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軟件主旨 ﹝請按主旨作出回應﹞ 下頁 尾頁 | 寄件者 | 傳送日期
![]() ![]() |
[#1]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 昨晚,到文化中心聽港樂,曲目包括「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滂沱大雨在所不計。 舊年十一月底,到元朗劇院票房買飛揀位,慣常地選擇樓座前排中央靠左。 三個曲目先後次序:「梁祝」、柴記「洛可可」、「新世界」。 由「梁祝」打頭陣,不屬尋常安排。 慣常做法,理應是柴記「洛可可」先行,「梁祝」上半場壓軸。 沒有採用慣常做法,估計是為獨奏者名氣作出配合,小提琴手蘇千尋的名氣遠遜於大提琴手王健。 「梁祝」開始時,在弦樂聲部、豎琴和定音鼓弱音襯托下的一段長笛華采,並未能展現出一片煙雨迷矇、鳥語花香、江南春色般的音樂氣氛。 長笛華采雖是自由節拍,余隆因此不用擊拍,但實質上指揮是有責任在綵練時做妥一切要求、有需要便作出修正,直至應有的江南春色音樂畫面能勾劃出來為止。 那長笛手是法國人,指揮是中國人,因此余隆更是責無旁貸。 獨奏小提琴在第12小節進場後,至第264小節為止,所鋪陳的呈示部第一主題和第二主題及其變化發展,雖無甚驚喜,惟仍能四平八穩,不過不失。 不過,接著呈示部「十八相送」的獨奏小提琴和獨奏大提琴對答,在即時 AB 比較的情況下,便突顯出造詣水平有別,前者(蘇千尋)是低於後者(港樂大提琴首席)。 及後在發展部「樓臺會」的兩者對答,高下有別的情況不變。 緊接「樓臺會」的發展部「哭靈投墳」段落裏頭,板鼓舉足輕重,起了急激節奏的主導作用,是極之重要一員。在這層面上,板鼓勝過木魚之餘,亦勝過響板。 不幸地,我所聽到的,是板鼓未能完成這要求,聽來像是業餘水平,是敗筆。 理應向香港中樂團借將,便能將演奏板鼓的水平問題迎刃而解。 發展部「哭靈」段落,由第501小節至第522小節,大部份為十六分音符的急激熾熱段落,是獨奏小提琴展示耀眼功力的試金石。 在這裏,不覺蘇千尋有失誤,但亦感覺不到光芒四射的處理,是暗淡多於耀眼。 再現部最尾兩小節,音樂終結而意境猶在,是考驗獨奏者處理微弱琴音的不起眼之處。 遺憾地,蘇千尋有點怱怱收弓,致使音樂意境過早消失。 場刋有提到:蘇千尋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港樂網頁亦有提到:以神童之姿活躍多年的年青小提琴家蘇千尋。 如果單以今場「梁祝」演出計,我認為蘇千尋在造詣上需要有所突破,才能冉冉升起。 指揮余隆,九十年代初(92/93?我記不起了)首次指揮港樂。上半場曲目我已忘掉,但仍記得下半場是柴記第五。 當時余隆的處理,是造句深刻性不足,交響曲結構處理未達宏偉格局,動態刻劃流於單調,速度控制亦未見精細。 昨晚余隆在「梁祝」和「新世界」的表現,未見得勝過三十多年前的余隆,惟柴記「洛可可」伴奏頗精美,不俗。 大提琴獨奏王健的「洛可可」,一開始的發聲和樂感便告訴我這是世界級水平。 下半場的「新世界」,王健還加入港樂,成為大提琴聲部一員,謙卑地坐最尾位置,拉埋一份,敬業樂業精神真係唔講得笑,紅箭嘴那位便是: https://hosting.photobucket.com/images/v299/kt66cheung/_.jpg ![]() |
kt66cheung![]() 112.xxx.xxx.142 |
2024-05-05 23:02 | |
|
[#2]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 Typo: 綵練 -----> 排練 |
kt66cheung![]() 112.xxx.xxx.142 |
2024-05-05 23:33 |
[#3]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 Typo: 煙雨迷矇 -----> 煙雨迷濛 |
kt66cheung![]() 112.xxx.xxx.142 |
2024-05-06 22:23 |
[#4]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 . 最後修改時間: 2024-05-07 19:32:33 |
