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天說地主旨 ﹝請按主旨作出回應﹞  上頁  下頁  首頁  尾頁 寄件者 傳送日期 由舊至新 由新至舊
[#16017] 書房讚嘆區    
李光耀辭世,摷番兩本有關他的書,拍張照放上來為書房捧吓場 ^_^ 。



最後修改時間: 2015-03-23 21:14:27
mbi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58.xxx.xxx.14
2015-03-23 21:13
[#16018] 書房讚嘆區    



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50402/PDF/a21_screen.pdf



最後修改時間: 2015-04-02 09:47:33
georgefwy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2.xxx.xxx.127
2015-04-02 09:47
[#16019] 書房讚嘆區    



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50405/PDF/a17_screen.pdf



最後修改時間: 2015-04-05 08:22:00
georgefwy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118.xxx.xxx.211
2015-04-05 08:21
[#16020] 書房讚嘆區    




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50406/PDF/a20_screen.pdf


最後修改時間: 2015-04-06 07:03:40
georgefwy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118.xxx.xxx.211
2015-04-06 07:03
[#16021] 書房讚嘆區    
Trespassing on Einstein’s Lawn (2014) – Amanda Gefter

剛看完這一本書,又寫幾句閱後感 ^_^ !

作者是一位女生,但自少受父親薰陶,喜愛Physics/Astrophysics ,有一天她與父親在一間唐餐館吃晚飯,佢爸爸問佢What is Nothing?什麼是虛空?!跟著引發出一系列的疑問,What is the ultimate reality?兩父女從而展開追尋終極真實的答案。過程中,他們參加(crashing in ! )物理學研討會,為了找尋答案作者千方百計去做科學雜誌的journalist,有志者事竟成,終當上了New Scientists 的Editor,從而拜訪了多名量子力學的物理學家 Lenny Susskind, Fotini Markopoulou, Joe Polchinski, Alan Guth,David Gross,Kip Thorne Wojciech Zurek,Raphael Bousso,Tom Banks, Carlo Rovelli,Lee Smolin and James Ladyman.又去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Library翻閱幾十本John Wheeler生前留下的筆記,為了解答John生前對佢兩父女當面提過的兩句說話:
Universe is a self-excited circuit!
The boundary of a boundary is zero!
真係好有毅力!

經過了十幾年的努力後,他們的結論是,如果ultimate reality是指一些invariant 、observer-independent的東西的話, 這並不存在!他們開列一條possible candidate 的名單: Space, time, gravity, mass, energy, momentum, charge, electromagnetism, nuclear forces, particles/fields/vacua, dimensionality, strings, spacetime, universe, multiverse, speed of light, 但在追尋過程中一一遭剔走(by Relativity Principle, Gauge Theory, Hawkin Radiation, Holographic Principle, horizon complementarity, horizon/light cone, Relative Quantum Mechanics … 等等)。

結論是Reality is observer-dependent, Reality is not real! 有興趣這方面的網友不妨可以看吓,同不同意這不重要,看看量子力學對Physical Reality各方面的最新描畫,我自己就覺得幾有趣味 ^_^!




最後修改時間: 2015-04-07 20:56:12
mbi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58.xxx.xxx.14
2015-04-07 20:51
[#16022] 書房讚嘆區    
Trespassing on Einstein’s Lawn (2014) – Amanda Gefter

好厲害 ...
睇完讀後感,此書知道下可以了,應該有生之年都唔會睇得明....
朋友個女係外國想讀astroscience,亞媽罵到死,
怕佢找唔到工作,the meaning of nothing,
讀完等於無讀 ...
reality is observer-dependent,reality is not real ...這句有些少感受,
city_man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42.xxx.xxx.64
2015-04-07 21:51
[#16023] 書房讚嘆區    


上海文藝界的四大領導——作協的巴金,音協的賀綠汀,劇協的周信芳,
美協的豐子愷,到後來都是上海“十大重點批鬥對像”。

------------------------

[ # 16019 ] 太公報 ... ???

在這裡吹下浪漫散文猶可。

搬石頭打自己腳就不必了,冇人同情也。




markiv9001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116.xxx.xxx.29
2015-04-07 23:34
[#16024] 書房讚嘆區    





煙花三月——淺探納蘭性德
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08/03/2008033119282886.pdf

納蘭心事幾曾知?
http://www.books.com.tw/web/sys_serialtext/?item=0010641497

馮翰銘 Alex Fung - 浣溪沙 Featuring 陳奕迅 Eason Chan

曲 / 編 / 監 : 馮翰銘 作詞 : 納蘭性德

誰道飄零不可憐 舊遊時節好花天 斷腸人去自經年
一片暈紅才著雨 幾絲柔綠乍和煙 倩魂銷盡夕陽前

已慣天涯莫浪愁 寒雲衰草漸成秋 漫因睡起又登樓
伴我蕭蕭惟代馬 笑人寂寂有牽牛 勞人只合一生休

殘雪凝輝冷畫屏 落梅橫笛已三更 更無人處月朧明
我是人間惆悵客 知君何事淚縱橫 斷腸聲裏憶平生

誰念西風獨自涼 蕭蕭黃葉閉疏窗 沈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 賭書消得潑茶香 當時只道是尋常




最後修改時間: 2015-04-25 17:19:16
georgefwy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2.xxx.xxx.107
2015-04-25 17:17
[#16025] 書房讚嘆區    

我的父親豐子愷》
作者 豐一吟
出版社 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
ISBN 9789888284023
分類 傳記 > 藝術家傳記 > 中國畫家傳記
價格 HK$118.00

本書以質樸真摯的筆觸還原了在歷史和生活交匯點上的豐子愷。無論是寫他早年辦學,與文人名士的交往,寫在抗戰時全家的逃難,還是寫文革中為宗教為藝術而不顧的「地下活動」,都展現出真實動人的生活細節。

作者豐一吟是豐子愷的幼女,與父親豐子愷相處的時間最久,對父親的晚年了解最多。通過親歷者的視角以及珍貴的家庭舊照,我們得以近距離感受這位藝術大師的「瀟灑風神」。


作者簡介:

豐一吟,浙江石門人,豐子愷幼女。畫家、翻譯學家。現任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豐子愷研究會顧問,上海翻譯家協會會員。

豐子愷逝世後,其畫集、著作大部分由豐一吟整理、編輯。編有《豐子愷文集》、《豐子愷漫畫全集》、《爸爸的畫》等,著有《爸爸豐子愷》、《天於我,相當厚》等。


georgefwy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2.xxx.xxx.107
2015-04-25 17:35
[#16026] 書房讚嘆區    

《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
作者 周國平
出版社 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
ISBN 9789888284146
分類 哲學 > 西方哲學 > 其他
價格 HK$108.00

