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天說地主旨 ﹝請按主旨作出回應﹞  上頁  下頁  首頁  尾頁 寄件者 傳送日期 由舊至新 由新至舊
[#2221] 馮睎乾十三維度    
我只係記得當年中二嘅中文老師「廖慶齊」行入咗班房之後喺黑板上寫上兩個字「雷雨」,跟住就話你哋開始作文喇;然後再跟住佢就離開班房唔見人
Spong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14.xxx.xxx.175
2025-08-29 08:19
[#2222] 馮睎乾十三維度    
我剩係發覺有D好嚴而我好憎嘅老師, 大個後會感恩曾經遇到佢
又有D細個覺得佢無料, 到大個後發覺真係比想像中更無料, 分別只係身份上, 佢職業係受薪老師我係學生
Blackboyslim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106.xxx.xxx.93
2025-08-29 08:31
[#2223] 馮睎乾十三維度    

好多細個時看似有光環、高不可攀嘅工作,例如醫學界、法律界、政界、教育界,都有好多極pk無料的人,呢個時勢又特別多。

bigleung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21.xxx.xxx.112
2025-08-29 09:14
[#2224] 馮睎乾十三維度    
「證據不足」的真實理由

年初,網上流傳一段車cam片,拍下一名休班海關關員為了攔截一輛飆馳的電單車,居然魯莽地衝出馬路,用肉身作「路障」,結果令電單車失控撞上鐵柱,鐵騎士命喪當場。當日此事轟動全港,大家看過影片,都覺得關員罔顧人命(包括他自己的命),舉動非常荒唐。

但更荒唐的是,警方逮捕關員的罪名,竟是無厘頭的「干預汽車罪」。

事隔近八個月,港媒日前向警方查詢案件進度,獲得以下答覆:「警方經進一步調查及徵詢法律意見後,律政司通知不會就此案展開刑事檢控程序,男子已獲無條件釋放。」死者女友梁小姐近日亦向《明報》表示,死者母親最近接獲警方來函,聲稱沒有足夠證據,不會檢控涉案男子,現已無條件釋放他。

很多網民的反應是:「有片為證,人人睇到,點解會證據不足?」對於這個問題,我在1月6日文章〈這是「干預汽車罪」?〉中,已提前大半年解答了。當時我這樣寫:

//終審法院指出「干預汽車」的「干預」,應指「干擾或干涉車輛某部分,以致該車輛出現改動或對其產生損害,或者作出未經授權的改變。」(......)張達明也指出,當局於1972年立法制定干預汽車罪時,立法原意是針對惡意破壞車輛的行為,「從常理睇,應該係有人特登用螺絲批整爛人哋架車,或者故意整到車胎漏氣等等破壞行為。」

現在,回頭看看海關關員飛身攔截電單車的「英勇壯舉」。電單車最終撞到支離破碎,的確是因為海關的魯莽「干預」,但海關所做的,並非損害汽車的某部份,而是以罔顧自己和他人安全的方式截停電單車,導致他人死亡,這合乎「干預汽車」罪的定義嗎?相信大家可憑常理判斷。

警方選擇以這種罪名起訴關員,有網民認為是故意選擇較輕的罪名,最終罰錢了事。但我反而覺得,若罪名與案情不合,海關關員甚至不必罰款,更可能是無罪釋放。//

批中這荒誕的結局,不代表我神機妙算,只證明社會禮崩樂壞。當時有幾個律師受訪,包括立法會議員江玉歡,都指關員有可能被控誤殺。但警方打算控告的罪,卻偏偏是不相關的「干預汽車」。怎證明關員「干擾或干涉了電單車的某部分」?一開始就知道是說不通的。

正如近日調查「藥倍安心」請槍,有人總講些似是而非的話,意圖為事主開脫——例如聲稱「1月已提交作品」,卻不解釋是什麼「作品」——警方控告關員「干預汽車」,操作亦大同小異:先拋出一個似是而非的罪名,令大眾以為海關關員會受懲罰,待輿論降溫後,便悄悄「依法」放人,理由就是振振有詞的「證據不足」。

證據當然不足,譬如有人謀殺,你偏告非禮,怎可能有證據?我大半年前的「預言」,不幸言中,老實說,我也覺得難以置信——最初還以為這樣傷天害理的事,很難公開做啊,但原來對某些物體來說,真是可以「迎難而上」的。

相關文章:

這是「干預汽車罪」?
2025-1-6
https://www.patreon.com/posts/119419416


亨利二世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3.xxx.xxx.157
2025-08-30 01:24
[#2225] 馮睎乾十三維度    
根本就係蓄意傷人至死。算啦,今天講呢D哂氣。
lym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194.xxx.xxx.100
2025-08-30 11:19
[#2226] 馮睎乾十三維度    
「8萬飯局」兩個未解之謎

上周四晚,一男一女在中環文華東方酒店共晉晚餐,點了一瓶價逾7萬元的頂級香檳品嚐,飯差不多吃完時,男子竟借尿遁,留下那位在網上認識、初次約會的女子埋單。女子當晚報警,旋又表示不需警方調查,只要求作紀錄,翌日卻再報案聲稱受騙。前日,警察在將軍澳以涉嫌「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罪名拘捕一名23歲男子。據報道,男主角就是前民建聯社區主任黃煒龍。

黃煒龍雖然只有23歲,年紀輕輕,人生卻非常「精彩」。2017年,仍是中學生的黃煒龍接受《立場新聞》訪問,自稱曾參與反國民教育及雨傘運動,同時提到與方國珊有「良好合作關係」。2019年他也表態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然而自2020年起,黃卻一反常態(或不再演戲),忽然「黃轉藍」,不單當上建制派社區主任,還多次接受《文匯報》訪問,公開批評民主派區議員、支持「完善選舉制度」及祝賀中共建黨百年等。

2021年,19歲的黃煒龍當上「打擊假新聞大聯盟」和「要求陳文敏公開道歉大聯盟」的發起人,更呼籲政府立法支持香港警察,被視為「建制派KOL」。不過這位撐警小粉紅,於同年11月卻因為用欺詐手段脅迫兩女跟他性交,被警方拘捕,其間獲准保釋候審。怎樣「脅迫性交」呢?