kt66cheung![]() 112.xxx.xxx.142 |
2024-05-07 19:27 |
[#5]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 舊年十月,中國廣播民族樂團訪港,演出兩場。 第一場指揮為彭家鵬,地點文化中心。 第二場指揮為陳燮陽,地點荃灣大會堂。 由於貪荃灣大會堂靚聲過文化中心多多聲,兼夾預計第一場那晚可能會撞時間,所以便只買第二場,否則一定會買曬兩場,原因是我認為彭家鵬現時的功力最少都足以和陳燮陽平起平坐。 記憶中,陳燮陽在八十年代後期指揮過港樂,曲目雖已記不起,但印象良佳,和今次第二場相若。 指揮中樂和指揮西樂,在技巧要求上是沒有多大分別的。 上星期六港樂的梁祝,指揮方面如果是陳燮陽或彭家鵬的話,我會斷言樂團的演出水平便會大有不同。 ![]() |
kt66cheung![]() 112.xxx.xxx.142 |
2024-05-07 19:33 |
[#6]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 音樂剛開始,獨奏者黃濱被其右邊突如其來的跌嘢聲嚇了一嚇,因而本能地轉頭察望了三次。 我的估計,是黃濱下意識以為自己碰跌了團長和副團長共用的分譜/譜架,而非留言所講黃濱被團長的琴弓碰到身體。 過去大半年,聽了很多很多「梁祝」。 其中一面倒聽得最多的,就是這個2008年的演出。 ![]() |
kt66cheung![]() 112.xxx.xxx.142 |
2024-05-08 21:45 |
[#7]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 Typo: 長笛華采 -----> 長笛華彩 |
kt66cheung![]() 112.xxx.xxx.142 |
2024-05-10 19:14 |
[#8]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 黃濱 / 鄭小瑛 / 夏門愛樂,時為2008年: 鄭小瑛這位元老級指揮,在八十年代後期聽過其指揮港樂的演出,還記得下半場是貝多芬「英雄」,擊拍乾淨俐落、斬釘截鐵、精準操控,結論是指揮功力真材實料。 當時鄭小瑛現場表現出來的水平,我認為除了是勝過相若時期指揮過港樂的湯沐海外,並遠遠拋離上星期六指揮港樂的余隆。 鄭小瑛和余隆的差距不可謂不大,前者令我佩服(我是買正價票),後者我難以收貨(縱然我是買長者票,只為正價票的一半)。 呈示部引子裏,圓號和及雙簧管畧為提前進場,令長笛獨奏的切出和雙簧管獨奏的切入有些微重疊(第一條片,0:44),有別於原譜。 改動效果宜人,有新鮮感。 呈示部小提琴華彩樂段(第一條片,4:00 – 4:48),原譜是伴以鋼琴,這裏則以豎琴伴奏,是非常罕見的改動。 效果上,豎琴伴奏使音樂畫面更為精凝、更富詩意。 發展部「哭靈」裏頭的部份片段(第三條片,1:56 – 2:11),獨奏小提琴在斷腸飲泣,襯以中提琴聲部在滴淚,呈現出這般一個悲從中來的音樂畫面。 上星期現場「梁祝」這片段,是隔靴搔癢。 發展部「哭靈」的急激熾熱段落(第三條片,0:57 – 1:12,2:53 – 3:02),黃濱展示了無堅不摧的耀眼功力,在其他「梁祝」版本仍未能找到相近水平。 上星期現場「梁祝」這段落,當然亦是隔靴搔癢。 發展部「投墳」的初頭段落(第三條片,3:22 – 3:24),吊鈸滾奏和鑼聲一擊後,緊接著的是雙鈸一擊(第三條片,3:26,由那位女鋼琴手在後方兼了這一下雙鈸。及後3:36 – 3:41,她便去鋼琴處準備再現部之鋼琴聲部)。鄭小瑛是這樣處理鈸,去塑造墳墓爆開的音樂畫面。 上星期余隆的做法,吊鈸滾奏、繼而鑼聲一擊後,接著的一下鈸聲只是由剛負責吊鈸滾奏的敲擊樂手一併負責(打同一個吊鈸)。 用吊鈸一擊而非雙鈸一擊,我認為音樂色彩無可避免地較遜色。港樂又不是缺人,還有一位敲擊樂手(首席)未出。安排三人的話,在這陵墓爆開的幾秒鐘片段,便可一人專責吊鈸滾奏,一人專責鑼聲一擊,一人專責雙鈸一擊,效果便可較為豐富多彩。 在再現部,獨奏小提琴的愛情主題再現(第675小節至第683小節),原譜要求獨奏加弱音器。 現實上,獨奏加弱音器的做法,是畧較普遍。 黃濱的處理,則是畧較無咁普遍的做法,即不加弱音器(第三條片,6:16 – 7:09)。因此,只留下弦樂組四個聲部(一提、二提、中提、大提)用弱音器,以作獨奏的背景襯托。 