「在財富的時代也應該給精神生活保留一個位置。」

尼采,他是大學教授,是詩人,是哲學家,是一個孤獨的漂泊者。他說過「上帝死了」,可他並非惡魔;他夢想「超人」誕生,可他終是一個真實的凡人。尼采不是作為學者、而是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從事哲學活動。

尼采的哲學投一束光於人的內心,促使每個人去發現他的真實「自我」,去獨立探尋他的生活意義。本書把尼采當做一位人生哲學家看待,作者在認真研究尼采的生平與著作的基礎上,經過獨立思考,把尼采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來分析,讀者可以從書中一窺尼采思想的真實面貌。

展開這本書時,一段非凡的心靈之旅也同時開啟。


作者簡介:

周國平,1945年生於上海,196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8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

周國平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任研究員,他也是中國當代著名學者、散文家、哲學家、作家,是中國研究哲學家尼采的著名學者之一。

著作有:《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尼采與形而上學》,散文集《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聖路》、《安靜》、《善良.豐富.高貴》,紀實作品《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歲月與性情——我的心靈自傳》、《偶爾遠行》、《寶貝,寶貝》,隨感集《人與永恆》、《風中的紙屑》、《碎句與短章》,詩集《憂傷的情慾》,以及《人生哲思錄》、《周國平人文講演錄》等,譯有《尼采美學文選》、《尼采詩集》、《偶像的黃昏》等。


georgefwy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2.xxx.xxx.107
2015-04-25 17:37
[#16027] 書房讚嘆區    

誠品生漲 海內外摩拳擦掌



誠品生活董事長吳清友。 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上櫃股誠品生(2926)旗下店王誠品信義店9年來首度大型的改裝,今日重新開幕。公司看好,改裝以後將吸引更多的人潮,並有助信義店質感提升。除了旗艦店改裝,誠品生今年重心放在海外市場拓展,大陸首家旗艦店蘇州店預計8月1日正式開幕,緊著著上海店也將在第三季底開出,年底前香港並有意繼銅鑼灣之後再開第二店太古城店,海外拓點十分積極。


誠品生信義店重新改裝,邀集包含12家獨家品牌在內共43家全新人氣品牌進駐。誠品信義音樂館是此次改裝重點,除了強化商品結構與體驗服務,也透過小型展覽的策畫提供多元空間運用。另一方面,地下一樓誠品流行、4樓誠品風尚,也同步進行改裝,主要以「互動體驗」為概念重新塑造遊逛空間。

誠品生活「連鎖而不複製」的複合式商場型態,也成為推升營運的主力動能。去年同店成長約有5~6%的成長幅度,法人估今年也將有同樣幅度的成長實力,加上誠品生活積極在海外市場插旗,蘇州店、上海店、香港太古城店今年下半年可望陸續加入營運,除了可望為誠品豎立海外店的成功典範,對集團營運也帶來活水動能。

法人表示,看好誠品生進軍中國皆座落在精華地段或地標建築,開幕後並可望加快誠品生布局中國的進程。

http://udn.com/news/story/7254/859848-%E8%AA%A0%E5%93%81%E7%94%9F%E6%BC%B2-%E6%B5%B7%E5%85%A7%E5%A4%96%E6%91%A9%E6%8B%B3%E6%93%A6%E6%8E%8C

最後修改時間: 2015-04-25 17:40:01
georgefwy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2.xxx.xxx.107
2015-04-25 17:39
[#16028] 書房讚嘆區    


拒絕誘惑的唯一方式, 就是向它臣服: 王爾德妙語錄
Witty, Clever, Wisdom & Inspirational Sayings of Oscar Wilde

作者 / 奧斯卡.王爾德 Oscar Wilde
譯者 / 張家綺
出版社 / 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 / 2015/02/16
商品語言 / 中/英對照
裝訂 / 精裝

內容簡介

  「人生太重要,重要到不該嚴肅論之。」——王爾德

  他用最輕盈的姿態,面對最沉重的人生。

  王爾德,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愛爾蘭作家,作品廣受世人歡迎的跨世代文學傳奇偶像。在其短暫、從華麗到頹敗的戲劇性一生中,他以豐沛生動的文字,創作出無數勾引讀者的劇作和小說,流傳後世百年。

  王爾德對社會和人性的觀察入微、筆鋒尖銳,形容生動,作品字裡行間無不流露出傲人才氣和獨特性情,也濃縮了他對這個世界的洞悉和體悟。本書擷選自王爾德多部著名劇作、小說、訪談,以及評論,二百一十六則中英雙語精妙語句,談男女情愛、人生哲學、藝術時尚、社交機智……句句聰慧幽默、犀利辛辣、痛快直指人心。

目錄

■ 編序:「在我遭受辱罵時,我知道我已觸及點點繁星。」
■ 拒絕誘惑的唯一方式,就是向它臣服——王爾德妙語錄
I. 男與女
II. 婚姻與愛情
III. 藝術與時尚
IV. 談社交
V. 論人性
VI. 看人生
■ 王爾德作品一覽



編序

「在我遭受辱罵時,我知道我已觸及點點繁星。」——王爾德

  愛爾蘭作家奧斯卡∙王爾德在一八五四年出生於一個家世卓越的都柏林家庭。他的父親是外科醫生,母親則是詩人與作家。童年時的王爾德在家中自學,受德國與法國家教教導,因此德語與法語皆流利。他在一八七四年在牛津大學就讀時,受到維多利亞時期的藝評家拉斯金(John Ruskin)的審美觀念和前拉斐爾派(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作品影響,奠定了日後成為唯美主義先鋒作家的方向。年輕的王爾德在出版首本《詩集》後便前往倫敦發展,雖然他當時沒有得過任何文學獎項,但奇特打扮和談吐機智的形象也讓他在倫敦社交界開始嶄露頭角。

  一八八○年,此時的王爾德已經打進倫敦社交圈。他的第一齣劇作《薇拉》在這一年完成,不過沒有得到迴響,最後也未在倫敦上演。一八八二年,已成名的王爾德受邀前往美國進行巡迴講座;他在進入美國海關時曾說:「我沒有什麼東西要申報,除了我的天才。」回國兩年後,他與在都柏林劇院相識的律師之女康斯坦絲•勞埃德(Constance Lloyd)戀愛成婚,兩個兒子席瑞爾(Cyril)與維維恩(Vyvyan)也分別在一八八五與隔年相繼出生。(席瑞爾在一九一五年一次大戰期間參戰,遭德軍射殺身亡,英年早逝,而維維恩日後則成為作家及翻譯家。)