長話短說,這位社區主任利用假頭像照片,裝成帥哥,以假名字在交友程式開設帳戶——受害人Y提及被告頭像照「幾靚仔」,但見面時發現不是被告的容貌——藉此結識不同女子,邀約她們到酒店開房。普通約炮,只要是你情我願的成年人,本來也不犯法,為什麼要弄成「脅迫」呢?問題自然出在「貨不對辦」。

黃煒龍用帥哥照騙人開房,女方期望的是車銀優,主任真身卻是戇鳩鳩,除非那些女士像「來都來了」的紅姐恩客那麼豁達,否則不「彈鐘」才怪。

為了把騙到嘴邊的肉吞下去,社區主任便一人分飾兩角,假裝自己是俊男的「朋友」,現在只是按他的指示來酒店跟女事主上床。黃煒龍又編故事,稱「朋友」有黑社會背景、認識警方高層,更恐嚇公開女子的個人資料及生活照,脅迫她按照「朋友」指示跟自己性交。其中一人真的就範了。

事後受害人報警,黃煒龍被捕。醜聞曝光後,《文匯報》專訪也迅速被刪得一乾二淨。案件在2023年7月開審,8月23日黃煒龍被裁定兩項「威脅他人非法性交」及一項「企圖威脅他人非法性交」罪名成立,當日還押等待判刑。辯方曾呈上民建聯區議員撰寫的求情信。同年9月28日,法官判囚2年9個月。宣判後,法官強調量刑基準本可大大提高,寄語被告「好好反省,唔好再干犯任何罪行」。

看到法官這樣判刑,我有點奇怪。黃煒龍以同一手法接連犯案,還自稱黑社會,把警方高層拖下水,罪行不算輕微。黃也沒有認罪顯示悔意。既然法官認為「量刑基準本可大大提高」,為什麼又決定輕輕放下?結果,黃煒龍並未聽從法官勸告而洗心革面,出獄不久即火速犯案被捕,證明法官輕判沒有給他足夠的教訓。

如今這宗「轟動」全港的「8萬飯局案」,儘管男主角已經被捕,但我認為尚有兩個謎團未解。首先,黃煒龍那樣「借尿遁」算不算「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由於沒足夠資料顯示兩人對話內容,我當然無法評論。但昨天跟三位香港律師朋友聊過,他們均表示一般告詐騙,得視乎黃煒龍曾否明確承諾請客,若他什麼也沒講,則難以定罪。至於報道提及黃冒充律師,若此說屬實,則明顯干犯《法律執業者條例》第46條,「一經循簡易程序定罪,可處罰款$500,000」。

另一謎團,比上述問題重要得多,但至今好像無人談論。8月29日《香港01》報道:「消息指,受害人一年前透過網上平台Telegram出席一個活動,其間認識一名26至27歲的男子,對方聲稱做律師。」(見〈文華東方酒店約會內情 「律師」開酒飲後遁逃 女方召友代付8萬〉)8月30日《星島頭條》又報道:「據悉,黃刑滿出獄一年左右,即重施故技在網上行騙,他自稱姓陳及律師,一年前透過社交媒體 『Telegram』認識一名31歲女網友,相約前(28日)晚在文華東方酒店晚餐。」(見〈文華東方8萬晚餐約會騙案-男疑犯曾騙女網友性交判囚〉)

以上兩則消息,來自兩個媒體,均明確指出黃煒龍已「出獄一年」。但黃煒龍是在2023年8月23日罪成才還押,之前一直保釋在外(2023年5月還跟譚詠麟合照),在9月判囚33個月,即使獄中行為良好扣減3分1刑期,也要坐22個月,按常理,即今年6月才獲釋,女子怎可能一年前便透過社交網站認識他呢?《星島》還明言「黃刑滿出獄一年左右」,不知消息從何而來?怎可能提早這麼多獲釋?

建議警方或懲教署澄清一下「黃煒龍何時出獄」,以釋公眾疑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耶穌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請訂閱支持十三維度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sefirot


亨利二世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3.xxx.xxx.5
2025-08-31 17:26
[#2227] 馮睎乾十三維度    
黃煒龍用帥哥照騙人開房,女方期望的是車銀優,主任真身卻是戇鳩鳩,除非那些女士像「來都來了」的紅姐恩客那麼豁達,否則不「彈鐘」才怪。
——————————————
小弟成日想學呢一種寫作風格,但係學唔到
Spong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14.xxx.xxx.175
2025-08-31 18:29
[#2228] 馮睎乾十三維度    
有案底,也可繼續做警察

2023年6月5日凌晨,男督察姚新燊駕駛「P牌」私家車在旺角衝紅燈,撞到一輛的士,的士失控再撞傷一名女途人,導致她右腳股骨、脛骨及腓骨粉碎性骨折,需接受截肢手術,從此變成「長短腳」(一條腿縮短了3厘米)。姚新燊被控「危險駕駛引致他人身體受嚴重傷害」,他否認控罪。經審訊後,姚於7月28日被判罪成,原定8月11日判刑。

定罪當日,法官黃國輝指被告的駕駛水平,遠遜一個合格駕駛人士應達到的水平,明言本案屬嚴重罪行,將會判處監禁,不考慮社會服務令及緩刑。結果到了8月11日判刑那天,辯方呈上一群警隊高層的聯署求情信——聯署者包括東九龍總區指揮官、警務處助理處長、刑事總部高級警司等——便令黃國輝改變主意。求情信的詳細內容,我不複述了,但可概括為以下一句話:

「法官大人,本案的重點不是我危險駕駛導致他人截肢,而是浪子回頭金不換!」

法官可能因此被打動了,毫不猶豫打倒昨天的自己,突然將判刑押後至9月1日,稱需取得社會服務令報告,判刑方式則「保持開放」。到了9月1日,黃國輝果然沒令警方失望,「從善如流」,判處被告240小時社會服務令、停牌兩年,並需自費完成駕駛改進課程。這算不算合適的刑罰呢?不妨做些對比。

去年6月,一名中大學生因為在足球賽事奏国歌時,全程低頭背向區旗,被控「侮辱国歌」。今年8月27日經審訊後罪成,裁判官判處他180小時社會服務令。大學生「侮辱国歌」,罰180小時社會服務令;警察危駕害人截肢,罰240小時社會服務令。到底是前者被罰太重,抑或後者太輕?

8月12日,我寫了一篇〈可能是近年最「勵志」的警察故事〉,列舉黃衛騰、廖淦泓和陳曉昇三個類近案例,同樣是危險駕駛引致他人重傷(須截肢),三人都選擇認罪,但依然被判監禁,刑期由6個月至15個月不等。現在姚督察連罪也不認,反而輕判社會服務令,不知道黃、廖、陳三人是否坐了冤獄?

當然,做比較不該傾向某一邊,公允點,我們還該參考近日海關關員的case。今年初,海關關員衝出馬路用肉身攔截電單車,導致鐵騎士慘死當場,警方僅控以一條「干預汽車罪」。日前傳媒報道,由於「證據不足」,關員已無條件釋放。跟這關員一比,督察明顯被「重判」了。按照海關案的控罪邏輯,姚督察其實沒有危駕,他只是「干預汽車」而已——「干預」了一輛的士,的士再自己撞上女途人。對嗎?

