,再配合上一隻超級巨無霸片鎮,唱片運轉時非常平穩暢順。港人有一個著名音響評論家曾經說過:「看了其轉盤結構和工藝,再看其他轉盤,統統都是玩具了,DP-S1轉盤絕對是世界上最精確。最穩定的轉盤」。曾一位朋友調侃說,把一個籃球從1米高處自由降落到正在工作的S1上,絲毫不影響其正常工作。是否屬實到未去驗證,但這個轉盤的穩定抗震性能絕對是一流的。

5. PIONEER 倒置轉盤

先鋒公司於1990年發表的轉盤系統更是巧妙,世界上只有他把CD唱片反轉向上使用。承片系統更象LP轉盤,唱片的下面是一個質量比較大的從動鑄鋁轉盤,鑄鋁轉盤上面有一張經過精心設計處理的橡膠軟墊,唱片就面朝上放在這個轉盤上,驅動電機直接由上方驅動,當然了光頭也是向下尋跡工作的。這套特殊的倒置式傳動系統,到今天仍被視為最佳設計之一。PIONEER旗艦合併機T09的倒置轉盤系統,下級機T06、T07做了響應的簡化,但基本結構不變。移植到中低檔次CD機的倒置轉盤主軸馬達由霍爾馬達改為普通的直流電機,高精度磁浮直線尋跡光頭改為由普通馬達齒輪傳導尋跡的普及型光頭,從動轉盤的重量也下降縮水了。整體骨架也大量的採用了注塑工藝。WADIA的21就是採用的這種轉盤,Theta、Audio Alchemy、EAD、等也有採用。

6. CEC皮帶帶動系統/皮帶帶動式CD唱機

在世界著名轉盤裏面,還應該值得一提的是CEC的皮帶傳動轉盤。資深的發燒友都知道,以前的LP唱盤多數都是以皮帶進行間接驅動的。因為皮帶間接驅動可以隔絕電機所產生的振動,而現時,CD機則採用高扭力的直驅電機。

日本系統。幾乎每一家日本人廠都獨立開發自己的CD轉盤, Sony 與 Sanyo 是其中最大的零組件供應商。絕大部分隨身聽的轉盤都是 Sanyo的, Accuphase 與 NAD、M.F.都使用Sony 產品。Sony轉盤型號眾多,曾開發出任何動作均可在 1 秒內完成的型號,多數時候手指還未離開按鈕音樂就已經響起;在新旗艦 R-10 轉盤中開發出世界唯一的激光頭不動而承片盤運動的新系統,聽過的人都嘖嘖稱奇。








billchan3388
個人訊息 會員
121.xxx.xxx.126
2018-12-18 10:15
[#2] CD Player History    
Thanks for sharing
Edgware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124.xxx.xxx.6
2018-12-18 10:32
[#3] CD Player History    
我都認為九十初cd機技術已是頂峰,之後玩轉盤解碼分體、近代改玩高數據制式,都係玩花樣,並非話唔好,但實際聽感,九十初cd機/解碼,係唔會輸俾現在同級或更高級機種。
koalaau
個人訊息 會員
218.xxx.xxx.6
2018-12-18 11:46
[#4] CD Player History    
有一樣,當初制spec. 時,冇劃一光頭制式,攪到廠家各自發展自家廠牌制式,五花八門,若架機用 d 停產左光頭,如kss151a, 271--4, 都好濕滞。
254mm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58.xxx.xxx.164
2018-12-18 12:02
[#5] CD Player History    
全篇一字不漏轉載,建議加個出處,比較尊重原作者。
https://www.google.com.hk/amp/s/kknews.cc/zh-mo/digital/kxe262v.amp
Lm329
個人訊息 會員
210.xxx.xxx.34
2018-12-18 12:23
[#6] CD Player History    
其實最好註明是轉載.尊重原作者.
道果
個人訊息 會員
61.xxx.xxx.46
2018-12-18 13:18
[#7] CD Player History    
師兄, 就你講個條THREAD都唔係原作者,都係copy & paste.
記憶中,係超過十年前係台灣網站睇過,相信係原作,幾年前係強國網亦見過, 同係無標明轉載出處。
條THREAD有好處係溫故知新
firewar0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3.xxx.xxx.46
2018-12-19 21:48
按照傳送日期顯示:由舊至新由舊至新  由新至舊由新至舊
最新資訊 - 市場
駿韻音響有限公司Wise Sound Supplies Ltd. 2024-04-19

最新資訊 - 市場
新漢建業有限公司市場資訊 2024-04-19

最新資訊 - 影音
強化低頻效果(二),Sony 推出全新 ULT FIELD 7 大型無線藍牙喇叭 2024-04-18

最新資訊 - 影音
Cambridge Audio CXA81 MK II 合併式解碼擴音機 2024-04-18

最新資訊 - 影音
Marshall 推出 Emberton II 冷鋼黑色 2024-04-18

最新資訊 - 影音
強化低頻效果,Sony 推出全新 ULT FIELD 1 便攜式藍牙喇叭 2024-04-17

最新資訊 - 影音
典雅瑰寶 – Noble Audio ONYX 2024-04-17

最新資訊 - 汽車
施耐德電氣推出全新家用 Schneider Charge 電動車充電器 2024-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