  一八八七年,王爾德成為《婦女世界》(The Woman’s World)雜誌的總編輯,並在雜誌上發表創作,以其立意新穎的觀點和獨特的文風聞名。 次年五月,短篇故事集《快樂王子》出版。一八九○年,原於報上連載的《格雷的畫像》奠定了他頹廢藝術家的地位。王爾德在這部長篇小說中,以豐富的想像和饒富哲理的優美語言,藉由奇特的情節發展揭露英國上流社會的道德沉淪和空虛;在這個善與惡交織、美與醜對立,靈魂從墮敗到毀滅的悲劇故事中,他完整闡述出自己對藝術和人生的觀點。這部唯一的長篇小說作品雖讓他贏得讚譽,但他的戲劇作品更是廣受歡迎。

  王爾德劇作對話中的語言,是他在戲劇創作上的特別傑出之處。劇中詼諧的對話揭示了當時英國上流社會的迂腐與荒謬,許多名言警句甚至是從微不足道的小角色或是負面人物口中說出,更添其中的深長意味,而且當中詞彙無不值得觀者推敲細賞。對王爾德來說,矛盾和對照修辭能充分表現他獨有的思考方式和語言風格。他擅長巧妙利用語意相反或對立的詞句表達自己複雜的思想和感情,或闡述某種意味深長的哲理,揭示人的複雜心理矛盾和人生哲理,同時也讓語言更顯流暢、豐富、趣味,角色個性和本質也因而更顯鮮明。

  一八九五年,在王爾德事業如日當空之際,昆斯伯理侯爵(Marquess of Queensberry)發現兒子道格拉斯(Lord Alfred Douglas)竟與他交往長達四年,因而對王爾德提告。由於昆斯伯理侯爵與道格拉斯這對父子關係長期不睦,道格拉斯因而要求王爾德上訴反擊他父親,控告侯爵毀謗。結果王爾德敗訴,反被控告「曾與男性發生有違風化的行為」。依據當時英國法律,王爾德被判有罪,需在瑞丁和本頓維爾監獄服兩年勞役。這兩年間,他在獄中寫下詩作《瑞丁監獄之歌》和書信集《深淵書簡》。王爾德的妻子和兩個孩子在他入獄期間改姓遷居義大利,原本社交圈和文壇的朋友也都對他避之唯恐不及。在他落難時,僅有名劇作家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和少數幾位至交仍願意出面相挺。

  經歷兩年苦牢生活後,王爾德對英國再無留戀。他在一八九七年前往巴黎,以聖經中受亂箭穿身而死的殉道者聖賽巴斯提安為靈感,化名賽巴斯提安∙梅爾摩斯(Sebastian Melmoth)隱居當地。出獄後的王爾德已風光不再,原本有意重修舊好的道格拉斯也體認到王爾德此時早已今非昔比。他曾說:「如果你不再是那個高高在上的王爾德,那一切都不再有趣。」隱居巴黎的這段時期,不時遇見的英國同鄉和他在風光時結識的法國友人更加深了王爾德的失意。

  一九○○年,窮困潦倒又病危的王爾德在他的好友、而且曾是他的情人羅伯特∙羅斯(Robert Ross)的協助下,於臨死前受洗為天主教徒。十一月三十日,王爾德因腦膜炎病逝於巴黎的阿爾薩斯旅館(Hôtel d'Alsace),得年僅四十六歲。對於自己困居其中的這座破爛旅館,追求完美的他死前仍不改其幽默個性地說:「這醜壁紙和我正打得你死我活,我們當中總有一個得先走。」臨終時只有羅斯與另一位作家朋友瑞吉納∙透納(Reginald Turner)陪在身邊。羅斯是王爾德第一個同性情人,兩人相差十五歲;儘管王爾德後來情繫道格拉斯,但羅斯此生始終愛慕王爾德,並多方給予協助。王爾德死後遷葬於巴黎的拉榭斯神父墓園 (Cimetiere du Pere-Lachaise ),墓地按照他在詩集《斯芬克斯》中的意象,由藝術家艾普斯坦(Jacob Epstein)雕成一座帶有翅膀的人面獅身像。而羅斯在十八年後過世時,骨灰也依其遺願和王爾德合葬在此。

  王爾德生前厭惡當時英國社會的虛偽道德觀,要用藝術的「美」對抗現實中的「醜」。他追求藝術形式之美,相信藝術唯有透過風格才能不朽;他不僅在服裝、語言和行為上創造出絢爛多彩的審美形式,也將之投射在自己的文學作品裡。天賦和自信過人的王爾德後半生雖然窮困潦倒,但他的熠熠才氣和成就依然讓他成為備受後世擁戴的作家。一九九八年,在王爾德孫子墨林∙荷蘭德(Merlin Holland)及曾孫的見證下,一座由英國當代雕塑家瑪姬∙漢柏琳(Maggie Hambling)創作的紀念雕像在倫敦特拉法爾加(Trafalgar)廣場附近立起。在遭受詆毀將近百年後,英國社會終於讓他得到應有的榮譽。這座雕像旁刻有王爾德常被世人引用的語句:「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我們都在陰溝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內容連載

拒絕誘惑的唯一方式,就是向它臣服—王爾德妙語錄
http://www.books.com.tw/web/sys_serialtext/?item=0010665310


最後修改時間: 2015-04-25 17:46:05
georgefwy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2.xxx.xxx.107
2015-04-25 17:45
[#16029] 書房讚嘆區    
樂文書店:《拒絕誘惑的唯一方式,就是向它臣服:王爾德妙語錄》



「人生太重要,重要到不該嚴肅論之。」王爾德,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愛爾蘭作家,作品廣受世人歡迎的跨世代文學傳奇偶像。他用最輕盈的姿態,面對最沉重的人生。在其短暫、從華麗到頹敗的戲劇性一生中,他以豐沛生動的文字,創作出無數勾引讀者的劇作和小說,流傳後世百年。

IV. 談社交
1.Whenever people talk to me about the weather, I always feel certain that they mean something else.
每當有人跟我聊天氣,我總覺得那肯定有弦外之音。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不可兒戲》

VI. 看人生
2.Life is much too important a thing ever to talk seriously about it.
人生太重要,重要到不該嚴肅論之。
Vera, or The Nihilists《薇拉,那些虛無主義者》

3.To live is the rarest thing in the world. Most people exist, that is all.
世上罕有人真正活著,多數人只是存在,如此而已。
The Soul of Man Under Socialism《社會主義下的靈魂》

4.In this world there are only two tragedies. One is not getting what one wants and the other is getting it.
這世上只有兩種悲劇,一種是無法心想事成,另一種是心想事成了。
Lady Windermere’s Fan《溫夫人的扇子》



最後修改時間: 2015-04-25 17:48:55
georgefwy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2.xxx.xxx.107
2015-04-25 17:47
[#16030] 書房讚嘆區    