獨奏不加弱音器的做法,我認為音樂畫面會更為如幻似仙,化蝶意境更為美逸一點。 反之,獨奏加弱音器的話,音樂畫面無可避免會暗沉了一些,或多或少削弱了化蝶意境之美。 在整首「梁祝」裏,黃濱那股傲然霸氣,那份爆棚自信,其臉部表情和身驅動作已不其然流露出來。 黃濱臉部表情隨著音樂而改變,身驅隨著音樂而律動起來,這就是全程投入、真情流露的含意。 水銀瀉地的技巧,揮灑自如的造句,澎湃多樣的情感,帶來無可比擬的音樂感染力,構成了這次渾然天成的「梁祝」演出。 演繹高品味,浩瀚氣魄貫穿整首協奏曲,我認為這是一個出類拔萃的「梁祝」演出。 黃濱 / 鄭小瑛 / 夏門愛樂,時為2013年: 2013年的黃濱,不再是2008年的黃濱,一切變得普通,縱然指揮和樂團不變。 2013年,黃濱已過了其演奏生涯的巔峰歲月。 大體上是自2010年起,黃濱便逐步遠離其演奏全盛期。 2000年: 黃濱加奏巴格里尼隨想曲第五首,是巔峰歲月的黃濱。 2010年: 黃濱加奏巴格里尼隨想曲第一首(9:43 – 11:25),開始偏離巔峰歲月的黃濱。 黃濱 / Trenti / Milan La Scala Philharmonic,時為1995年: 現場演出,用上巴格里尼生前所用的小提琴:瓜奈利耶蘇「大砲」。 能夠用上這枝意大利國寶級名琴作演出,原因是黃濱在1994年巴格里尼小提琴大賽奪冠(Kremer 1969、Accardo 1958)。 這個現場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婉約清麗,靈氣可人,從任何角度衡量都不會失禮。 從這個現場演出來作判斷,時為24歲的黃濱已步入巔峰歲月,水平上勝過19歲(開始成名) Hahn之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非現場演出): Hahn / Zinman / Baltimore Symphony,時為1998年: ![]() |
kt66cheung![]() 112.xxx.xxx.142 |
2024-05-11 19:45 |
[#9]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 Typo: 在這陵墓爆開 ----->在這墳墓爆開 |
kt66cheung![]() 112.xxx.xxx.142 |
2024-05-12 11:24 |
[#10]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 Typo: Milan La Scala Philharmonic ----->Genoa Youth Philharmonic |
kt66cheung![]() 112.xxx.xxx.142 |
2024-05-12 23:06 |
[#11]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 Typo: 水平上勝過19歲(開始成名) Hahn之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非現場演出): -----> 水平上勝過19歲(開始成名) Hahn之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非現場演出)。 |
kt66cheung![]() 112.xxx.xxx.142 |
2024-05-17 23:25 |
[#12]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 謝謝分享! |
patrickwong![]() 119.xxx.xxx.124 |
2024-05-27 09:09 |
[#13]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 >緊接「樓臺會」的發展部「哭靈投墳」段落裏頭,板鼓舉足輕重, |
patrickwong![]() 119.xxx.xxx.124 |
2024-05-27 11:41 |
[#14]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 My typo: 緊接「樓臺會」的發展部「哭靈投墳」段落裏頭 -----> 在發展部,緊接「樓臺會」的「哭靈投墳」段落裏頭 |