那海關人員既已無條件獲釋,自然繼續在海關任職,說不定下次又「見義勇為」,奮不顧身攔截汽車。反正按照今日香港「法治」,他完全沒犯法,行為幾乎無可指摘。那麼這位姚督察又能否留在警隊,繼續為市民效勞呢?

昨天問了兩位律師朋友,他們不約而同說:「儘管不用坐牢,但判社會服務令也會留案底的。有案底,應該就不能繼續當差。」乍聽之下,這答案也合乎我個人認知。但再細看8月11日有關求情信的新聞,我看到以下兩段話,載於《有線新聞》的〈P牌督察衝燈撞女途人致重傷截肢 警務處副處長等求情:判監等同終結警隊生涯〉:

「警務處副處長以及刑事總部高級警司等上級也為他求情,指被告過去六年堅守崗位,判監等同終結警隊生涯。又說社會需要具備刑事案件調查經驗警員,會監督被告用實際行動,提醒市民做好安全駕駛。

「代表律師求情時指被告是家中唯一經濟支柱,失去警務人員身份會導致家庭大受打擊......」

留意求情日期是被告定罪後。即是說,不管是代表律師,抑或警務處副處長、刑事總部高級警司等上級,均知道姚新燊必已留下刑事案底。但他們依然極力要求法官不要判監,以免姚「終結警隊生涯」、「失去警務人員身份」。由此可見,只要姚新燊不判監,這位「具備刑事案件調查經驗警員」就可以繼續「服務市民」。

姚新燊這案件,着實開拓了我的眼界,亦豐富了我的冷知識。若非看到各大長官求情信的內容,我還天真地以為有案底就不能當差呢,真傻。那兩位律師朋友顯然沒有與時並進,才誤解了香港警察這個特殊階級,是時候惡補一下了。

相關文章:

可能是近年最「勵志」的警察故事

https://www.patreon.com/posts/ke-neng-shi-jin-136248416

「證據不足」的真實理由 https://www.patreon.com/posts/zheng-ju-bu-zu-137647978

圖/有線新聞


亨利二世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3.xxx.xxx.90
2025-09-02 12:31
[#2229] 馮睎乾十三維度    
好一句
浪子回頭金不換
好有丁蟹feel
但堅貼切
perfectgrade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14.xxx.xxx.90
2025-09-02 20:10
[#2230] 馮睎乾十三維度    
啱啱見到,無傷天害你,唔知點判呢?haha

休班輔警涉駕駛的士期間自瀆........

https://hk.news.yahoo.com/%E4%BC%91%E7%8F%AD%E8%BC%94%E8%AD%A6%E6%B6%89%E9%A7%95%E9%A7%9B%E7%9A%84%E5%A3%AB%E6%9C%9F%E9%96%93%E8%87%AA%E7%80%86-%E8%A2%AB%E5%A5%B3%E4%B9%98%E5%AE%A2%E6%8F%AD%E7%99%BC%E5%BE%8C%E9%81%AD%E6%8B%98%E6%8D%95%E5%81%9C%E8%81%B7%EF%B8%B1yahoo-134353881.html?guccounter=1&guce_referrer=aHR0cHM6Ly9oay55YWhvby5jb20vP2d1Y2NvdW50ZXI9MQ&guce_referrer_sig=AQAAAKm8euCSBZQb7HgAYsqDUox2sgKcIe9wgD04LV8Sib8_l18mD_xYDXjit0n58IexlzYYupSG7ta3oBVpVQtwutlxtxt8hNkOqZidEdsu0tWqxRMeCbr2yB0hLw_iyFQTUBm1Y1K3i-00B4fz0Y_x0LwNt2rivbKXYzoPf-CdkhnO

bigleung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21.xxx.xxx.112
2025-09-02 22:30
[#2231] 馮睎乾十三維度    
死了一個人,拘捕兩個揭密的醫生

將軍澳醫院有兩名醫生,因洩露病人資料被捕,罪名為「有犯罪或不誠實意圖而取用電腦」,乍看還以為是極嚴重的專業失德。但細看事情的來龍去脈,才發現重點可能不在洩密,反而在院方處理醫療失誤指控的手法。

事緣有位六十多歲、得了末期胰臟癌的張太太,今年2月忽然大吐血,被家人急急送到將軍澳醫院。替她做手術的洪姓女醫生,用一種叫「胃鏡超聲波穿刺術」的新方法救治,結果動刀後10小時左右,張老太便因為內臟流血不止而返魂乏術。

一個月後,死者的兒子接到匿名電話及署名「有心人」的信件,才得悉母親的死涉及嚴重疏忽醫療失誤。告密者指洪醫生刀下的「類似事故」不只一次,勸他向醫委會舉報,甚至把病人內部資料傳給他,一步步教他怎樣投訴。到了8月,兒子聯絡上無綫節目《東張西望》,連續三晚播出這宗投訴,鬧得街知巷聞。

根據節目公開的秘密錄音,涉事的洪醫生明確地說:「這是急性情況,也是我的失誤導致(病人)有出血問題,這件事我是不否認的。」(見《東張直擊》報道〈胰臟癌病婦吐血送院接受手術流血不止死亡 疑為醫療事故 絕密錄音曝光醫生認失誤〉)

但醫院後來卻否認一切過失,聲稱張太太只死於「手術併發症」,並在書面回覆中表示已向病人交代手術風險,立場與錄音內容大相逕庭。不過兒子翻查醫院文件,發現有一份手術同意書的簽名不像母親筆跡,令事件更撲朔迷離。

節目出街後,院方第一時間檢討的不是醫療失誤,而是誰在洩密。結果查出偷看並外洩機密文件的人,是院內一位57歲的顧問醫生及一位35歲的副顧問醫生。兩人不久即被警方拘捕。這兩天,有些媒體就引述消息稱,被捕的兩名醫生跟涉事洪醫生「長期不和」,告密涉及「權鬥」云云。

這「消息」是真是假,不得而知,但把一宗牽涉人命的醫療事故包裝成「宮鬥」、「白色巨塔」事件來報道,未免太有中国特色了,我認為不是好現象。權不權鬥,並非重點,重點是究竟有沒有醫療失誤,以及院方如何處理。

洪醫生已親口承認「是我的失誤導致有出血問題」了,醫院卻視若無睹,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不是擺明車馬卸責嗎?當然,你可說那兩個「吹哨」的醫生也有不對——他們若認為洪醫生有問題,應該按程序向醫院高層或醫委會投訴,而非洩密。但有得投訴,邊個會想被捕?