三國演義 - 葉振棠



臨江仙 / 【原詞】
《臨江仙》 明‧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georgefwy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2.xxx.xxx.107
2015-04-25 18:11
[#16031] 書房讚嘆區    



Sviatoslav Richter plays Schubert Sonata D.960


馮翰銘Alex Fung - 《飮酒》MV feat. 觸執毛


《飲酒》其五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最後修改時間: 2015-04-25 18:15:51
georgefwy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2.xxx.xxx.107
2015-04-25 18:14
[#16032] 書房讚嘆區    



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50427/PDF/b15_screen.pdf


最後修改時間: 2015-04-28 08:54:49
georgefwy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2.xxx.xxx.107
2015-04-28 08:54
[#16033] 書房讚嘆區    




冬夜繁星:古典音樂與唱片札記
作者: 周志文
出版社:印刻
出版日期:2014/10/09
語言: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

音樂是時間的藝術,只有一次。生命也是。

  聽音樂是欣賞聲音的美,有時不僅如此。
  貝多芬的《英雄》反應了時代思潮,莫札特強調了生命的天然與自由,巴哈的音樂則是一切音樂中最驚人的奇蹟。
  聽馬勒的交響曲,能體會他對死亡的恐懼;布拉姆斯的樂音充滿著綿密緊張的力道;舒伯特鋼琴奏鳴曲冗長卻有迷人的旋律,而史特勞斯的交響詩則滿載了他個人的意志。

  音樂,常在人不注意的空隙「鑽」進人的腦中,從而主宰人的情緒。
  旅行時,鋼琴曲陪你愉快的欣賞沿途風景。
  戀愛時,弦樂曲為你奏出憧憬與猜疑。
  獨處時,慢板樂章往往帶你進入沉思之域。

  朝外的思想,通常是邏輯的,是想說服人的;朝內的思想,不見得是邏輯的,想要說服的是自己。這本《冬夜繁星》與周志文的散文與小說一樣,都有一種特殊的內省成分。他用文字書寫難以書寫的音樂,紀錄了音樂給他的快樂、痛苦或光明與陰暗。除此之外,他還藉藝術體會人間的悲苦,更從音樂中得到鼓舞,以超越生命的險巇。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周志文

  一個受困的人,卻總不忘在各方面尋求更大的自由,可幸的是,他確實找到了一些。

  教過書,作過學術研究,但都不很滿意。寫過書,也不很滿意。他年紀越大,越發現還有很多事值得探索。原野蒼茫,天地浩瀚,只要心有所託,應該可以走更遠的路。

目錄

序 夜空繁星閃耀

輯一 不朽與偉大
1誰是貝多芬?
2一個嶄新的時代
3《英雄》與《英雄》之前
4《命運》前後
5最後三首交響曲
6早、中期的弦樂四重奏
7非得如此嗎?(Muβ es sein?)-晚期的弦樂四重奏

輯二 神聖與世俗
8最驚人的奇蹟─ 巴哈的大、小提琴曲
9巴哈的鍵盤「俗曲」
10巴哈的宗教音樂
11上主憐憫我們(Kyrie eleiso)
- 談「安魂曲」
12兩首由大提琴演奏的希伯來哀歌
13莫札特的天然與自由

輯三 音樂是時間的藝術,只有一次
14舒伯特之夜
15聽布拉姆斯的心情
16馬勒的東方情結
17幾首艾爾加的曲子
18英雄的生涯
19理查.史特勞斯的最後四首歌
20音樂中的羅密歐與茱麗葉
21行旅中的鋼琴曲
22許納貝爾
23帕格尼尼主題
24慢板
25敬悼兩位音樂家



夜空繁星閃耀

  收在這本書中的,是一些談音樂的文章。

  我常聽音樂,以前寫的散文,也有談音樂的部分,不過多是隨興所寫,事先沒有計畫,事後沒有整理,浮光掠影,往往不夠深入。友朋之中常勸我稍稍「努力」一點,不要像以往那樣輕描淡寫為滿足,我就試著寫了幾篇篇幅比較長也比較用心的聆樂心得,但畢竟不是學音樂出身,裡面免不了總有些外行話。我身處學術團體幾十年,知道知識雖可救人迷茫,但所形成的壁壘既高且深,是不容外行囂張的。

  寫了幾篇談巴哈的,也寫了幾篇談貝多芬的,看看還好,但發展下去,就有了問題,因為可寫要寫的東西太多了,光以巴哈來說,討論他的幾個受難曲,便可以寫幾本厚厚的書,短短一篇文章談他,不浮光掠影的,成嗎?還有,有關研究古典音樂的書實在太多了,快二十年前,我到美國馬里蘭大學探視正在那兒求學的大女兒,乘機參觀她學校的音樂圖書館。這圖書館所藏書籍很多,我發現光是研究貝多芬的英文專書就占滿了一整面牆壁,要仔細看完,至少要花幾年的時間,但還不夠,德文、法文還有包括義大利文的專書,也是汗牛充棟的,弄通那些,要比古人皓首窮經還難。

  假如最後真得到了孔子所說的「朝聞道,夕死可矣」的那個「道」,皓首還不算白費,問題是往往「空白了少年頭」,門道也不見得摸得著,那就悲慘了。學術強調專精,有時自鑽牛角尖而找不到出路。我曾看過一篇討論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米開朗基羅的論文,論文主旨在強調工具的重要,說如果沒有一種特殊的鑿子與鎚子,米開朗基羅絕不可能雕出那樣偉大的作品。所說不見得錯,但他忘了,這兩把同樣的工具握在別人手裡,並不保證能完成跟米開朗基羅一樣的作品。這又跟我看到另一篇討論貝多芬鋼琴曲的論文有點相同,論文說貝多芬在第二十九號鋼琴奏鳴曲上特別標明了題目:《為有槌子敲擊器的鋼琴所寫的大奏鳴曲》(Grosse Sonate für das Hammerklavier),是因為他從友人處獲贈一台能發特殊強音的鋼琴,因而寫了這首大型的奏鳴曲,結論是貝多芬如果沒有這台鋼琴,就不可能寫出這首繁複多變的曲子。這也沒有錯,其實改以木槌敲擊鋼弦的鋼琴在海頓與莫札特的時代就有了,貝多芬得到的是特別改良的一種罷了,鋼琴到這時候,已接近現代的鋼琴了,能發出十分巨大的聲響,當然影響了貝多芬的創作。但我認為對貝多芬而言,這事並不重要,個性與才情,才決定了作品,要知道就是讓莫札特同時用同樣的一台鋼琴來創作,他與貝多芬的作品也絕不相同的。