kt66cheung![]() 112.xxx.xxx.142 |
2024-05-30 14:26 |
[#15]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 . 最後修改時間: 2024-06-07 20:21:59 |
kt66cheung![]() 112.xxx.xxx.142 |
2024-06-07 20:18 |
[#16]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 蔡珂宜,星加坡小提琴神童,拉「梁祝」。 只得引子、第一主題及華彩樂段這頭幾分鐘,難以窺全豹。 單以這頭幾分鐘來作比較,水平上我認為是高於 [#1] 所提及的蘇千尋當晚演出。 年齡上,蔡珂宜和蘇千尋相近,前者比後者要小一點。 如果說蘇千尋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則用來形容蔡珂宜便更為貼切一些。 如果說蘇千尋是以神童之姿活躍多年的年青小提琴家,則用來形容蔡珂宜亦是更為貼切一些。 現時,星加坡交響樂副團長為孔朝暉。 孔朝暉除了於1990年在雨果錄有「梁祝」外,亦經常演出「梁祝」。 孔朝暉 / 胡炳旭 / 中國中央愛樂,1990年雨果: https://hosting.photobucket.com/images/v299/kt66cheung/DSCN4415.JPG 孔朝暉 / 鄭小瑛 / 星加坡交響樂,時為2016年: 不論是1990年雨果,還是2016年和星加坡交響樂的現場,以頭幾分鐘計,都覺得孔朝暉所展現的水平不及蔡珂宜。 港樂第一副團長梁建楓,有演出「梁祝」: 水平上,以頭幾分鐘計,還是畧為在蔡珂宜之下。 港樂第二副團長王亮,亦有演出「梁祝」: 水平上,以頭幾分鐘計,答案好清楚,是遠在蔡珂宜之下。 ![]() |
kt66cheung![]() 112.xxx.xxx.142 |
2024-06-07 20:26 |
[#17]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 . 最後修改時間: 2024-06-13 12:02:16 |
kt66cheung![]() 112.xxx.xxx.142 |
2024-06-13 12:00 |
[#18]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 佘美幸 / 葉聰 / 亞洲文化交響樂,估計時為2023年: 九十年代,記憶中葉聰首次和港樂合作。 當其時的現場印象,葉聰雖非才華橫溢的指揮,但勝在全情投入,做足一百分,印象不俗。 佘美幸,長期為星加坡交響樂副團長。在星加坡交響樂網址找不到其名字,估計是已退下來。 在 [#16] 所提及之孔朝暉,應該是和佘美幸於星加坡交響樂一提聲部共事了不短時間。 這裏佘美幸的「梁祝」水平,好遺憾是乏善足陳,必然是低於 [#16] 孔朝暉的三個「梁祝」。 如果佘美幸的「梁祝」是和 [#16] 星加坡蔡珂宜的幾分鐘「梁祝」作比較的話,那距離便更為拉遠了。 我認為蔡珂宜是如假包換的小提琴神童,正等待其七月底推出的「梁祝」+巴格里尼第一+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幹 CD,一窺全豹。 ![]() |
kt66cheung![]() 112.xxx.xxx.142 |
2024-06-13 12:06 |
[#19]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 Typo: 現場印象 -----> 現場感受 |
kt66cheung![]() 203.xxx.xxx.225 |
2024-06-13 17:08 |
[#20]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 Xu Ke 許可 - Erhu 二胡 Mak Ka Lok 麥家樂 conducts The Philharmonic Orchestra Of China 中国中央交响乐团 個人認為二胡效果比小提琴更憂怨 |
伏喱哩![]() 118.xxx.xxx.103 |
2024-07-08 15: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