《文匯報》為事件整理了一條時間線,其中一段說:「5月至7月 家屬向醫院申請女病人所有醫療紀錄,結果發現收到的紀錄與最先版本有出入;家屬聯絡院方獲安排7月中會面,但洪姓醫生未有出席」。(見9月2日〈前醫網總監:有機制合法舉報 無須違法「吹哨」〉)看懂了嗎?

若循正常渠道投訴,死者家屬第一步已卡住了:他們根本不可能取得「最先版本」的醫療紀錄(即兩名醫生洩露的那份),只能拿到一份對院方有利的病歷,還舉報什麼?無憑無據,醫委會怎會受理?

那兩位告密醫生當然深諳各種潛規則,所以才鋌而走險,押上自己前途,協助家屬查出真相。不管真正動機為何,我都認為他們做的不是壞事——至少壞不過那些隱瞞事實、推卸責任的人。

「吹哨人」一向難做,不禁憶起《閱微草堂筆記》一個很寫實的故事。清朝有個寡婦,有晚睡夢正酣,被人撬窗闖進來姦污了。她醒來驚呼,淫賊便翻牆逃去無蹤。她又羞又怒,偏偏連淫賊是誰也不知道,結果氣病而死。

一晃眼四年過去,村中有個叫李十的,忽然被雷劈死。有個村婦到場合掌唸佛,嘴中喃喃道:「某婦之冤雪矣!當其呼救之時,吾親見李十躍牆出,畏其悍而不敢言也。」

這村婦正象徵「沉默的大多數」,不是沒有正義感,但為了明哲保身,只能默默祈求壞人「畀天收」。儘管壞人終究被皇天擊殺,但如果她老早供出淫賊名字,寡婦可能就不會憤恨而死了。

話說回來,兩個揭露問題的醫生被解決了,將軍澳醫院的疑似醫療失誤問題,是否就可以不了了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耶穌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請訂閱支持十三維度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sefirot

圖/ 《東張西望》


亨利二世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3.xxx.xxx.90
2025-09-03 01:36
[#2232] 馮睎乾十三維度    
關於閱兵,學校應該教什麼?

昨天,中共搞了一場所謂「紀念中国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邀請普京、金正恩兩大獨裁者觀禮,加上習近平,這樣的「反法西斯」聯盟實在太有說服力了。為了這場盛大的軍事宣傳,聞說北京懸掛超過20萬面紅得扎眼的国旗,還排練了好幾個月,令市內百姓苦不堪言。

例如:坦克晚上在北京街上行駛,隆隆作響,還有軍人步操的聲音,都把人吵得翻來覆去睡不着。住在長安街的某些人更慘,連自家房子也成了「牢房」——居民竟被禁止走出陽台,以免洩漏排練過程。到了這幾天,閱兵沿線的學校、飯店和公司都要關閉。地鐵停運,行車須改道,北京市中心交通幾近癱瘓。

可我想不通的是:紀念抗戰結束,又何必大閱兵呢?一邊炫耀解放軍新型武器,威嚇跟中共競爭或對抗的國家,一邊高喊「和平發展」,未免有點精神分裂。從前周武王偃武修文(就是「和平發展」),很簡單,只是「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尚書・武成》),即「把戰馬送返華山之南,軍用的牛也放到桃林的曠野」,以示戰爭結束,不再需要牛馬征戰。

中共不是喜歡把「中華文化偉大復興」掛在嘴邊嗎?如果真心想復興中華文化,學校就應該趁此閱兵大日子,教一教《國語》首篇「祭公諫征犬戎」了(也收錄於《古文觀止》)。這是從前每個讀書人都唸過的經典名篇,宗旨正是「耀德不觀兵」——「觀兵」即展示軍力以威懾他國,「觀」在這裏解作「展示」,不是「觀看」。 

話說周穆王打算出兵征伐犬戎,祭公謀父便勸諫說:「不行啊。先王是靠彰顯德行來治理天下,不是靠炫耀兵力的。兵器應當藏起來,只在適當時機動用,才能震懾別人;若只拿來展示,就是濫用,這樣是嚇不到人的。」(原文:「不可。先王耀德不觀兵。夫兵戢而時動,動則威;觀則玩,玩則無震。」)

隨後祭公謀父又苦口婆心講述先王怎樣待民:「懋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財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鄉,以文修之。」大意說,先王勉力於端正百姓德行、讓他們豐衣足食,又能善用物資,令人民富有,並清楚指明利害所在,用禮樂教化百姓。

所謂「耀德」,以現代大白話解釋,即切實改善人民的教育和生活——這才是華夷咸服、萬邦來朝的治國大格局。相較之下,「觀兵」就低級得多了。當然,特區政府那個所謂「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是決不懂亦不敢「弘揚」這道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耶穌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請訂閱支持十三維度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sefirot

圖:蔡若蓮FB


亨利二世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3.xxx.xxx.90
2025-09-04 14:35
[#2233] 馮睎乾十三維度    
香港政府刪漏的「罪證」

這兩天,「友邦香港國際熱氣球節」成了國際笑話。號稱斥資三千萬、籌備八年的「盛事」,居然臨門甩轆:開幕後,主辦單位「盛事(亞洲)有限公司」才宣布事前大力推銷的「熱氣球繫留定點飛體驗」,原來未獲政府批准載客。許多買了票入場的訪客,當然暴跳如雷,像那位鐵齒銅牙的何女士,因為罵得精準,一夜間便名滿香江。

特區政府如何應對呢?9月4日晚上,港府發了篇新聞稿,跟早前發聲明的聖保羅男女中學同一副嘴臉,都想趕緊撇清責任。新聞稿劈頭就說:「友邦香港國際熱氣球節是一項商業活動,而非政府主辦、協辦或資助的活動。活動的內容和安排均由主辧機構設計及落實推行。」主旨清楚不過:呢單嘢唔係我跟開。

然則港府真的沒責任嗎?當然不。

主辦單位想在中環放熱氣球,必須向政府申請許可。8月20日測試熱氣球,政府認為「效果未如理想」、「安全風險顯著」。9月3日(即開幕前夕)又測試一次熱氣球,由於「未有足夠時間再次進行載客測試」,政府便拒絕批准接載乘客。

政府新聞稿說:「政府在審批過程中,始終將安全放在首位,同時盡力協助活動順利進行。」倒是沒有說謊。順帶一提,「始終將安全放在首位」這個不像正常中文的句子,其實來自習近平語錄「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民生經濟沒搞好,但拍馬屁是交足功課的。

言歸正傳,「始終將安全放在首位」的港府不批准熱氣球載客,我覺得無可厚非。畢竟人命關天,政府若對主辦單位欠缺信心,或擔心天有不測之風雲,當然就不要批出許可。問題是:8月20日首次測試失敗後,政府為什麼仍然放任各大媒體以未經許可的「坐熱氣球」作宣傳賣點呢?