  專家所談,大約如此,有所發明,也有所蔽障。其實有關藝術的事,直覺很重要,有時候外緣知識越多,越不能得到藝術的真髓。所以我聽音樂,盡量少查資料,少去管人家怎麼說,只圖音樂與我心靈相對。但討論一人的創作,有些客觀的材料,也不能完全迴避,好在音樂聽多了,知識聞見也跟著進來,會在心中形成一種線條,變成一種秩序,因此書中所寫,也不致全是無憑無據的。我手上還有一本1996年出版第四版的《牛津簡明音樂辭典》(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Music),一本Gerald Abraham 1979年編的《簡明牛津音樂史》(The Concise Oxford History of Music),查查作者生平、作品編號已夠了。

  寫作其間,一友人建議我在文末附談一下唱片,說這一方面可以讓讀者按圖索驥,以明所指,一方面可使這本書有些「工具」作用,以利銷售。我先是不願意,後來想想也有道理,我平日與音樂接觸,以聽唱片為最多,所以對我而言並不困難。關於唱片的資料與評鑑,坊間很容易看到有美國企鵝版的《古典唱片指引》(The Penguin Guide to Recorded Classical Music)與英國Arkiv Music所出的《古典老唱片》(The Gramophone Classical Music Guide),後者標明「老唱片」,通常指的黑膠唱片,但我書中所舉還是以現今市面所見的CD為多,就以我手中的這本2012年的Arkiv Music版本,大約談的都是CD,當然CD之中有部分是由黑膠所翻印的。我平日不太信任指引這類書,這種書都是由許多不同人所寫,各人的好惡不同,有的只注意錄音,有的只欣賞技巧,拼湊一起,其實是本大雜燴,過於聽信他們的說法,反而模糊了該聽的音樂,所以這類書當成參考固可,信之太過,反而削足適履,得不償失。孟子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處理藝術時,這句話顯得更為真切。  

  音樂是寫出來讓人演奏來聽的,聽音樂是欣賞聲音的美,但有時不僅如此。好的音樂有時會提升我們的視覺,讓我們看到以前看不到的東西,有時會提升我們的嗅覺,讓我們聞到此生從未聞過的味道,有時又擴充我們的感情,讓我們體會世界有很多溫暖,也有許多不幸,最重要的是,音樂也擴大我們的想像,讓我們知道小我之外還有大我,大我之外還有個浩瀚的宇宙,無盡的空間與時間,值得我們去探索翱翔。人在發現有更多值得探索的地方之後,就不會拘束在一個小小的角落,獨自得意或神傷了。

  克羅齊說過,藝術是在欣賞者前面才告完成。這話有點唯心的成分,但不能說是錯的。如果視創作為一種傳達,而欣賞就是一種接受,光傳達了卻沒人接受,像寫了很長的情書得不到回音一樣,對藝術家而言,石沉大海是他最大的懲罰。因此欣賞者無須自卑,他雖然沒有創作,卻往往決定了藝術創作的價值。

  這本書很小,所談當然有限,第一輯談的都是貝多芬,卻也只談到他的交響樂與弦樂四重奏而已,第二輯因談巴哈,也談了幾個有關西方宗教與音樂關係的事,第三輯是十二篇記與音樂有關的短文,這些文章湊在一起,看了再看,覺得除了欠缺深度之外,又欠缺系統。我覺得書中談巴哈、談貝多芬與馬勒的稍多了,談其他音樂家的就顯得不足。譬如布拉姆斯,只有第三輯中有一篇談他,他是貝多芬之後最重要的作曲家,我沒有好好來談他是不對的,我其實寫過一些有關他的文章,但權衡輕重,發現放在這本書中有些不搭,就捨棄了。在德奧音樂之外的俄國作曲家如普羅高菲夫及蕭斯塔高維奇,還有西貝流士與德伏乍克,以及法國的佛瑞或德步西,英國的艾爾加與布列頓等等的作品,我都常聽,而且還曾用過心。我一度對現當代作曲家如荀伯格、史特拉汶斯基,或現在還在人世的布列茲(Pierre Boulez, 1925-)感到興趣,他們對十八、十九世紀以來的音樂,往往採取了另一方向的思考,喜歡在原來的音樂元素中又增添了許多新的材料,作風大膽而前衛。近代音樂還有不少「怪胎」式的人物,譬如凱吉(John Cage, 1912-1992),他在鋼琴琴弦上插上各種物品,彈琴時不正襟危坐,又把琴蓋掀起,用手去亂撥琴弦,這些人為了樹立新觀念而不惜與傳統決裂,他們的舉動看起來離經叛道,但也很好玩,在思想史、藝術史與文學史中,有同樣行為的人很多,議論其實也很近似。上面這些問題原都想一談,但遺憾沒有談到,原來一本書是無法道盡人世的滄桑的。

  對我而言,音樂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東西,本來不在我生命之中,但由於我常接近,不知覺中已滲入我肌膚骨髓,變成我整體生命的一部分,影響到我所有的行動坐臥。幸好音樂包括所有的藝術給我的影響,好像都是正面的。藝術帶來快樂,帶來鼓舞,大家視作當然,萬一藝術表現的不是那麼「正面」,我們該怎麼看呢?成熟的藝術不是童話,都可能有陰暗與痛苦的一面,我覺得那些陰暗與痛苦是必要的,有了這些,世界才是立體與真實的。藝術一方面領我們欣賞世上的優美,一方面帶領我們體會人間的悲苦,當一天苦難臨到我們頭上時,我們便有更大的勇氣去面對、去超越。

  人類最大的困窘在於溝通,愛因斯坦曾說過,我們要為一位天生盲者解釋一片雪花的美麗,幾乎徒然。因為盲人是靠觸覺來填補視覺的,當讓他用手指去碰觸雪花時,那片脆弱的雪花便立刻融解了。用文字解釋音樂也有點類似,解釋得再詳盡,卻也只是文字,不是音樂,最怕的是音樂像脆弱的雪花,禁不起文字的折騰,已全然消失了。了解音樂最好的辦法是聆聽,是以直覺與它相對,以其他方式來描述、來形容,都是多餘。

  路遙夜深,寒風正緊,見到頭上群星閃耀,便覺得走再長的路也不會困乏。音樂給我的支撐立力量,往往類似,這也是我為這本小書取名《冬夜繁星》的原因。

2014年4月 序於南港暫寓

內容連載

《英雄》與《英雄》之前
http://www.books.com.tw/web/sys_serialtext/?item=0010652340



最後修改時間: 2015-04-29 20:21:06
georgefwy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2.xxx.xxx.107
2015-04-29 20:20
[#16034] 書房讚嘆區    





音樂大歷史 從巴比倫到披頭四

內容簡介
英國BBC熱門系列節目《音樂的故事》精華文字版
附珍貴史料照片及作者推薦聆賞曲目

本書顛覆以音樂家生平拼湊的斷簡殘編
用最宏觀的視野,探索音樂革新帶來的人類歷史改變
由當代作曲家古鐸撥開音樂起源的層層迷霧
帶你一同聆聽隨著時代變遷而進化的聲響
知名樂評家焦元溥專文導讀
吳家恆、金立群、馬世芳、楊照、詹宏志、蔡永文、謝哲青等國內音樂界專家、名人一致推薦

21世紀的人類,在音樂的選擇上完全被寵壞了。只須用手指按個按鍵,就幾乎能無所不聽,但在距離我們不遠的19世紀末期,即使是最痴迷的愛樂者,終其一生也頂多只能聽3或4次他們最喜歡的曲子。從前音樂的流行品味由少數富有的贊助者與機構組織主宰,現在音樂已成為人類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它大約4萬年的發展歷史,卻複雜得令人困惑。

關於音樂精彩絕倫的故事,籠罩在神祕的術語和撲朔迷離的分類中,像是一個為專業人士俱樂部所設的特權聖地與保護區。對於古典音樂的分類方法,人們延續前人一連串錯誤且令人混淆的歷史標籤,時代的錯誤與死胡同讓古典音樂摧毀了自身的路標。當代作曲家古鐸通過《音樂大歷史:從巴比倫到披頭四》,逐章解決這些問題,並解開前人遺留在身後那一團混亂的結。古鐸訴說的這本音樂歷史,主要聚焦在隨著時代變遷而進化的聲響,以及音樂本身的革新,用一般音樂愛好者能產生共鳴的方法來講述,分享音樂發生的奇蹟。
本書共分8章,從音樂、樂器如何誕生開始說起,分別經歷人類歷史的探索時期、懺悔時期、發明時期、優雅與感性時期、悲劇時期、反叛時期,以迄流行時期。

在這場從史前樂器到當代流行音樂的奇幻旅程中,古鐸活力充沛地帶領人們走進音樂的歷史,讓讀者身歷其境地感受到每項音樂上的演進,如和聲、記譜法、人聲劇場、管弦樂、舞蹈音樂,以及錄音技術、廣播電視誕生時對人們帶來的衝擊,當他挑選那些對人造音樂具有革命性影響的發明時,他著重於發現其對音樂所帶來的改變,此外他將某些作曲家具有前瞻性的音樂視野帶到讀者面前,從較鮮為人知的佩羅汀到鼎鼎有名的華格納皆然。
除此之外,古鐸對於什麼是音樂,以及音樂如何運作的知識做出生動清楚的介紹,例如音階是什麼、何以有些和弦聽起來很不和諧,以及二次戰後流行歌曲的共同點,是廣納正確的音樂知識和雄辯的各種觀點,卻又平易近人的一本知識豐富之書。

※ 國內音樂界專家、名人同聲推薦
專文導讀
焦元溥(知名樂評家、作家、古典音樂廣播節目主持人)

吳家恆(知名廣播節目主持人)
金立群(國立交通大學音樂研究所副教授)
馬世芳(作家、廣播節目主持人)
楊照(知名作家、評論家、廣播節目主持人)
詹宏志(PChome網路家庭董事長)
蔡永文(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學院院長)
謝哲青(知名作家、節目主持人)
(依姓氏筆畫排序)

※ 國際媒體一致好評
古鐸文筆詼諧、機鋒處處……更重要的是,他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層層展現出個人深厚的學術涵養……可以預見的是,此書將不只能獲獎,更能改變人生。
──《英國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

這是一本平易近人的工具書……兼而廣納正確的音樂知識和雄辯的各種觀點……,是一場充滿知識且引人入勝的閱讀饗宴。
──《蘇格蘭週日報》(Scotland on Sunday)

古鐸的筆觸頗有滾石搖滾樂團名曲〈跳躍的傑克福蘭西〉(Jumpin' Jack Flash)的朝氣。
──《泰唔士報》(The Times)

撥開音樂起源的層層迷霧,追尋宇宙和藝術定律的演進歷程,還有誰能比這位作者更能擔此重任!
──《每日快訊》(Daily Express)

作者/譯者/繪者簡介
作者:霍華‧古鐸(Howard Goodall)
生於1958年,英國當代炙手可熱的作曲家,專長是創作音樂劇、合唱曲和電視配樂。曾獲艾美獎(Emmy)、古典全英音樂獎(BRIT)和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獎(BAFTA)等殊榮。
於BBC策畫並主持《音樂的故事》(The Story of Music)系列節目。重要作品有由小說改編的舞台音樂劇《雇工》(The Hired Man)、《愛情故事》(Love Story),以及合唱音樂作品《永恆之光:安魂彌撒曲》(Eternal Light: A Requiem)等。
古鐸製作了無數的電影與電視配樂,包括《第伯雷的牧師》(The Vicar of Dibley)、《黑爵士》(Blackadder)、《紅侏儒》(Red Dwarf)、《QI》,以及《直闖暴風圈》(Into the Storm)等。2011年獲頒大英帝國獎章(CBE)以表揚他在音樂教育上的卓越貢獻。

譯者:賴晉楷
政大廣電系畢業,美國百克里音樂學院(Berklee College of Music)主修爵士吉他與現代音樂。現從事唱片編曲、短片及紀錄片配樂、廣告配樂、電視節目片頭配樂、電腦多媒體配樂等。




最後修改時間: 2015-04-29 20:23:55
georgefwy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2.xxx.xxx.107
2015-04-29 20:23
[#16035] 書房讚嘆區    



1 生活極致享受:羅西尼的食與樂

人生到達某個階段,最快活的莫非多一份閒,悠哉地享受生活。「二代青年」生活經驗豐富,心智穩健成熟,更懂得追求生活的品味,滿足多重感官快感,其中美食與美樂不可或缺。

有次在臉書看見曾選修我在社大課程多年的學員貼出和她先生浪漫享受法國餐的照片,極為讚賞。他們像許多熟齡族一樣歷經辛苦奮鬥歲月,先生尚在忙碌的工作崗位,太太已退休。太太生活態度積極,為自己安排充實的課程和休閒,其中上最久的一門課就是我的課。我總是鼓勵熟齡學員不斷學習,吸收新知。後來她從音樂中啟發對舞蹈的興趣,開始學國標舞,甚至加入我曾在課堂上介紹,一個提倡音樂養生操的單位擔任志工,陪伴長者練操,心境相當青春有活力。同時我也鼓勵享樂,中國人的刻苦精神熟齡族都體驗過,生長在經濟起飛的年代,「節省」是美德,哪來閒情談「享樂」。我說熟齡族最有資格談享樂,大家都苦過、打拼過,好不容易退休了,最該學習的是「如何享樂」。而美食和音樂搭配,稱得上是天堂等級的享樂吧!