隨便搜一下,就看到8月20日《香港01》有一篇〈全港首個熱氣球節9.4開幕 580元可坐熱氣球 最高升上離地15米〉,標題已令人以為 「熱氣球節」可以乘氣球了。內文還引述「盛事(亞洲)」營運總監陳佩君,稱他們已「投資3,000萬元,希望可發展成香港恒常活動」,又指「目前所有所需牌照的申請已呈交相關部門審批」,更令人覺得米已成炊。根據「熱氣球節」的官網資料,主辦單位的票務夥伴原來包括「01空間」 ——這是《香港01》旗下的活動平台。

除了《香港01》,《大公文匯》也有份大力宣傳「熱氣球繫留體驗」。7月8日,《大公文匯網》有篇〈不必去土耳其 香港首個熱氣球節9月登場〉,內文明言:「活動期間,大家更可以於特定時間進行『熱氣球繫留體驗』,即以繩子固定熱氣球定點升降,讓大家感受乘坐熱氣球升空的樂趣。」8月21日又有篇〈全港首個熱氣球節9·4登陸中環 票價90蚊起〉,引述陳佩君說:「是次熱氣球繫留定點飛體驗採用直徑約19米、高達23米的大型熱氣球(......)每次體驗約數分鐘,可搭載2至4名乘客。」

若有「雞棚」搭成,以上媒體都不是無辜的。那政府呢?

不得不承認,港府辦事效率還是很高的,尤其在卸責方面。旅發局及「Brand Hong Kong」都曾在社交平台宣傳「熱氣球節」,但主辦單位一出事,之前所有宣傳都馬上被清空。可惜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偏偏最重要的「罪證」沒有被刪。我猜到這樣的「盛事」必向国內同胞宣傳,便搜一下港府的官方微信公眾號,發現他們的宣傳文案非常「大膽」,標題是(參見附圖):

香港首个热气球节9.4开幕,可体验定点载人升空

「可体验定点载人升空」?這篇文章的發表日期是今年8月22日,即政府認為首次測試「效果未如理想」的第三天。發文的不是別人,而是「香港特區政府粵港澳大灣區速遞(HKCMAB)」帳號。這個帳號,港府不能不認帳,因為它正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轄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簡稱「灣區辦」)的微信官方帳號。

港府怎樣向国內同胞sell這個「盛事」呢?為免有人「毀屍滅跡」,我在這兒節錄幾段給大家欣賞:

//世界各地的热气球节或热气球嘉年华盛事,每年均会吸引大量游客和当地民众参与,香港亦将于9月4日至7日在中环海滨活动空间举行首个国际热气球节,届时入场人士除可近距离观赏近20个来自不同国家及地区的特色热气球与维港标志性的天际线融合外,亦有机会体验乘坐热气球。

「系留飞行」方面,供乘坐的热气球约23x19米大,由持牌专业飞行员操控,并以钢索、绳缆固定,可缓缓升至15至20米高空,与中环摩天轮差不多的高度,不会飞走。每次体验约5分钟,可搭载3至4名乘客。

主办方称,目前所有所需牌照的申请已呈交相关部门审批,包括香港食环署、民航处、机电工程署及消防处等。因应香港近期天气恶劣,若遇上大风、大雨或气流不稳定等情况,热气球将不能飞行。主办方因此预留9月8日及9日作后备日。

香港是大湾区城市中首个举办热气球节的地方,举办国际热气球节的独特之处在于香港独有的海岸线,与欧美等地在草地上举办热气球节不同,相信能给予游客特别的体验。//

原文連結(在2025年9月6日凌晨依然有效,如果你點不開,代表它在本文發布後被刪除了):

https://t.ly/Tig1R

港府這樣言之鑿鑿宣傳「載人升空」,現在卻貨不對辦,難道不擔心傷害十四億人民感情?平情而論,政府至少有一句話是符合事實的:「香港是大湾区城市中首个举办热气球节的地方......相信能给予游客特别的体验。」這「熱氣球節」的活動竟可任意改動,載人的熱氣球不飛,只有主辦單位及政府宣傳部自我放飛,確實是世間少有的「特別體驗」。

相關文章:

人人都喊失望,誰負責?
https://www.patreon.com/posts/ren-ren-du-han-97877152


亨利二世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3.xxx.xxx.90
2025-09-06 10:17
[#2234] 馮睎乾十三維度    
「盛事(亞洲)」的神秘背景

上一篇文中,我指出香港政府轄下「灣區辦」亦有份誤導消費者:他們在政府未批准熱氣球載客的情況下,依然透過微信官方帳號發文宣傳「熱氣球節」,還以「香港首个热气球节9.4开幕,可体验定点载人升空」作標題招客。不出所料,那篇宣傳文現已被刪,但全文我已截圖放在Patreon(見文末連結)。

這個「友邦香港國際熱氣球節」鬧成國際笑話,連光速割席的港府也脫不了責,冠名贊助的友邦香港(AIA)自然惹火上身。幸好這是商業活動,一切利益掛帥,贊助商AIA不會蠢到無視洶湧澎湃的民情,任由商譽毁於一旦,終於成功說服主辦單位「盛事(亞洲)」安排退款。怎知道是AIA「說服」的呢?其實「熱氣球節」退款公告已寫得一清二楚。主辦者說:

「我們感謝冠名贊助商友邦香港對客戶體驗的高度關切,他們強調主辦單位為客戶作出妥善安排之必要。因此,我們決定為所有熱氣球節門票提供全額退款,以表達我們誠摯的歉意與感謝。」

若沒有AIA的「強調」,憑自己實力賣票的「盛事(亞洲)」又怎會回水呢?過咗海就神仙,現在過不到海,那就只好還錢。但有一件事我始終不明白:AIA為什麼願意贊助一間沒有「盛事」往績、只有註冊地址的公司做這項大型活動呢?