美食永遠擄獲人心,電影《米其林廚神:美味的傳承》的開場畫面形同萬花筒世界,從一只空圓盤開始,依序灑上蔬菜、花朵、香料,一層一層精心鋪擺,調製出繽紛協調的「田園沙拉」,令饕客食指大動的美味!沙拉配色、配料過程,似樂團的音色配器想像:弦樂為底,一點銅管加強亮點,木管優美唱一段,節奏緊湊歡樂暢快無比!音樂界的美食與音樂的享樂代表,非羅西尼莫屬。他的音樂充滿歡樂,就知道他想著美食的心情有多愉悅。

美食為靈感原動力

聽羅西尼的音樂,如果產生一種似美食當前大快朵頤的快感,那就對了!

羅西尼為義大利歌劇作曲家代表,共寫作三十九齣歌劇,是一位快筆多產的作曲家。平均一年有兩齣歌劇問世,樂思流暢非比尋常。他的音樂風格喜悅快活,和他熱中享受美食的生活態度不無相關。他的音樂氛圍當時在全歐洲形成一股旋風,老老小小無不受到這熱鬧華麗、優美新鮮的旋律風靡,聲望甚至曾凌駕貝多芬之上。

義大利是美食王國,講究細緻飲食的態度充分反映在羅西尼身上。他對食物的品味一點不輸給音樂,如果不是音樂才華太傑出,無疑會是一位美食家。他對美食的熱愛經常到忘我地步。年少時期,曾在歌劇《塞爾維亞理髮師》的開場致詞時,忘我地詳細介紹新發現的沙拉配方,無顧自己新問世的作品。

羅西尼從不隱藏對美食的特殊情感,自稱一生只哭過三次:第一次是首部歌劇上演失敗;第二次是聽到小提琴鬼才帕格尼尼的炫技演出;第三次是羅西尼在巴黎期間,最愛的佳餚松露火雞掉落海裡。

羅西尼非一般好吃之輩,是真正懂得「食」的品味,一生追求極致飲食的同時代法國藝術烹飪之父卡瑞蒙(Antonin Careme)曾讚揚羅西尼的美食品味:「知我者,羅西尼也。」可見羅西尼不只愛吃,是真懂食的美學;呼應其音樂品味,快活瀟灑,且深具美感。

許多烹飪大廚視羅西尼喜愛的美食為活廣告,爭相為他訂製專門美食,舉凡:羅西尼嫩牛肉片、羅西尼水煮蛋、羅西尼嫩雞、羅西尼魚片。法國烹飪食譜始祖由國寶級廚藝宗師艾斯考菲爾(Auguste Escoffier)編寫,當代美食家視為聖經,其中集結不少與羅西尼相關的配方,至今仍廣為世界各國餐廳採用。

食物與音樂

羅西尼的音樂創作經常與美食分不開,歌劇中頻繁引用美食和宴會場景,例如曲調優美華麗、劇情風趣的《阿爾及利亞的義大利女郎》,劇中提及蘿蔔、小黃瓜、鳳尾魚、奶油、乾果甜點如無花果、葡萄乾、杏仁、榛果、還有德國蛋糕等。《辛德蕾拉》劇中的落魄男爵有段歌詞,提及母雞、鱘魚、包子、蛋糕、水果、糖果、香草和咖啡等。羅西尼發表歌劇的方式不同於其他作曲家純粹發表音樂,曾在一八二九年為歌劇《威廉泰爾》首演特製蘋果派,擺盤根據劇情裝飾以被糖箭刺穿的蘋果,一旁倚著糖弓,暢快地結合美食與美樂。

哪裡有美味,哪裡有歡樂,在羅西尼的音樂中表達最貼切。他的音樂大多明朗輕快,詼諧喜悅,感官受到充分取悅,聽完有助腸胃蠕動與唾液分泌,有清爽可口之感。

進入羅西尼的音樂與美食世界很容易,一道多層次味覺的「羅西尼雞肉乳酪豌豆沙拉」可搭配歌劇《塞維里亞的理髮師》序曲。開頭莊嚴的齊聲奏出兩個和弦,誘出引人一探究竟、亟欲品嘗的好奇心,乍聽以為很嚴肅,其實不然,有趣的還在後頭。弦樂和低音管奏出安靜的旋律,一副還在賣關子模樣,在上行的旋律埋下即將一層一層走向他朝氣蓬勃世界的伏筆。終於在主部進入戲劇性升騰,音樂愈來愈華麗、燦爛,猶如嘗到美食滋味般,細胞瞬間被喚醒。搭配《賽蜜拉米德》序曲則有另一種直截了當的興奮心情,皆相當受到歡迎,至今頻繁地在音樂廳上演。羅西尼的音樂洋溢樂天享樂氣息,值得講究生活品味人士追隨。

羅西尼 Gioachino Antonio Rossini
1792.2.29~1868.11.13
義大利
音樂專輯推薦
羅西尼:歌劇序曲集
唱片公司:Brilliant Classics
指揮:巴提茲
演奏:皇家愛樂、墨西哥國立交響樂團

「羅西尼雞肉乳酪豌豆沙拉」食譜:
1.烹調用橄欖油
2.雞胸肉180克
3.一杯半乾米麵
4.一杯冷凍小豌豆
5.希臘白色軟乳酪150克(攪碎)
6.3/4杯薄荷葉(切碎)
7.兩湯匙橄欖油
8.兩湯匙檸檬汁

作法:
1.在沾上橄欖油的平底鍋放入以鹽巴和胡椒調味的雞胸肉,兩面各以中火煎4-5分鐘,直到全熟表面呈現棕色。放到盤裡,切薄片備用。
2.在加了鹽巴的滾水中煮米麵,直到變軟。最後一分鐘加入豌豆。撈起瀝乾備用。
3.將前兩步驟烹煮過的食材與5-8備料以鹽和胡椒調味,裝入沙拉碗上桌。

http://www.books.com.tw/web/sys_serialtext/?item=0010664276&page=3



最後修改時間: 2015-04-29 20:24:41
georgefwy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2.xxx.xxx.107
2015-04-29 20:24
[#16036] 書房讚嘆區    



幸福的熟年音樂養生書(附演奏光碟)
作者: 李明蒨
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出版日期:2015/02/05
語言:繁體中文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明蒨

  出生於宜蘭,羅東。
  受質純宜蘭水滋養,奠定追求質純人生目標。
  致力推廣音樂生活化,喜歡看見在音樂裡綻放的每一張笑臉。

  學歷
  德國海德堡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 音樂教育碩士
  德國科隆大學-Aachen分校 鋼琴演奏碩士

  現任
  台灣藝術大學音樂系、國立台灣海洋大學、 新店崇光社區大學、基隆高中音樂資優班。

  《Muzik》古典音樂雜誌專欄作家、《熟年誌》專欄作家、《康健》雜誌專欄作家、「康健部落格」專欄作家。

目錄

自序 祝福大家這麼快樂地過

享受生活
1生活極致享受:羅西尼的食與樂
2跟著《卡門》來一趟慢食體驗
3成熟的狂放——新探戈
4聖桑的赤子心,狂歡情
5林中木屋與鋼琴家辻井伸行的音樂
6童詩交響樂的心靈能量
7富有的慢活人生
8移動音樂講堂
9聽歌劇刺激想像

生命探索
1聽貝多芬,鼓動生命的力與美
2春天,在心情蕩漾時來臨
3愛,說出來最幸福
4勇敢做自己,成就蓋希文
5在音樂中探尋真實人生
6〈千人交響曲〉啟動自我覺醒
7〈未完成〉交響曲裡的完整人生
8來一首悸動你心的音樂
9「天鵝之歌」圓滿生命
10光芒四射的女音樂家克拉拉.舒曼
11古早味的心靈療癒

健康養生
1聽歌劇,預防心血管疾病
2預防大腦衰老的交響素描《海》
3音樂改善照護環境
4〈月光〉浴,無比愜意
5《胡桃鉗組曲》的律動美
6表演做為生命活化劑
7學3C練鋼琴,刺激手指與腦力
8勿忘愛情故事
9原味,養生又感動

情緒抒壓
1撫慰與解放女性的音樂
2搖擺抒壓歡慶佳節
3蕭邦的寵物療癒〈小狗圓舞曲〉
4老布獻給世人的抒解心靈處方箋
5光影瞬間的音樂印象
6男人心中事 音樂裡可說
7與低音共振,深度放輕鬆
8四首歌曲的生命對話



自序

祝福大家這麼快樂地過

  曾在社大課堂上與學員討論我的新書名稱,大家對於「音樂養生書」沒什麼太大意見,倒是對於前面兩字「熟年」頗在意,紛紛仔細問清楚是「熟齡」?還是「熟年」?前者聽起來帶有「老人家」、「長輩」等歲月加諸的沉重感,後者則有二次青年般的自在與活力。

  容我輕輕界定「熟年」約介於四十五到六十五歲,社大學員九成以上符合,然而,在我帶了超過十年,目睹追隨數年者身上不僅不著歲月痕跡,相反的,活得愈來愈美麗、愈來愈帥氣,看得見他們的生命亮度益發光彩,鼓舞不少短暫參加我們活動的朋友。他們實踐出我心中理想的「熟年」態度:生命愈過愈精彩、愈快活!畢竟演練了四十多年的生活,應該更懂得如何健康、快樂、豐富地過。

  書中所提的生活態度在班上普遍存在:知性好學、自然養生、樂於嘗試新鮮事物、接近大自然、充滿關懷、樂於分享、行動力強等等。而這些態度的實踐力或靈感,大部分來自古典音樂。這群自稱音樂門外漢,對古典音樂求知若渴的心比音樂科系更甚,往往從音樂本身聯想到作曲家、演奏家、樂團、指揮家的世界,想知道的事源源不絕。我喜歡大家踴躍發言,每堂課都在妙問妙答中度過,形成心靈自在、流動無礙的自然療癒。

  古典音樂真的沒有這麼難,而本書並非意於推廣古典音樂,而是希望嚮往如前述體驗的更多讀者,透過文字和我們一起心靈養生,健康樂活。

  我在這學期社大剛開學講解的第一首音樂是連愛樂人都不見得「敢聽」的馬勒〈第九號交響曲〉,不敢聽,是怕聽不懂;這麼想,是左腦太發達。養生要多一點右腦:多一點沉思,多一點想像,再來一點體悟,豈有聽不懂的問題!回顧人生、想到自己的命運:憧憬、期待、感嘆、怨嘆、算了吧,不如接受……,這是云云眾生相似的心情,馬勒交響曲講的就是真實的人世樣貌,大家聽完音樂起了不小共鳴,全班購票相約國家音樂廳見,NSO(國家交響樂團)本季開幕音樂會正演出同一首交響曲。

  當一個用心過生活的人,從音樂中體悟人生,就能享受簡單的快樂。

  社大這一班就像我的實驗班,一群追求身心快樂的人任我「擺布」,只要是知性、樂活的事都無限發想。而我相信每個生命潛能巨大,應該助他永遠比現在更好,音樂是值得信賴的橋樑,有美妙樂音的地方是幸福所在,養身又養心。

  有這些學員陪伴在我的人生真的很好,我們一起創造音樂使生命變得美妙的實際。他們也像種子,持續散播所有正向意念給親朋好友。

  自序中每一句話離不開社大,是的,若非從他們散發的生命光澤得到回饋,不會有這樣一本音樂養生書出版。

  感謝壽成總編看重我對「熟年」對象的分享熱情,讓這些文字得以出版。

  最後更必須提及在我身邊默默支持的另一個「熟年」代表,是母親。她帶著溫暖的愛,不辭辛勞在我外出工作、密集寫作期間,幾乎日日往返宜蘭、台北照顧我牽掛的家。點點滴滴無以回報,僅以本書獻給我的母親,祝福母親「熟年健康、熟年快樂」!

內容連載

1 生活極致享受:羅西尼的食與樂
http://www.books.com.tw/web/sys_serialtext/?item=0010664276





最後修改時間: 2015-04-29 20:26:36
georgefwy1977
個人訊息 正式會員
202.xxx.xxx.107
2015-04-29 20:26
主旨內容一共有 803 頁,每頁顯示 20 個信息,選擇頁數:  上頁  下頁  首頁  尾頁
按照傳送日期顯示:由舊至新由舊至新  由新至舊由新至舊
最新資訊 - 市場
百搭高級音響有限公司The Sound Chamber 2025-05-05

最新資訊 - 市場
駿韻音響有限公司Wise Sound Supplies Ltd. 2025-05-05

最新資訊 - 影音
XACT 推出首款參考級音響專用網路交換器 N1 2025-05-05

最新資訊 - 影音
SAEC 推出全新接地穩定器「SGS-200/SGS-042Mk2」 2025-05-02

最新資訊 - 影音
動漫元素融入日常配搭 - ANIMA ANW03 頭戴無線耳機 2025-05-01

最新資訊 - 影音
Sony 宣布旗下「360 Reality Audio」將導入 BandLab App,實現立體音效內容創作 2025-04-30

最新資訊 - 影音
Rogers 宣布推出兩款 75 週年紀念版 LS3/5A 監聽喇叭 2025-04-29

最新資訊 - 影音
Ortofon 宣布推出全新 Concorde 5 系列入門級唱針 2025-04-28