據《Yahoo新聞》調查,盛事(亞洲)有限公司(Grand Events Asia Limited)於2016年12月才成立,創辦成員及董事為郭元瀚,公司秘書則是陳佩君,兩人報稱地址相同;郭元瀚曾於陳佩君的水上活動公司Terramar Limited任職,後轉至盛事(亞洲)擔任執行製作人。2023年7月至2024年4月,郭轉職Tatler Asia擔任活動總監,在「美斯缺陣風波」後不久離職。

以「盛事」作公司名字,我覺得並非偶然。港府大談什麼「盛事經濟」、「盛事之都」,不是近年才有,早於2009年已設立了為期三年的「盛事基金」。2012年,立法會通過撥出1億5千萬,延長盛事基金運作五年。在梁振英當政末期才成立的「盛事(亞洲)」,看來也想在「盛事基金」分一杯羹。乾脆起名「盛事」,分明一副志在必得的模樣。

林鄭月娥上台後,不知何解,這間盛事(亞洲)並無任何搞作——或許像他們對外宣稱般,當時正在如火如荼籌備「熱氣球節」也說不定。但奇怪的是,號稱「籌備八年」,結果居然連測試時間也不夠,實在不可思議。

更怪的是公司兩名負責人郭元瀚及陳佩君,他們到底有何雄厚背景,足以說服AIA冠名贊助,並驅使特區政府高姿態為其活動宣傳呢?我查不出具體答案,但意外發現郭、陳兩人的名字,均榮登2022年的「抗疫嘉許名單」。獲嘉許者都可出席2022年6月12日由民政事務局、中聯辦及香港青年聯會主辦的「抗疫表彰嘉許禮青年專場暨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青年系列活動啟動禮」。

名單見此:
https://www.hkuya.org.hk/a/126962-cht

望一下名單,我發現許多上榜者都有特殊背景。排頭位的譚鎮國是北區區議員、新界社團聯會理事長、新界青年聯會主席。其他較出名的,包括2021年批評羽毛球港隊成員伍家朗穿黑衣的穆家駿、2022年初在疫症高峰期舉辦百人生日派對的洪為民。

就算不出名的,查一下也發現「大有來頭」,如香港湖北青年會常務理事肖幫潔、香港青年新創見會長兼瀋陽市政協委員趙必匡,還有香港菁英會副主席、網絡紅人工作者協會(KOL Workers Association)創會主席高松傑——恕我孤陋寡聞,實在從未聽過這位「網絡紅人」。

有個叫梁葠怡的,因為名字那「葠」(粵音「心」)字較罕見,不易撞名,我又好奇查一查。發現她在2022年曾接受黨媒《中国新闻网》採訪,被塑造成一個為市民義務送物資的「90後香港女孩」,記者稱她多年來在「工地」做管理工作。影片見此:

https://t.ly/Apc1Q

這訪問的目標當然是「說好香港故事」,並歌頌中央給港人送物資的偉大,宣傳對象是大陸人。但只要google一下,便發現這個在「工地」工作的「香港女孩」,2016年曾代表香港警察參加香港獨木舟總會舉辦的「全港獨木舟定向公開賽」,還奪得女子組亞軍。至於她現在是警察抑或「工地管理人員」,我就不知道了。

在那份「抗疫嘉許名單」上,每個名字背後都似乎有個傳奇故事,且肯定是爱国人士。能夠跟洪為民、穆家駿、譚鎮國等人一齊獲得嘉許,相信郭元瀚、陳佩君必有你我看不見的特殊「貢獻」。也許就是這層爱国背景,才讓兩人有機會粉墨登場,當上「熱氣球節」的搞手吧?2016年佈的局,始終要有開花結果的一天。從這個角度看,一切都變得理所當然了。

相關文章:

香港政府刪漏的「罪證」

https://www.patreon.com/posts/xiang-gang-zheng-138225542


亨利二世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119.xxx.xxx.222
2025-09-08 09:57
[#2235] 馮睎乾十三維度    
>>AIA為什麼願意贊助一間沒有「盛事」往績、只有註冊地址的公司做這項大型活動呢?

多此一問,未同點解會批標比間空殼公司一樣囉。當有人撻背後人士或派系出來,豈敢多問?


最後修改時間: 2025-09-08 10:16:34
lym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194.xxx.xxx.50
2025-09-08 10:16
[#2236] 馮睎乾十三維度    
>>我們感謝冠名贊助商友邦香港對客戶體驗的高度關切,他們強調主辦單位為客戶作出妥善安排之必要。

分分鐘AIA要暗啃科埋一份水。
lym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194.xxx.xxx.50
2025-09-08 10:48
[#2237] 馮睎乾十三維度    
蘇東坡教你活到150歲

習近平與普京閒聊「器官移植」及「長生不老」的對話,意外被央視的麥克風錄下,一夜間傳遍四海(也許除了某国),諷刺地成了閱兵日最多人談論的話題,令中国尷尬不已。真是天意。

這段耐人尋味的對話,當然嚴禁在中国大陸網上發佈。央視還發律師信,指路透社的剪輯歪曲事實,撤銷其使用許可,令路透社不得不刪除影片。從某個角度看,央視也不無道理,因為習、普對話內容的確歪曲了科學事實。

根據現在可知的談話內容,習近平當時向普京說:「過去超過70歲的人很少見。如今人們說,70歲還只是個孩子。」普京隨即回應:「隨着生物技術發展,人類器官可以不斷移植,愈活愈年輕,甚至長生不老。」習近平答道:「有人預測呢,本世紀可能可以活到150歲。」他們到底誤解了什麼呢?

器官移植根本不會令你愈活愈年輕,遑論「長生不老」。器官移植需要開刀,每次手術都是一劫。就算手術成功,新換的器官也有排斥反應,令你發高燒、打冷顫,血壓忽高忽低,必須長年累月服用免疫抑制劑(immunosuppressant)對治。

這免疫抑制劑雖能讓器官留在體內,卻也產生一連串副作用,如疲勞、頭痛、顫抖、高血壓、糖尿病等,還會大大削弱免疫系統功能。於是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一個個見縫插針,排着隊闖入你體內生根。習主席若照普京的講法去做,不斷移植器官,「長生不老」肯定是無望的,「長生板」倒是很快用得着。

所以說,普京這番話,科學上站不住腳,的確「歪曲事實」。眾所周知,「長生不老」這類春秋大夢,秦始皇早就發過了,如今看來,他孜孜不倦追求的「不死藥」,只是方士們搭出來的「雞棚」而已。這些方士告訴秦始皇,渤海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上有金碧輝煌的宮殿,還藏着不死之藥。秦始皇聽了,信以為真,便不斷派遣方士尋藥。

既已言之鑿鑿講出不死藥所在,何以找不到呢?方士的解釋是這樣的:「未至,望之如雲;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臨之,風輒引去,終莫能至云。」(見《史記・封禪書》)即是說:那三神山望得見,碰不着,船一靠近,神山就沉到水底,海風也會把船吹回去。如此無稽牽強的講法,秦始皇居然信了——這應該是他的自欺,以免從「不死之夢」醒來。

為什麼古往今來的暴君都妄想長生不老呢?除了貪戀自己擁有的絕對權力外,我認為也出於內心一種最原始的恐懼,即莎翁《哈姆雷特》中所謂的「對死後世界的恐懼(the dread of something after death)」——這輩子傷天害理的事做多了,怎知道死後會墮入何方惡道,面臨什麼永罰?唯物主義者不見得都真心相信「人死如燈滅」。

習近平和普京當然渴望再活七十多年,但以現今科技來說,幸好,應該是不可能的。若真想活到150歲,千年前的蘇東坡反而提出過一番妙論(見〈司命宮楊道士息軒〉):

無事此靜坐,一日似兩日。
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

照東坡的提議生活,活到75歲,就等於150年了。至於那些終日防人暗算的暴君,雖不靜坐,但時時刻刻提心吊膽,唯恐死於非命,日子必顯得格外漫長,如此說來,跟東坡的「無事靜坐」也異曲同工。他們想活上150歲,又有何難?

相關文章:

龔黃滿朝人更苦——蘇東坡的「軟對抗」
https://www.patreon.com/posts/134792432

蘇東坡用婢女換馬咁衰?
https://www.patreon.com/posts/62693743

圖/美聯社


亨利二世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119.xxx.xxx.222
2025-09-09 10:22
[#2238] 馮睎乾十三維度    
>>「過去超過70歲的人很少見。如今人們說,70歲還只是個孩子。」

看見一個BB,一個小孩,會覺得很可愛,很想呵護。但如遇上一個70歲老頭卻如小孩一般思想舉動,則絕不會覺得很可愛,想呵護。只會是非常嘔心!
lym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194.xxx.xxx.43
2025-09-09 12:58
[#2239] 馮睎乾十三維度    
香港「人才」憑什麼亞洲第一?

瑞士的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簡稱IMD)發布「2025年世界人才排名(World Talent Ranking 2025)」,香港破天荒躍升至全球第4位,力壓新加坡、台灣、日本等地,榮登亞洲第一。港府當然馬上仆出來攞彩,大讚自己「在教育、創新科技及引進人才方面的政策措施找對路向和收到成效」。

然則港府「搶人才」真的大獲成功嗎?不妨看看排名背後的細節。IMD的「人才排名」由三大核心因素、共31項指標構成。那三大因素分別是:培育本土人才的「投資與發展(investment and development)」、人才技能符合市場需求的「就緒度(readiness)」,以及招攬和留住人才的「吸引力(appeal)」。到底香港在哪方面大躍進,令排名由去年的第9位衝上今年的第4位呢?

根據IMD報告,香港在「人才就緒度」及「投資與發展」兩方面,分別排第3和第12,均比去年微升一名,其實分別不大,但在「吸引力」方面則進步顯著,從第28名躍升至第20名(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from 28th to 20th in Appeal)。在「吸引力」的多項指標中,香港尤以對「外來高技能人才(foreign highly skilled talent)」的吸引力升幅最大,從第26名噴升至第13名。見報告第19頁:

https://t.ly/zP64Z

香港固然仍有許多優勢——如理科畢業生比率排第1名、女性勞動參與率第5名、金融人才第3名——但這次名列前茅,關鍵似乎就在「吸引力」排名大升。但「吸引」了誰呢?據港府所說,「截至今年8月底,各項輸入人才計劃共收到逾52萬宗申請,其中超過35萬宗獲批,同期經各項人才入境計劃抵港的人才超過23萬人。」所謂「各項輸入人才計劃」,當然指「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優秀人才入境計劃」、「高才通計劃」,諸如此類。

換言之,香港「吸引力」排名急升,很大程度是因為特區政府近年改變了入境政策,大開方便之門,從而吸引數以十萬計的国內同胞赴港。這玩法是否熟口熟面呢?對了,今年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公布「全球最國際化大學(Most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in the world)」排名,香港的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及香港大學)也是藉着大陸學生的超高比例,橫掃了全球頭4名。

若說以上排名有什麼意義的話,那就是:香港政府的確很擅長「做靚盤數」。你看到近年社會的「雞棚」越搭越多,不必奇怪,這叫做「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相關文章:

代港官譴責《泰晤士高等教育》
2023-2-1
https://www.patreon.com/posts/78057324

奉勸蔡若蓮莫天真、勿糊塗
2025-3-22
https://www.patreon.com/posts/feng-quan-cai-mo-124917929

圖/ Now新聞


亨利二世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119.xxx.xxx.222
2025-09-10 11:04
[#2240] 馮睎乾十三維度    
抗日戰爭的社鼠城狐

昨天(9月10日),中共国台辦發言人陳斌華主持例行新聞發布會,有記者問:「台灣陸委會日前稱,中共方面聲稱主導抗戰,舉辦九三閱兵等活動,目的是強化一中原則論述,『中共對抗戰毫無貢獻,只是利用戰爭來做大自己』。對此有何評論?」

陳斌華當然以一套「黨八股」回應:「中国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戰取得勝利的關鍵。」又稱中共領導的敵後戰場和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相互配合、夾擊敵人」,構成共同抗擊日本侵略的戰略態勢,強調「歷史就是歷史,事實就是事實,不容篡改,不容抹殺」。

聽到最後一句,我忍不住笑了。

陸委會指中共「利用戰爭坐大自己」,當然是100%事實,有無數歷史文獻作證(只是有人假裝看不見),且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許多看透時局的人(如汪精衛、周佛海、陳君葆、何應欽等)已經猜到,抗日戰爭打下去,就算勝利,也不是國民政府勝利,而是坐收漁人之利的中共。毛澤東自然也看到日本侵華對中共是利多於弊。

至於批評中共「對抗戰毫無貢獻」,陸委會就未免太極端了。儘管中共曾派遣特務(如潘漢年)向日本人提供國軍情報,藉此賺取巨額報酬,有通敵賣國罪行,但以事論事,中共畢竟出了點力打游擊戰,還在1940年狠狠打過一場「百團大戰」,破壞了日軍交通線,也不能說「毫無貢獻」。

然而這場由彭德懷指揮的「百團大戰」,因為打得太認真(當時共黨內部的確有些真心跟蔣介石合作抗日的人),後來竟被毛澤東批評「暴露了我們的力量,引起了日本侵略者對我們力量的重新估計,使敵人集中力量來搞我們」。

1945年,中共在延安召開華北工作座談會,黨內一致批判百團大戰,彭德懷為此做了檢討:「百團大戰……在政治上也是錯誤的。過早暴露了自己的力量,把日本軍隊主力從正面戰場吸引過來,有利於國民黨……這很明顯是民族義憤模糊了階級立場。」即使到了1959年廬山會議及文革,百團大戰仍是彭德懷反對毛澤東抗日策略的「罪證」。

毛澤東的抗日策略是什麼呢?得從1937年8月洛川會議講起。根據中共早期領導人張國燾在《我的回憶》所述,盧溝橋事變後,毛澤東等人很擔心南京不能堅持抗戰——我必須說明,毛擔心的不是中國淪陷,而是蔣介石不抗日,共黨始終會被蔣殲滅——到了8月初,中日戰爭終於在華北大規模爆發,毛澤東等才放下心頭大石。

張國燾憶述毛澤東公開表示:「蔣介石這股禍水終於撞向日本那邊去了。」張聞天也很得意的說:「抗戰終於爆發了,蔣介石已無力危害我們。」那時候,毛領導的紅軍已被國民政府收編為「八路軍」,南京政府便催促八路軍快去山西抵擋日寇。可毛澤東一直推三阻四,說補給沒齊、編制未定。

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八路軍不好再拖,毛澤東便決定在出兵前舉行一次會議,為中共在抗日時期的全盤政策一錘定音,這就是洛川會議的緣起。據張國燾所述,毛澤東指出日軍勢力遠勝中國,抗戰決無倖勝之理,又說「目前中共強調武力抵抗日本,並不是認為就此可以打勝,而是為解決國內矛盾所必需」。以下一番話尤其諷刺:

「他(毛澤東)警告會眾不要為愛國主義所迷惑,不要到前線去充當抗日英雄;要知道日本的飛機大炮所能給予我們的危害,將遠勝過於蔣介石以前所給予我們的危害。他主張八路軍應堅持游擊戰爭,避開與日軍的正面衝突,避實就虛,繞到日軍的後方去打游擊,主要任務是擴充八路軍的實力,並在敵人後方建立中共所領導的抗日游擊根據地。」

正因為毛澤東在1937年下令黨軍「不要為愛國主義所迷惑,不要到前線去充當抗日英雄」、「避開與日軍的正面衝突」,領導百團大戰的彭德懷在1945年才要當眾懺悔,檢討自己是「民族義憤模糊了階級立場」。

然而那時代中共還是有些正人君子的。在洛川會議發言者中,大概只有張聞天跟毛澤東才恬不知恥地公然主張「避實就虛」,其他如張國燾、周恩來等人都不完全同意毛的計策。毛見勢色不對,也不爭論,只提議先休會再算。三天後,毛拋出一份義正辭嚴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表面上接受了反對者的意見,令眾人無話可說。

但中共文件的本質是什麼,各位應該心中有數吧。日本學者遠藤譽翻查第一手史料,在《毛澤東勾結日軍的真相》(明鏡出版,2016)披露了一件事:洛川會議後,毛澤東對八路軍發出絕密口頭命令,內容跟《十大綱領》大異其趣。這個密令,後來由八路軍第十八集團軍獨立第一師楊成武部下騎兵連擔任共產支部書記的李法卿洩漏了出去。

八路軍由陝北出發時,毛澤東對軍中幹部曾作出如下的具體指示(引文摘自遠藤譽的著作中文版):

「中日之戰,是本黨發展的絕好機會,我們決定的政策是百分之七十發展自己,百分之二十作為妥協,百分之十對日作戰。為使我們的同志明瞭其工作,即使在和總部聯絡斷絕的時候,仍能向共同目標努力起見,我樂於為同志們指出下述的政策。可分為三個階段來實施:

「第一、妥協階段,在此階段中,應藉自我犧牲,表面上表示服從國民政府,並奉行三民主義,但事實上只是掩護本黨的生存發展;

「第二、競爭階段,以二、三年工夫,建立本黨的政治與武力基礎,並繼續發展至能與國民政府抗衡而破壞之為止,同時極力消滅國民黨在黃河以北的勢力;

「第三、進攻階段,在此階段中,深入華中地區,建立根據地,割斷中央軍在各地區的交通,使他們孤立而失去聯繫,直至我們反攻力量已準備成熟,然後從國民黨手中奪取領導地位。」

遠藤譽還翻閱了蔣介石的《剿匪戰史》,查出毛澤東領了國民政府的軍費後,原來不是用來作戰,而是「津貼其外圍組織與文化機構,用作破壞國家統一,分裂抗戰陣容之組織、宣傳、滲透與顛覆工作之政治作戰經費」。遠藤譽不諱言,自己看到蔣介石這段話時,「心中一痛」。

中共所謂抗日,只出10%的力,卻換來數不盡的好處,不單拖死了蔣介石,更從國民政府甚至日本政府手上騙來一大筆錢,統統用來發展共軍、為中共做宣傳。想起古書上有寓言說,狐狸窩在城牆,老鼠在土地廟柱上挖洞,大家為免破壞城牆及廟柱,都不敢把狐鼠打出來,狐鼠由是安枕無憂。在抗日戰爭中九成「躺平」並趁機斂財的共產黨,根本不是什麼「中流砥柱」,說穿了,就只是「社鼠城狐」而已。

相關文章:

講一個東江縱隊的真實故事
https://www.patreon.com/posts/111532508

AI沒辱華,只是說了真話
https://www.patreon.com/posts/118078554


亨利二世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119.xxx.xxx.222
2025-09-11 23:39
主旨內容一共有 113 頁,每頁顯示 20 個信息,選擇頁數:  上頁  下頁  首頁  尾頁
按照傳送日期顯示:由舊至新由舊至新  由新至舊由新至舊
最新資訊 - 市場
P&O Hi-Fi Company Limited 2025-09-13

最新資訊 - 市場
香港高級音響展2025年8月8-10日 2025-09-13

最新資訊 - 影音
Audio-Technica 宣布將於本月推出 4 款全新音響配件 2025-09-11

最新資訊 - 影音
Technics 發布 SL-40CBT 與 SL-50C 兩款全新直驅黑膠唱盤 2025-09-11

最新資訊 - 影音
TiGLON 推出 Azure Dragon(青龍)系列新款 RCA / XLR / 喇叭線 2025-09-09

最新資訊 - 影音
SIE 推出可在 PC 上更新「PS Link」耳機的驅動程式 2025-09-08

最新資訊 - 影音
TAD 推出品牌首款合併式放大器 TAD-A1000 2025-09-07

最新資訊 - 影音
528期音響技術 - Audia Flight Strumento N˚1 Signature 前級和 N˚8 Signature 單聲道後級 202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